本文要点: ● 总是主动提出结束一段恋爱关系,可能反映出对掌控感的需求,或者害怕和缺乏信任。 ● 结束一段恋爱关系有健康的方式,也有相对不健康的方式,例如悄无声息的离开。 ● 关键是这种行为模式对你有益还是有害。 简妮今年38岁,她在来信里这样写道: “我一旦发觉关系中有任何压力或异议,就会选择离开。每次恋爱都是这样,以至于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谈过六个月以上的恋爱。我最长的一段恋爱关系持续了一年,但那是因为当时有心理咨询师给我做咨询。 相比之下,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持续得比较久,但是真的需要很努力地抑制逃跑的冲动才可以。 我每次离开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有时我感觉太容易受到伤害,有时我感觉太麻烦。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又不喜欢自己呆着。从感情方面来说这让人非常困扰。” 简妮并非个例;我见过太多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孩,努力抑制自己想要在感情中逃跑的冲动。 # 01# 为什么我们习惯性逃离? 你的离开也可能是因为,你从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的某种冲突带来的恐惧。 # 02# 如何终止这个模式 并不是所有“不被爱的女儿”都渴望全身心投入一段感情,或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恰好是这样,而且你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那很好。 但是如果你对生活中的关系感觉不满意,追溯幼儿时期的根源,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反映出非安全型依恋中的“回避型”; “依恋理论”本来用于研究我们在生命早期与主要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情感关系,后来,Hazer和Shave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四种依恋模式:
依照下图可以对照你在亲密关系中是什么类型。 # 03# 问自己几个问题 如果这个模式让你感到担忧或困扰,你可以从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开始,看看你会是什么情况。如果你一如既往地使用“冷处理”的方式,写下你的答案则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 在解决冲突或问题方面,我从原生家庭学到了什么? 我与他人谈论事情时是较熟练还是较“笨拙”? ● 我选择离开是因为我有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原因—— 我很无聊或失望,这个人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他或她, 我感觉很受挫和生气等等, 或者只是由于说不出来的感觉但就是想要逃避? (如果你把答案写出来,试着展开来尽可能写得详细。) ● 我逃避恋爱关系的方式都一样吗? 我是怎么处理的? 我跟这个人沟通过了,还是我倾向于悄无声息地离开ta? 曾经和对方讨论过,例如“我们该继续吗?” 还是我总是“按兵不动”? ● 离开后我感觉怎么样? 总体上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吗? 或者感觉似乎可以挽回这段感情,但是我并没有尽力? 或者我由于再次失败感觉难过吗? ● 这个模式反映出我真正想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的东西了吗? 改编自《女儿戒离问答:一套带你走出痛苦童年的定位体系》 派格. 斯特里普2019,2021。 END 您还想看到“社会热点事件解析”、“心理信息共享”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