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探寻中国最神秘文化

 9tx22v工人 2022-02-25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门口

三星堆遗址票价70元,进园以及两个展馆分别要验三次票,一旦出馆就不可再进了,所以一定要拍完照再进入下一个展馆,如果跟着讲解直接进下一个展馆的话,就不能回来拍照了。

展览逻辑结构

首先进入的是综合馆,详细的介绍了三星堆的历史: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地理位置图

▶ 名字由来?

三星堆这个名字,是考古专家根据挖掘现场当地的三堆黄土小山包命名的,意思是形似三星分布的土堆。

三星堆南边有三个连绵起伏的黄土堆,旁边是月亮湾,三星堆在嘉靖年间叫三星半月堆。

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下撒下了三把土,落在了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与三星堆隔河相望,为一处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月亮湾,月亮湾曾有一颗高大的马桑树,月夜此地别有一种清幽神秘,形成闻名遐迩的汉州八景之一的“三星伴月一婆罗”。

现在考古发掘确认: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三星堆的实体已在7.80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俯瞰图

▶ 因何被发现?

其实三星堆文物自古都有零星出土,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是何物。而早在1929年时,当地农民燕道诚在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多达400余件。刚开始,他把这些文物堆在自家院子不太在意,两年后才拿到成都去变卖试一试。结果被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发现,立刻判断出这些文物当属于商代文物,并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还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

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正式确定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直到1986年,两处埋藏有丰宝藏的长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来,其包含的大量青铜、象牙、黄金等,终于引起了大规模海内外学术专家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三星堆文明从此闻名世界。

Part 1:雄踞西南

古蜀2000年沧桑史

图为“三星堆”发掘出的文字符号,“蜀”字

在今四川及其相邻地区的广袤区域内,分布着许多古代遗址和遗迹,出土了众多文化面貌基本相同、独具特色且支撑体系的文化遗物,从而构成了“蜀文化”这一区域性文化共同体,一般将蜀文化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化)和东周至秦汉时期的晚期蜀文化(巴蜀文化)。

三星堆1-4期时代对应表

按照考古学文化序列,三星堆遗址文化可分为四期:上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800年),下至春秋早中期(距今2600年),上下延续近2000年。

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蜀王世系表

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蜀地文明从蚕丛立国开始,分为几个时期: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杜宇氏、开明。“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蜀国五王的介绍

原始氏族时期

有蜀侯蚕丛,其纵目。

蚕丛氏:“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 ”

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一男婴。男婴长大后是“纵目”,居岷山下的石穴里。他善于养蚕,因“教民蚕桑”有功,而被部人称作“蚕丛”。后成为蜀地的首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眼睛崇拜相关的文物,很可能跟“蚕丛纵目”的传闻有关。

公元前1613年,商朝君王祖甲执政后期,蚕丛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结果弱不胜强,蚕丛氏首领被射杀,战死岷山,部人四处逃散。

柏灌氏

柏灌王墓

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蚕丛氏部人重新进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这里有白鹤栖息,于是改称部族为“柏灌氏”,象征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上有鹤的模样,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关。也有专家认为“柏灌”源自泊灌,意为该部落人民善于种植。

公元前1063年,势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的新起的鱼凫氏部落兼并了。

鱼凫氏

鱼凫雕像

商朝末年,在今成都温江境内,河北岸是柏灌氏部落,南岸是“鱼凫”部落,因为南岸的百姓喜好水,都靠打鱼为生。鱼凫就是一种捕鱼的野鸭,三星堆文物大量出现鱼和鸟的形象应该与此有关

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因为古蜀国没有文字,这是首次在文献中留下了蜀国的记录。

封建制国家时期

鱼凫氏蜀国

古蜀国想象画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于是蜀王率领蜀人建鱼凫城成立蜀国。古蜀国由原始氏族公社制进入封建制社会,鱼凫是封建古蜀国的第一位君王,是为蜀望帝。

鱼凫氏蜀王杜宇

唐代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就是蜀望帝。相传望帝原名杜宇,立荆州一个传说死而复生的人鳖灵为丞相。当时洪水泛滥,而蜀国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水流不出去,鳖灵凿穿巫山,引导水流出去,形成今天的长江。隔几年,望帝因他功高,传位于他,自己修道,死后化为杜鹃鸟。

开明氏蜀国

望帝陵

东周春秋时期,古蜀国境内爆发洪水,鱼凫氏蜀王杜宇任同姓族人杜灵为相,治理洪水,即开明氏蜀王杜灵(蜀丛帝),杜灵(鳖灵)因出色完成了任务,望帝因此在年老时禅位给鳖灵。杜灵成了新的古蜀王,建都郫邑(即今成都郫都区),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开明氏蜀国共历十二位君主。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伐蜀,古蜀国灭。

蜀国历史一直存在在史书中,而三星堆的发现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将四川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

文明初曙——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

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大体对应古蜀历史传说中的“蚕丛”和“柏灌”王超,距今约4800-4000年。其文化遗存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最大的一处中心遗址。此期文化因素以本地特色为主体,遗存中含有具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成都平原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了文化交流,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则表明当时已出现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唯三星堆发展成为最早的古蜀国中心都邑。

三星堆一期陶器:宽沿平底器为主

一期陶器材质主要以泥质青灰陶和灰白陶为最多

陶器:一期陶器材质主要以泥质青灰陶和灰白陶为最多。出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为主,典型器物有花边绳纹罐、宽平沿尊型器、喇叭口高领罐、镂孔圈足豆。

一期就已经出现了精美的玉石器

石玉器:石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以斧、锛、凿为主,器形较小,加工较精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脱离了粗放的农业阶段,出现了较高级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展为生产工具的精细加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后来生产精美的玉石礼仪用器准备了条件。

一期文物:精美锋利的玉矛

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玉璧、玉环、玉圭等小型的玉石礼仪用器。仁胜砖厂工地墓葬中出土有玉牙璧、玉锥形器、玉矛、猫眼石球等。 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玉矛可以打磨的非常精美而且细腻锋利了。

一期文物:黑曜石珠

这些打磨精美的玉石器应该没有使用价值,而是拿来祭祀的礼器。

鼎盛时期——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

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其时段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大致对应古蜀传说中的“鱼凫王朝”,距今约4000年-3200年。此时期,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古城范围仅4平方公里。城墙体系合理严谨,城市功能区划讲究布局、设施完备,其庞大的规模堪比同时期中原王都。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近千件青铜器、金器、玉器和象牙,表明三星堆的冶铸技术及加工工艺已颇为成熟,而两坑本身即是大型宗教礼仪活动之产物,反映出古蜀国宗教礼仪与祭祀制度之完备。凡此种种,足证三星堆此时已发展成为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

三星堆二、三期陶器

三星堆二、三期已经修筑了城墙,城墙是防御体系,是国家形成的标志的。三星堆没有发现大型墓葬,都是从祭祀坑发现的,这些陶片基本上是从灰坑中挖掘出来的,也就是从生活垃圾坑里找到的,所以都是残碎的,白色石膏是修补的。

三星堆二、三期出土的陶器以小平底、高柄器为主

二、三期出土的陶器以小平底、高柄器为主。典型陶器有小平底罐、高柄豆、鸟头型柄器。

三星堆二、三期陶片上有一些文字符号

古蜀没有文字记载,但是陶片上有一些文字符号,只是分别零零碎碎的出现在不同的陶片上,不成系统,有专家说像彝族文字,也有人说像希伯来的文字,我们不将其认定为文字,只能说是文字的雏形。

重心南移——三星堆遗址四期文化

三星堆遗址四期文化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大致对应古蜀历史传说中的“杜宇”王朝,距今约3200-2600年。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之后,三星堆古城最终被废弃,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了古蜀国政治中心的南迁。而三星堆遗址分布较广的该期文化遗存,表明三星堆文明随自鼎盛而趋于式微,但该地依然是同时期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存境遇之一。三星堆文明在广大区域内持续发展的完整历程,证明了其持续而强大的辐射力。2001年初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可以说是三星堆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凝聚、传承和创新,古蜀历史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星堆四期陶器以尖底为主

三星堆四期文化阶段,出土的陶器以尖底为主。典型陶器有尖底杯、尖底盏、小平底罐、高颈壶、短领罐和灯型器。

Part 2:物华天府

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成都平原是古蜀农业经济区中中开发最早、面积最大和最为重要的中心地带,至商周时期,成都平原以稻作生产为主的农业经济已较为发达。而农业的发展,自然为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商贸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

在青铜时代,农具多为木质,故三星堆出土的农具不多,但是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酒器,可以间接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有相当的水平,粮食产量高,方有余粮酿酒,其酿酒技术较为先进,当时已能生产过滤去了酒糟的“清酒”。另一方面,家畜饲养的兴旺也是农业发达的标识之一,遗址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及家养动物造型器

三星堆出土酒器集录

三星堆属都邑性质,要解决庞大人口的生存问题,自有赖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其地北拥鸭子河,南依马牧河,城内城外水网密布,水源充足,具有天然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也反映出其生产的规模化与多样性。如大量的酒具、家养动物造型等,可见证但是当时农业及家畜饲养业的兴旺发达。而众多出土的海贝、象牙及饰品等,则向人们透露出一些当时商贸及交通等方面的信息。

陶盉及瓶形杯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瓶形杯,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一个陶盉配套二十多个瓶行杯,十分有趣。而且陶盉体量比较大大,这是因为当时的酒是醪糟酒,度数并不高,所以当时的人的酒量也比较大。

贸易

文明社会初期,人们在从事商品交换时,曾以海贝作为原始货币,三星堆祭祀坑所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具有货币属性,三星堆还出土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漆器,还有各类青铜人物雕像服装整齐、衣饰繁复,做工考究,可知道当时纺织业的发达。象牙更代表着贸易。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根据当时的考古发掘报告,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象牙里,门齿有13根,在二号祭祀坑里,出土了象牙67件。而且这些象牙的门齿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现的,而不像中原同期的妇好墓,把象牙加工制作成精美的象牙器具。而这些象牙怎么来的也是一个谜团,因为只发现了象牙没发现其它骨骼,所以猜测这些象牙是通过贸易从泰国或者印度来的。遗憾的是当时两层祭祀坑的表面满满都是象牙,只好抢救性挖掘,八十多枚没有保护好,大多化为粉末了。今天在金沙遗址同样发现了象牙,采用了回填或者硅胶的方式来保护。

三星堆出土的首饰

在三星堆还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首饰,这些首饰打磨光滑,而且里面钻了一个非常细的眼,工艺极为精致。

三星堆服饰集录

三星堆的古蜀人已经有很高的审美了,从现在保留的雕刻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服饰是多么的精美繁复。

三星堆出土的虎牙

这是三枚华南虎的牙齿,由于长时间与青铜器埋藏在一起,虎牙为铜锈浸蚀呈碧绿色。每个虎牙的根部都有一穿孔,可能用来系挂穿戴作装饰之用的。蜀人有尚虎的习俗,虎以其威武凶猛的形象令人敬畏,用虎牙制作的工艺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功能,可能还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具有辟邪的作用。

三星堆出土的海贝

三星堆发现大量来自于印度洋的海贝,均于祭祀坑中出土,可以看出海贝是当时被作为礼器之埋入坑中的。但在作为礼器之前,可能已有其特殊用途。就三星堆海贝本身的形状来看,多数背部被磨成穿,有的一端有孔,有使用时成串流通磨损的情况。说明三星堆很早就和海外有商贸,确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起始路线。

三星堆出土的铜贝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罕见的铜贝,可能是最早的金属货币,也可能是用来悬挂在建筑或者神树上的装饰物。

南方丝绸之路示意图

当时张骞去了西域时便发现来自蜀地的商品,在阿富汗也发现了大量四川的布,在越南七十年代考古也发现了类似三星堆的牙彰,可见三星堆文化辐射范围之广,这说明在张骞凿通西域之前,古蜀人民就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开始贸易。

Part 3:化土成器

三星堆的陶器

陶器在遗迹和地层单位的年代测定和考古学文化的断代分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器的创制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因其取材容易、可塑性强、制作简便,故陶器产生后就扩展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是小平底罐、各类尖底罐、高柄豆、鸟头形把手、器盖等,并因之形成蜀陶的基本组合定式。

三星堆陶器的典型器物

三星堆陶器土质一般,但器型整体上比较很丰富。尖底的大型陶罐用来酿酒,直接埋在土里自然发酵。

三星堆陶瓦片

从三星堆发掘出来的了陶瓦片,可以看出来瓦片很大,反射出当时建筑一定是非常宏达的,现在在遗址上发现的最大单体建筑有一千多平。

三星堆高柄豆

当时的居民都是席地而坐,所以采用放在地上的高柄豆,方便取食。三星堆的陶器特点是造型都是瘦高瘦高,而中原同期器物器型都是矮胖矮胖的。

三星堆陶三足炊器

三星堆还出土了这种类似于火锅的炊煮一体的陶器,有学者打趣,“火锅之源在四川,不信请看三星堆”。当时这种三足器物最多,因为三足最稳定。

三星堆陶器盖钮

虽然陶器造型较为普通,但是陶器盖子的盖钮造型却非常丰富,十分有生活情趣,有海螺的、花瓣的、鸡冠的.......体现了四川审美一直时尚而且前卫。

三星堆鸟头勺把

在三星堆出土的陶器中还有许多动植物的造型,其中鸟头形的勺把是最具独特的文物之一。鸟的造型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猛禽、鸣禽等。这种鸟头勺把喙部如勾,粗壮有力,可能是鹰类的猛禽。器物纹饰简洁,寥寥几笔酒将雄鹰的气魄刻画得栩栩如生,堪称三星堆陶器中的艺术精品,也说明古蜀人民对鸟的崇拜。

月亮湾城墙剖面

月亮湾城墙是三星堆古城遗址的内城墙之一,根据解剖情况,可以看出来月亮湾城墙横断面呈梯形。采取了由外向内、由低及高、依次分块、单向斜坡堆筑方法铸成。墙体材料主要为泥土,局部采用卵石垒住。

月亮湾城墙剖面

这里展示了城墙剖面,人工用土夯筑而成,夯层清晰,通过碳14知道年代,离地表最高10米左右,底部宽度50米 顶部宽度20米,以前还在城墙上面种地,城墙不仅仅有防御功能,还扮演了祭祀台的角色。

Part 4:以玉通神

三星堆的玉石器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群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玉石器数量众多,尤以璋、戈为大宗且最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其显著的特点是种类宏富、造型精美、形体硕大,多有全国发委独一无二的器型。

三星堆玉石原料

在三星堆河床边发现了一些玉石原料,这些材料来源于龙门山脉。当时对玉石的界定非常宽泛,“美石即为玉”上面有明显的人为切割痕迹,在博物馆展出来,可以近距离触摸。这些石头在石头九十年代刷了油漆,现在不允许刷了,因为刷漆后石头会变色。

三星堆玉石原料切割面

可以看出来这些石头平面的地方是被古人切割过得,这些是发现最早的系统性切割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切割过后可以加工成为各种精美的玉石器。可是当时是用什么切割的呢,有故宫老师说不太可能是用绳子磨得,因为绳子磨出来的剖面应该是抛物线,可是三星堆这么笔直的切割痕迹到底怎么制作出来的还是迷,有可能是片切割,但也是裁切,说明了当时的三星堆是国力雄厚的国家,才有这样精湛的工艺。

三星堆玉琮

这件玉琮是1929年燕道诚挖水沟时发现的一件器物。玉琮,具体功能不是填清楚,因为用玉琮礼拜祭祀大地是西周周公创建周礼后才明确的功能,在此之前到底做什么用是没有记载的。据猜测是生殖崇拜的产物,也可能祭祀大地。

在三星堆发现了两件玉琮,另一件有明显的烧痕,祭祀坑中的器物在掩埋之前,其实被故意焚烧过,可能是被入侵或者改朝换代造成的,不太可能是一种祭祀程序,因为焚烧祭祀物的成本太高了,以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承受不起的,直到在现在也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么多及器物杂碎焚烧掩埋。而且掩埋的所有东西都朝着西北的龙门山脉,很有讲究,有可能来源于龙门山脉的羌族为了祭祀祖先。

三星堆有领璧

三星堆的玉璧和其他区域的玉璧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领璧,而且是双面有领,打磨的非常薄,这种有领璧在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比较多,但在其他地区给常少见。

三星堆石璧

当时的石璧工艺非常高超,肉面平,上有数同心圆阴线纹,各组同心圆之间的距离相等,显然经过精确的计算,阴线纹线条均匀流畅,表现出极其高超的冶玉技术。

三星堆最大石璧

这件大圆璧是三星堆发现的最大石璧,被发现的时候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竟然被拿来当成磨盘,后被上交国家,当时发现的人可能想留下一个纪念,就在璧的右上位置刻了“燕三太”三字,三星堆的国之重器在这三字映衬下,显得落败而沧桑,让人不禁唏嘘。

三星堆最大玉彰

同时期的玉彰在全国各地都有,山东、偃师、殷墟等地都有发现,而不仅是在《周礼》所记得的用来礼南方,所以玉璋之前的作用也不得而知。

三星堆最大玉璋纹饰

这件是三星堆发现最大的玉章,上面花纹细腻精致,对比可见,当时蜀地的文物比中原的同期更为细腻精致。

三星堆综合馆第一件国宝级文物

三星堆国宝级玉璋

这件玉璋,是保存完整的形体最大,制作工艺最好的一件,射端分芽开叉,多齿状扉棱在把手两侧展开,极为美观漂亮,采用的是透雕工艺,最薄的地方只有2毫米,这个飞楞可能是一种象征,象征鱼鳍或者是鸟的羽毛。与此类似的双阑玉璋在二里头文化中也有发现,因此其形制及用途应当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三星堆玉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牙璋是龙的象征,把手处的飞楞是龙的身体,开口处是龙头,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

三星堆玉戈

戈勾杀兵器,但玉戈没有实用性,是用来礼拜的。

三星堆玉戈

有人以为顶端是否开叉是璋和戈的区别,其实区别是把手。所有牙璋把手部位都刻有飞楞,这个才是牙彰和戈的区别。这件玉戈虽然头部开口,但是因为把手没有飞楞,被称为玉戈。但是头部为什么开口,有专家认为有的可能原来是璋,损害之后,旧物新改,改为戈,因为以前做一个东西是非常麻烦的,一定要物尽其用,坏了不能直接扔掉,而是要改改继续来用。

三星堆凹韧玉凿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玉凿数量甚多,共78件,是三星堆玉石工具中最大宗的器类。这些玉凿并非实用工具,而是在宗教祭祀仪器中使用的祭祀物品。二号祭祀坑的玉凿出土时,与玉管等均盛装于铜罍等容器中,极可能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特别是这种凹韧玉凿只有三星堆和金沙才有的,其他区域均未发现。

三星堆玉石饰品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饰品系古蜀玉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品类。如珠串、玉管、琥珀坠饰等,用料考究、雕琢工细,小巧别致,极富生活气息与艺术趣味。其婉秀朴雅之风,展现出古蜀人审美情趣的多样性及当时佩玉风尚之一斑。

自新时代晚期以来,玉石器制作已渐趋成熟,至商代晚期臻于技术成熟,以殷墟妇好墓的玉石器最为出名,而三星堆独具特色的玉石器群堪与中原媲美。玉石器多是古人用来交感神灵、沟通天地的礼器及祭品,是所谓的“以玉通神”的精神产物,自上古时代,先民们及开创了崇玉、尚玉这一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中国玉文化”之先河。

Part 5:烈火融金

三星堆的冶炼

三星堆的冶炼主要包含青铜、黄金两种。

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构成可分为五型:红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铅锡青铜,其中以铅锡青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数量最大。青铜器系适用范畴法浇筑成型,采用了分铸、浑铸和嵌铸法等,又大量运用了铸接这种联结组合技术,配以套铸、铆铸、嵌铸等各种复杂繁难的工艺。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内范模型

古蜀地铜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青衣江流域和成都平原边缘地带,这为本地冶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条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内有泥(内范),表明当地已经拥有大型铸铜作坊。

三星堆绿松石铜牌

三星堆含铅重,可以使熔点降低到七八百度,在这里发现的三星堆绿松石铜牌和二里头的绿松石铜牌很像,在当时应该有交流。

三星堆青铜饰品

三星堆的铜器有个特点,就是大的特别大气,小的特别精致,像这些小巧精致的铜铃,真是让人移不开眼睛,这些应该挂在宗教礼器上的,比如建筑或者神树上。

三星堆虎形青铜饰品

三星堆的青铜造型主要是动物、植物、人物的主题,完全自成体系,与中原青铜器食器、酒器、兵器的主题不同。这种老虎的形象可能与“巴人尚虎”有关。

三星堆铜尊残件

但是三星堆的文化非常开放,在这里也发现了铜罍,典型的中原文化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当时三星堆与中原也是有着密切的交流。

三星堆的金器则大多数金银二元合金,含金量一般达到85%以上,相当于18K黄金,经过了砂金淘洗、冶炼、碾压、锤打、图案模印等工艺流程。

三星堆金面具

而且金器不同于中原文化,因为中国不盛产金子,在中原地区同时期很少能看到金器,而金沙已经铸造出来这么精美的金面具,而面具符号也未曾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中体现过,反而更贴近西亚近东文明,推测当时西南地区与外域已存在文化交流关系。

三星堆综合馆第二件国宝级文物

三星堆国宝金杖

三星堆金杖于1980年发现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代表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权杖,为古蜀国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宗教人物所用,这根金杖是政治权力之杖,也是宗教权力之杖。

世界各地权杖

与中原普遍流行的用青铜鼎等大型青铜器象征国家权力大相径庭,这更像是埃及或者两河流域的权利象征符号。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据专家推测,金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因为年代久远,里面的木杖已经炭化,出土时只剩外面的一层金皮,金皮内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三星堆金杖纹饰

金杖的一端平雕有长46厘米的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雕刻有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图像。人头面带微笑,头部戴有五齿高冠,两耳各垂着一幅三角形的耳坠;靠近杖内部的两组图案大致相同,上方是两只鸟头部相对,下方是两条鱼背部相对,鸟和鱼的颈部各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

三星堆金杖纹饰

有学者研究后认为,金杖上的人头图案,与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相同,都是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这也就表明杖身所刻人头代表着蜀王及其权力。另外,鱼能够深潜到水底,鸟能够飞到天上去,象征蜀王的权力具有上天入地的神通。

Part 6:通天神树

三星堆综合馆第三件国宝文物(镇馆之宝)

青铜神树出土于二号祭祀坑出土,其实青铜神树一共出土共有八棵,但是只展示出来了两棵,因为其他的都成碎片无法修复了。

三星堆一号神树

这尊修复完整青铜神树是最大的一棵,高达3.95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

三星堆一号神树有龙一面

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

三星堆二号神树

另外还有一棵低一点的,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二号神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

三星堆二号神树底座

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

三星堆二号神树枝头

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神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一号神树 。

一号青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全树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运用了套铸、铆铸、嵌铸、铸接等当时最为先进的手法,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而二号神树也很神奇,竟然是一体成型的方法铸造出来的,对工匠的要求也更加高。

山海经对神树的描写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一致

全世界都有树的崇拜,而三星堆用实物体现出来了,神树的记载和山海经记载雷同,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通天建木。商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在三星堆并没有发现墓葬,文物都是从祭祀坑中里发现的。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古蜀国技术发达,国力非常雄厚,可惜没有文字没有流传下来。这些文物离地表很浅,只有1-1.6米,所以历朝历代三星堆随时都有文物在出土,可能也遗失了很多。

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以其繁复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宏大的形体,充满了远古的文化和浪漫气息,三星堆到今天都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这个文明到底从哪里来,最后又到了哪里去,都不得而知,但是这多元的文化,来自于世界各地,在这个古老的民族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反映了商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世界青铜铸造史上值得大书的一笔。


当然,可能看到这里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还在心生疑惑,怎么那些神秘的青铜大面具和青铜大立人都还没有讲到?

三星堆青铜面具

因为三星堆的青铜太精彩了,所以将青铜单独开了一个馆展览,下篇我们会继续分享《三星堆博物馆之青铜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