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置身于宁静 2021-09-07

高洪波:忆贤亮 | 《在群山之间》在京研讨:重大主题面前,文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 ......

胡弦的文本向来自具节奏,自成一体,感受细腻,体悟扎实,本质上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而非空心化、虚无化书写。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胡弦的最新诗集《定风波》,全面反映了他出道至今的创作探索。诗集分“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收入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120余首,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复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充分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手,对历史与文化的洞察、思考和探究。

打开《定风波》,但觉颇多佳作。追忆童年苦涩的早期诗作《老屋》,化疼痛为审美,风格厚重沉实,在以少胜多、小中见大方面可称典范。

要把多少小蟋蟀打造成钉子,才能修好那些旧门窗?/'砰’,北风紧,木匠叹息。/小莲穿着红袄从隔壁来,说:传义哥,我迷眼了,你给我吹吹。/我扭过头来,看见祖母在忙碌,墙上/又出现了新的裂纹。/小莲,那年我们七岁,你多像一个新娘子。/我吹出了你的泪水,和掉在你眼里的微小的疼。

在北风、祖父、棺木、墙上的裂纹等如此压抑难言的意象中,忽又出现年少不知愁的七岁女孩,并喻之为“新娘子”,此种对比式意象的设置怵目惊心;全诗于沉重底色之上缀以轻灵之笔,让氛围益显沉重,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薑斋诗话》)。《老屋》昭示出,现实时空的狭小逼仄,表现于文本,恰可转换为一种阔大浑茫;而叙事功能的强化,有助于文本空间的拓展和诗歌表现力的提升。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纯粹,宁静,超然,在主体和外界之间,胡弦建构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以其出色的抗干扰性,护守一己内心的澄明。

胡弦的文本向来自具节奏,自成一体,感受细腻,体悟扎实,本质上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而非空心化、虚无化书写。胡弦深谙诗艺的屠龙术,凡文本的轻与重、小与大、缓与疾、文与白,他多能安置得体,收取四两拨千斤之效。

大江流日夜,红蓼开千年/此刻,波浪在隐喻中吞吃着光/怀疑主义者凭栏远望//什么才是永恒?/什么在逼迫我们思考?/红砂岩上背影一片//但只有燕子能背对尘世/它张开巨大的翅膀,却不飞,想替我们从时光中/捕捉到某种没被看见的东西。

有别于早期诗作中无可驱遣的本体性疼痛与悲鸣,这首《燕子矶》格调明朗,专意于审美的谛视和哲思的开掘,呈现出从容、智性、澄明的特质;这样一种自然而成熟的风格转捩,象征着创作主体诗艺的不断提升与飞跃。此类作品还如《北风》《小谣曲》等,往往开阖自如,意想天外,动静结合,张弛有致,极尽空灵唯美之能事,而不乏深意种种。毋庸讳言,它们是胡弦诗路拓展的标志,也成为他此生写作的重要方向。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胡弦部分作品

作为实力型成熟诗人,胡弦的诗风雄丽并举,奇正变幻,虚实贯通。在他笔下,古与今、中与西的对接,长句与短句、抑扬与顿挫的转换,经验与超验、偶然与必然、哲思与诗情的勾联,生成种种的梦幻组合。

“丙申春,过龙驹寨,见桃花如火;/过竹林关,阵阵疾风/曾为上气不接下气的王朝续命。/春风皓首,怒水无常,光阴隐秘的缝隙里,/亡命天涯者,曾封侯拜将,上断头台。”(《丹江引》)“身体在时间中越拉越长……却又暴躁易怒。被冒犯的刹那/它认为:毒牙,/比所有语言都好用得多。”(《蛇》)

因了耐心的打磨与反复的锻锤,胡弦诗中,格言警句时或闪跃,亦秀亦豪亦深刻,每能兴味盎然,格调高华。胡弦文本一以贯之的,正是对语言、意象的精准把握和感应,对诗形、节奏的精妙掌控和调配,他总能从中厘定出一个黄金交汇点。胡弦诗中,难见粗蛮的意象植入,其语感流畅而不平滑,彰显异质元素的有机融合,充分强化了文本的辨识度和完成度。

雷霆万钧、泰山压顶,是一种力量和风格;纤细如牛毛的绣花针的戳痛,也是一种力量和风格。胡弦的诗作节制、俭约,略取形神,意味深远。

我停顿。生活不停,在光滑的书脊上/滑动。/有时候是风,催促书页飞快跳动,想看看/怎样的命运在前方等我。//而我并不着急。/——我喜欢在紧要关头/抽出身来,回到过去某个留有折痕的地方,/在遥远的叙述者的口吻里,重新辨别://哦,那么多词,/沉默,并且正深深陷在那里!

这首《阅读》从阅读这一普遍性日常化行为入手,借助智性的书写和冷静的思辨,导向妙不可言的禅悟之境。不得不说,作者的确是诗人一族中难得的有心人。

我们欣慰地看到,置身纯情而功利的诗歌圈,作为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胡弦,这些年虽俗务交缠,仍无碍于诗艺的稳步向前。纯粹,宁静,超然,在主体和外界之间,胡弦建构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以其出色的抗干扰性,护守一己内心的澄明。写作中的胡弦,是澹泊的,恬静的,和谐的,出世的,又是尖锐的,愤怒的,警觉的,清醒的。这样一种原生状态的尖锐、愤怒、警觉和清醒,是其葆有内心本真的强大例证。胡弦,这个低调的书写者,可能真的在创造着现代汉诗的“奇迹”。

稿件责编:傅小平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图片来源:资料图 出版社书影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2021·文学报40周年·订阅有礼

📖订阅2021年全年报纸,截图发公号后台,随机赠送40周年文创一份。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文学探照灯 | 今日热点(点击查看)

高洪波:忆贤亮 | 《在群山之间》在京研讨:重大主题面前,文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 | ......

胡弦的文本向来自具节奏,自成一体,感受细腻,体悟扎实,本质上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而非空心化、虚无化书写。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胡弦的最新诗集《定风波》,全面反映了他出道至今的创作探索。诗集分“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收入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120余首,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复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充分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手,对历史与文化的洞察、思考和探究。

打开《定风波》,但觉颇多佳作。追忆童年苦涩的早期诗作《老屋》,化疼痛为审美,风格厚重沉实,在以少胜多、小中见大方面可称典范。

要把多少小蟋蟀打造成钉子,才能修好那些旧门窗?/'砰’,北风紧,木匠叹息。/小莲穿着红袄从隔壁来,说:传义哥,我迷眼了,你给我吹吹。/我扭过头来,看见祖母在忙碌,墙上/又出现了新的裂纹。/小莲,那年我们七岁,你多像一个新娘子。/我吹出了你的泪水,和掉在你眼里的微小的疼。

在北风、祖父、棺木、墙上的裂纹等如此压抑难言的意象中,忽又出现年少不知愁的七岁女孩,并喻之为“新娘子”,此种对比式意象的设置怵目惊心;全诗于沉重底色之上缀以轻灵之笔,让氛围益显沉重,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薑斋诗话》)。《老屋》昭示出,现实时空的狭小逼仄,表现于文本,恰可转换为一种阔大浑茫;而叙事功能的强化,有助于文本空间的拓展和诗歌表现力的提升。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纯粹,宁静,超然,在主体和外界之间,胡弦建构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以其出色的抗干扰性,护守一己内心的澄明。

胡弦的文本向来自具节奏,自成一体,感受细腻,体悟扎实,本质上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而非空心化、虚无化书写。胡弦深谙诗艺的屠龙术,凡文本的轻与重、小与大、缓与疾、文与白,他多能安置得体,收取四两拨千斤之效。

大江流日夜,红蓼开千年/此刻,波浪在隐喻中吞吃着光/怀疑主义者凭栏远望//什么才是永恒?/什么在逼迫我们思考?/红砂岩上背影一片//但只有燕子能背对尘世/它张开巨大的翅膀,却不飞,想替我们从时光中/捕捉到某种没被看见的东西。

有别于早期诗作中无可驱遣的本体性疼痛与悲鸣,这首《燕子矶》格调明朗,专意于审美的谛视和哲思的开掘,呈现出从容、智性、澄明的特质;这样一种自然而成熟的风格转捩,象征着创作主体诗艺的不断提升与飞跃。此类作品还如《北风》《小谣曲》等,往往开阖自如,意想天外,动静结合,张弛有致,极尽空灵唯美之能事,而不乏深意种种。毋庸讳言,它们是胡弦诗路拓展的标志,也成为他此生写作的重要方向。

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胡弦的诗歌美学:写作中的他澹泊恬静,又警觉清醒

胡弦部分作品

作为实力型成熟诗人,胡弦的诗风雄丽并举,奇正变幻,虚实贯通。在他笔下,古与今、中与西的对接,长句与短句、抑扬与顿挫的转换,经验与超验、偶然与必然、哲思与诗情的勾联,生成种种的梦幻组合。

“丙申春,过龙驹寨,见桃花如火;/过竹林关,阵阵疾风/曾为上气不接下气的王朝续命。/春风皓首,怒水无常,光阴隐秘的缝隙里,/亡命天涯者,曾封侯拜将,上断头台。”(《丹江引》)“身体在时间中越拉越长……却又暴躁易怒。被冒犯的刹那/它认为:毒牙,/比所有语言都好用得多。”(《蛇》)

因了耐心的打磨与反复的锻锤,胡弦诗中,格言警句时或闪跃,亦秀亦豪亦深刻,每能兴味盎然,格调高华。胡弦文本一以贯之的,正是对语言、意象的精准把握和感应,对诗形、节奏的精妙掌控和调配,他总能从中厘定出一个黄金交汇点。胡弦诗中,难见粗蛮的意象植入,其语感流畅而不平滑,彰显异质元素的有机融合,充分强化了文本的辨识度和完成度。

雷霆万钧、泰山压顶,是一种力量和风格;纤细如牛毛的绣花针的戳痛,也是一种力量和风格。胡弦的诗作节制、俭约,略取形神,意味深远。

我停顿。生活不停,在光滑的书脊上/滑动。/有时候是风,催促书页飞快跳动,想看看/怎样的命运在前方等我。//而我并不着急。/——我喜欢在紧要关头/抽出身来,回到过去某个留有折痕的地方,/在遥远的叙述者的口吻里,重新辨别://哦,那么多词,/沉默,并且正深深陷在那里!

这首《阅读》从阅读这一普遍性日常化行为入手,借助智性的书写和冷静的思辨,导向妙不可言的禅悟之境。不得不说,作者的确是诗人一族中难得的有心人。

我们欣慰地看到,置身纯情而功利的诗歌圈,作为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胡弦,这些年虽俗务交缠,仍无碍于诗艺的稳步向前。纯粹,宁静,超然,在主体和外界之间,胡弦建构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以其出色的抗干扰性,护守一己内心的澄明。写作中的胡弦,是澹泊的,恬静的,和谐的,出世的,又是尖锐的,愤怒的,警觉的,清醒的。这样一种原生状态的尖锐、愤怒、警觉和清醒,是其葆有内心本真的强大例证。胡弦,这个低调的书写者,可能真的在创造着现代汉诗的“奇迹”。

稿件责编:傅小平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图片来源:资料图 出版社书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