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不能读懂《易经》?

 国学新知堂 2021-09-07





文|国学新知堂原创
《易经》这部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至今仍在迷雾之中,所以才产生了种种奇怪的说法。比如,它可能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或者甚至有人说它的外星人的作品。这些说法无非是想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懂《易经》。



01


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



《易经》原是一部筮书,这在历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周礼》就说“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左传》中也记载了许多应用《周易》进行占筮的案例。这样看来说它是外星智慧或上一轮文明作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般认为《周易》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传统说法是由文王所作,但这一说法恐怕也难成立。我们较为接受的意见是,《易经》与《诗》《书》《礼》《乐》等文献一样,都是周代的官书,由政府委派专门的官员编定的。
商代是我们文字的草创时期,那时候文字和书写技术都掌握在祭祀和统治阶级手中,一般平民无缘于文字和书写,所以商周时期不会有私人著述存在。官府委派乐官收集官府和民间的歌词集结成册,就是《诗》。委派史官记载贵族的言行、政令或事迹就产生了《春秋》和《礼》。《易经》可能与商代的甲骨文书一样,是由掌管卜筮的官员著述或编定的。



02


文化断代现象是《易经》难以读懂的原因之一



《易经》为什么难读懂?我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文化断代的缘故。诗、书、礼、易是周代文化的代表,它们是以周天子为首封建贵族的文化。但是当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的势力抬头。旧贵族没落了,他们的文化也衰落了,新兴贵族不再尊重它,要寻求新的文化力量。
伴随着旧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他们的文化在新兴贵族的圈子里不重视,反而散落民间,逐渐培养起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士阶层。士阶层兴起,私学逐渐兴盛起来。但由于新兴贵族阶层急需新的文化支柱,也格外重视士人的力量,最终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士人们先接受了诗书的熏陶,但最终以己见为胜。
数百年间,新文化膨勃发展,旧文化被遗弃在角落里,楚公子游鲁,感概地说:“周礼尽在鲁矣”。孔子生于鲁,深憾于礼乐之衰,以毕生的精力修礼振乐,期望恢复周公旧业。但他并未实现夙愿,中年后以讲学为主,所使用的教材就是周代的旧典官书。
当私学成熟后,人们再回过头来考察旧典本义时,却发现怎么也搞不清楚了。这就类似于一种文字的衰落,当熟悉它们的最后一批人死去,数十年或数百年后,当人们重新发现它们时,要重新认识它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古埃及文字的发现和解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以为我们离《易经》的创始年代太过遥远了,所以读不懂有情可原。其实,既使是孔夫子和他后学们也都难以窥见《易经》的本原面目了。孔子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知,在孔子时代,周代的旧典中《易》是最难读吃透的。
但是学者仍然认为读懂吃透《易经》是一个必要的任务。所以有人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作,专门解释《易经》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传》是儒家后学研究《易经》的成果。



03


迷信《易传》学说是《易经》难读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都同意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础这一观点,但在《易经》古经中却没有提供八卦的知识,也没有交代八卦和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
《易传》给我们提供了八卦起源及其代表意义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八卦由伏羲创制,用来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事物。但是,这一说法是否符合经文原意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认为经传不分家,传对经解释的最正确最合理。可是这里面包含一个极大的风险,假如传对经的解释不符合其本义,如果我们还是根据这些知识去思考那就注定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读通《易经》。
话反过来说,如果传对经的解释合理,那么我们依据它思考,早该将古经文读懂吃透了。可是事实上,几千年的易学却从来却没将《易经》的本义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易传》提供给我们有关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是错误的,它不符合经义,所以不能帮助我们读懂《易经》。
承认这一点需要极大的勇气,难道几千年的古人都不如你?至少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并没有走通,继续沿着它走下去,可能再过一千年也未必能出现积极的结论。我们倒不如放弃古人的观念,从头开始。也就是排除任何既定观念的干扰,从阅读古经文开始。传与经无关,八卦符号与天地等事物无关。为了解读经文,我们需要重新构造八卦起源及其意义的知识。



04


小结


总结上文内容,《易经》是周代的官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之所以难读懂读通,原因之一在于其流传过程中存在有文化断代现象。另一原因在于,我们解读经文迷信《易传》所提供的知识和方法,传与经本无关,我们却偏偏将它用作解释《易经》的基础。
正因为我们没有能读懂吃透《易经》,所以才产生了关于《易经》的来自上一文明或外星文明等种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彻底将已经吃透读懂,那么,关于他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您若喜欢该文章,请长按下面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