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3.3【2016-8-19】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3.3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行礼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微言微感】

我一直喜欢《道德经》那几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义之伯,而乱之首。”

我喜欢简单真实,讨厌装腔作势。那些不是甘心情愿,发自肺腑的假仁假义,逢场作戏,有意思吗?没有真诚,再周到的礼节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就好比做教育,你对学生是否真心好,是否真的喜欢学生,这是装不来的。真心喜欢学生,会走到学生心里去,理解学生的开心和纠结,理解问题孩子背后的痛苦。

有人说:“医者仁心。”那些眼里盯着患者的钱袋,盯着绩效考核奖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医生的。

同样,教育者更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教育者的仁,体现在没有条件的爱,体现在没有分别心,体现在没有急功近利。否则,一个老师,靠高压控制取得辉煌的应试成绩,靠驱赶差生取得及格率100%,靠给优秀生加小灶取得优秀率的成功,很辛苦,很敬业,都是为了学生好,但真的就是学生的好老师吗?

我们训练了学生见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好,训练了学生接过老师的奖品鞠躬问好,表面看井然有序,表面看其乐融融,但是学生走出校门后呢?

真心只有用真心才能打开,真情只有用真情才能唤醒。

“仁”字丰富的内涵,已经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左边的人是立起来的,右边的两横是天和地,意思是顶天立地的人,靠的是堂堂正正,靠的是言行一致,靠的是博爱和正义。

“仁”和“礼乐”,其实就是本心和行动,就是内容和形式。没有内容,形式毫无意义。没有仁心和仁德,空有礼乐,流于形式,礼乐也就变了味道。只有仁,没有付诸行动,有担当心,但是没有挺身而出;有仁爱心,但是没有用行动表达;有尊敬和赞许,但是言行都无表达。

爱,没有恰当表达,别人如何知晓?微笑、肯定和赞美,热爱、尊敬和理解,这些都是需要用礼乐来恰当表现的。

但是必须记住:过犹不及。

礼的表达,一定要因人而异,适时适度。真正的朋友,千万不要过度客气。客套话,会让新朋友舒服,会让好朋友恶心。

过分了,就生分了!

好朋友,就是用来麻烦的,该找麻烦不找麻烦,其实是自找麻烦。所以,半夜把你从被窝掏走的人,好久不搭理你,一个电话就要你必须干什么的人,肯定是肝胆相照的。好朋友,首先是真实自在,不拘小节,客气和热情,没有感情的礼节,万万不可用到知己身上。

当然,孔子关于“仁”和“礼乐”,并没有想那么多,这是对前面“八佾舞于庭”“三家《雍》彻”的加强版不满。

直接说,三桓装腔作势演奏礼乐,孔子认为是对礼乐的亵渎。完全偏离了礼乐的本真,没有仁为本,没有敬畏心,用礼乐敬祖先,祖先会开心吗?用礼乐来摆排场,大家会从心底尊敬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