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4.39【2017-7-22】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4.39

【原文】

子击磬(qìng)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微言微感】

击磬“硁硁”,宣泄的是怀才不遇的情绪,表达的是不屈不挠的决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妥协,不懈怠,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就是孔子的追求,这就是儒家的担当。

然而,隐士是不以为然的。

隐士分三种,一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过追求有过梦,然而伤痕累累的时候,梦醒来万念俱灰,于是乎心如止水,寄情山水,从此不问世事。

伯夷叔齐是隐士,世风日下,以下犯上,以臣伐君,而无力阻拦,耻于食周粟,于是隐居首阳山。

陶渊明是隐士,小人得志便猖狂,耻于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如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介子推是隐士,割肉奉君,功成名就,不愿意邀功而被遗忘,于是选择了隐居,宁死不出。

另一种隐士,如庄子,庄生梦蝶,大彻大悟,所以宁可做一只在污泥里爬行的土鳖,也不愿意做被供奉在庙堂接收朝拜的神龟。富贵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一切皆可刨。人首先是要活者,然后才能探索活着的意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样的隐士好逍遥,不问人间是非,不管苍生疾苦,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何必多管闲事!

第三种隐士,是为了入世的出世。一方面大喊大叫,我要归隐;一方面待价而沽,不断私下经营别人“三顾茅庐”。姜太公拿着直钩钓鱼,目的就是炒作,引起周文王注意,希望周文王请他出山做官。类似的还有袁世凯、蒋介石等,危机来了,以守为攻,找个傀儡当政,自己躲到幕后垂帘听政。

孔子从来没有想过做隐士,所谓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他尽管不停换工作,但是始终不改变的是安邦定国。到了老年,心灰意冷,专心做学问,似乎已经没有做官欲望了,还念念不忘国家政治。

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宴会的父亲颜路找孔子借钱安葬颜回,说:没钱就把您的车给我吧,我卖了换钱去,反正您也用不着了。结果,孔子坚决不给。理由很多,但是背后的潜台词,我毕竟做过大夫,怎么可以没有大夫的车呢?说不定哪天还会用的。

冉求有一次回来晚了,孔子问他怎么回来这么晚,他说:有政。孔子很不高兴:什么有政?如果有政我怎么不知道?别看我没有位立朝堂,什么大政方针我能不知道?

这意思很明确,孔子并不甘心退学政治舞台。说好听些,孔子一直在为政治理想而伺机而动;说不好听些,孔子就是一个官迷。

没办法,孔子学院就是社会大学,核心理念就是“学而优则仕”。有学问、有能力、能干事,如果不发挥作用,把一身本领带到棺材里,什么也不留下,岂不可惜?

儒家重要学说《大学 礼记》中反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重要传承人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横渠先生,1020-1077年),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能做事,不做事;有本领,无用武之地,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一身本领了。

我四十又六,酷爱教育,数十年如一日,醉心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最高理想:给我一所学校,让我按自己理想经营。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淡定而行,与志同道合者,得英才而育之,不折腾,不懈怠,此生足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沽名钓誉的隐者,脚踏实地的行者,我选择后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