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新发现 | 见微知著 三星堆陶器记录古蜀先民宴饮日常

 餐意院 2021-09-08

央视网消息:如果通过碎片能将这几件矮领瓮拼接完整,或许有助于我们看到在三星堆4号坑祭祀的那段时间当时古蜀人所追求的流行和时髦。文物修复需要时间,不过不用等待,现在三星堆博物馆正在展出很多陶器,通过这些文物,我们能看到三星堆古蜀人的生活日常。

三星堆古蜀人如何做饭?通过1986年初在三星堆祭祀坑附近发现的这件“三足炊”或许能找到答案。足尖腿圆、顶个托盘,底下点火,可蒸可煮。三星堆博物馆介绍,三足中空可能加水。食物则放在托盘里,有专家推测,“三足炊”可能还有盖子。使用时,可在三足中间烧火升温,如此一来达到蒸煮的效果。

我们现在用碗盛饭,那三星堆古蜀人用什么?这件“高柄豆”可能就是他们的“碗”。最上面的盘口宽18厘米,中间细长的支架学名叫豆柄,高达46厘米,起到稳定作用的圈足直径约17厘米,与盘口的1厘米之差,让整件陶器显得极具设计感。一个碗带支架还带底座,会不会略显奢侈?其实,它是餐桌和餐具的结合体,一举两用,反映着古蜀人的高超智慧。

三星堆古蜀人用什么吃饭?这些“鸟头把”可能就是他们的汤勺。据介绍,由于勺体太大太薄,只有勺把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些“鸟头把”长度基本为10—30厘米,直径约2—3厘米不等。距今约5000至2600年之间,三星堆文化的陶器业进入相当发达的阶段,并采用手制和轮制两大技术。这些陶器一般都装饰有简单的纹饰,有些是古蜀人用绳子按压后的绳子印,有些是指甲戳出来的指甲纹,还有的则是手捏泥条粘贴到陶器上形成。烧制过程中为防止开裂,三星堆古蜀人还在陶泥中加入云母、贝壳碎末以及石英砂等制成夹砂陶器。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数十个种类,尖底罐、鸟头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长颈壶等最具地方特色。

三星堆遗址4号坑发掘负责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 许丹阳:因为陶器是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具,锅碗瓢盆都是陶器,能表现当时的一个生活场景,一个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它最能代表当时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其实它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那些非常精美的玉器铜器。

来源:央视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