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教学教什么

 木香草堂 2021-09-10

 “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是我最欣赏的语文教学专家王荣生先生的话,虽然这句话多少让一线语文教师感觉有点不爽,或者不满,但确实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混乱与无序的状态。看一看当前作文教学的套路: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就可以知道这个结构模式何其僵化与无效,其弊端非常明显——缺少写作过程的指导、缺少写作思维的支架、缺少写作技术的解密。原因在哪里?王荣生先生认为是体式问题,即百年的“散文写作”的问题,而散文只能触发,只能培育,只能去触发、培育学生的写作热情,从本质上说散文是不可教的,而长期以来所谓的“写出真情实感”也是一个伪命题,老师只能用形式的、规范的办法去教,那么学生在此条框下写出来的东西势必违反真实感,所谓的技法与指导自然就失去了效能与意义。那作文教学该怎么教,该教什么?

写作教学教什么

首先,写作教学可以进行任务写作,即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对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有一些比较有规范的写作样式。当下的时评写作、影评写作、书评写作、辩论写作、主题演讲写作、诗歌赏析写作等实用文类的写作,都算得上是任务写作。总之就是进行有任务、有目的、“言之有物”地写作,不能没有写作任务而空发议论,不能没有书写对象而空泛地表达感情,要贴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走,用写作任务驱动写作过程,用写作过程撬动写作思维,用写作思维锻炼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写写时评、影评、书评,多进行辩论、演讲、讨论,就是在进行任务写作教学,如果能把这一形式专门化、系统化、技术化、常规化,那就基本上是在朝着写作教学课程的建设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次,写作教学可以进行创意写作,即文学创作,通过激发学生的“书生意气”和“想象”进行文学类型的写作。比如尝试着写写小小说、人物传记、诗歌、话剧等。教师的教则可以体现在“诗歌的层次”“小说的规范”“话剧的结构”上,教师可能教不出一个诗人、小说家、话剧家,但可以教学生能够写出一个像样的诗歌、小说和剧本。文学写作实际上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培养语言、感知语言的写作,其评价目的可以是“基本”“规范”“合格”,无法达到“最佳”“优秀”“很好”等标准,甚至表达力上可以是“指点江山”,可以体现为“激扬文字”,或者还有点“粪土当年万户侯”,但仍不能用培养诗人、作家的目的来进行作文教学引领。

再次,写作教学可以进行随笔写作,即进行触发式的教学,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激情,写作的潜能,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来辅助作文教学。因此,每周一篇随笔,同学之间相互批改随笔,好的随笔张贴出来进行观摩,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加入到随笔写作的交流中去,师生一起进行写作,保持写作的常温化。教师的教则可以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对具体的句子如何进行更优化地表达,某一情感传递上的词汇推敲,谋篇布局上可否进行优化升级,如何让事例和阅读积累为我所用,等等。随笔写作是一种补充式的作文教学,可以更灵活、更个性地进行,针对具体的同学进行别个指导。

这是王荣生先生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而给出的一个写作指导。基本上涵盖了写作教学三大块: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值得惋惜的是王荣生教授并没有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实情——高考——来谈写作教学。如果考虑到高考作文指挥棒的功能和一锤定音的效应,中学作文教学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技术写作,即通过一定的技术运用进行考场作文的写作。王荣生教授所提出的任务写作、创意写作、随笔写作等三大作文课程内容,是基于作文课程的教学知识而采用的三类教学内容,但作为最高评价又最为极端的高考作文,如果没有具体、针对的作文教学内容,那将会是对前三类内容的最大的反讽。因为,高考考场作文的教学和前三类作文教学类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尽管这种区别可能是训练和表演、台下和台上、素颜和化妆的区别。因此,考场作文的教学应该单列一类,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和特定的教学知识开发。那么,该如何进行考场作文教学,教什么?

教审题,即把审题类型化、知识化、技术化。根据不同的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归纳出材料类型的特点、句式习惯、观点位置、内部关系等等,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材料进行审题;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审题对象知识化,材料是哪方面的知识,需要上升到哪方面,持什么价值判断;如何从概念和关键词入手,上升到观点,形成层次性的内涵,这样可以把审题过程技术化处理,形成一套应用程序,作为现场材料思考与瞬间立意构思的支架,把考场作文成为一个思维的技术活儿。

教结构,即教会学生在进行考场作文时要有明确的结构意识。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结构类型,懂得作文的意脉形式,把常见的层次形式变化为思路,落实为可操作的虚词或关联词或过渡词,以结构承接审题的思路,以结构撑开思维的逼仄,明确结构并深化结构。没有结构的作文,不突出、不丰富、不充分,但结构又不能太生硬、太僵化、太空泛,必须和题意符合,“暗合于理,匪由思至”,恰如血肉与骨骼的关系,两者相与为一。

教语言技术,即制造句子的技术。让句子成为可以自制的产品,让生产技术成为句子的动力。在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思想、有观点、有文采、有手法的好句子时,让学生学着分析,学着积累,学着使用,慢慢提升对句子的操作能力和敏感度。比如对“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句的体会与感受,分析其技术类型与表达效果,近似于诗歌中的练字、炼句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积累观点和高级词汇,从基础上提升对句子的认识与变换能力,以保证句子背景的广阔与丰富。

作文教学,如此复杂,如此之大,谁都想去看看,是谓读书笔记。

 “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这是我最欣赏的语文教学专家王荣生先生的话,虽然这句话多少让一线语文教师感觉有点不爽,或者不满,但确实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混乱与无序的状态。看一看当前作文教学的套路: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就可以知道这个结构模式何其僵化与无效,其弊端非常明显——缺少写作过程的指导、缺少写作思维的支架、缺少写作技术的解密。原因在哪里?王荣生先生认为是体式问题,即百年的“散文写作”的问题,而散文只能触发,只能培育,只能去触发、培育学生的写作热情,从本质上说散文是不可教的,而长期以来所谓的“写出真情实感”也是一个伪命题,老师只能用形式的、规范的办法去教,那么学生在此条框下写出来的东西势必违反真实感,所谓的技法与指导自然就失去了效能与意义。那作文教学该怎么教,该教什么?

写作教学教什么

首先,写作教学可以进行任务写作,即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对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有一些比较有规范的写作样式。当下的时评写作、影评写作、书评写作、辩论写作、主题演讲写作、诗歌赏析写作等实用文类的写作,都算得上是任务写作。总之就是进行有任务、有目的、“言之有物”地写作,不能没有写作任务而空发议论,不能没有书写对象而空泛地表达感情,要贴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走,用写作任务驱动写作过程,用写作过程撬动写作思维,用写作思维锻炼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写写时评、影评、书评,多进行辩论、演讲、讨论,就是在进行任务写作教学,如果能把这一形式专门化、系统化、技术化、常规化,那就基本上是在朝着写作教学课程的建设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次,写作教学可以进行创意写作,即文学创作,通过激发学生的“书生意气”和“想象”进行文学类型的写作。比如尝试着写写小小说、人物传记、诗歌、话剧等。教师的教则可以体现在“诗歌的层次”“小说的规范”“话剧的结构”上,教师可能教不出一个诗人、小说家、话剧家,但可以教学生能够写出一个像样的诗歌、小说和剧本。文学写作实际上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培养语言、感知语言的写作,其评价目的可以是“基本”“规范”“合格”,无法达到“最佳”“优秀”“很好”等标准,甚至表达力上可以是“指点江山”,可以体现为“激扬文字”,或者还有点“粪土当年万户侯”,但仍不能用培养诗人、作家的目的来进行作文教学引领。

再次,写作教学可以进行随笔写作,即进行触发式的教学,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激情,写作的潜能,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来辅助作文教学。因此,每周一篇随笔,同学之间相互批改随笔,好的随笔张贴出来进行观摩,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加入到随笔写作的交流中去,师生一起进行写作,保持写作的常温化。教师的教则可以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对具体的句子如何进行更优化地表达,某一情感传递上的词汇推敲,谋篇布局上可否进行优化升级,如何让事例和阅读积累为我所用,等等。随笔写作是一种补充式的作文教学,可以更灵活、更个性地进行,针对具体的同学进行别个指导。

这是王荣生先生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而给出的一个写作指导。基本上涵盖了写作教学三大块: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值得惋惜的是王荣生教授并没有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实情——高考——来谈写作教学。如果考虑到高考作文指挥棒的功能和一锤定音的效应,中学作文教学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技术写作,即通过一定的技术运用进行考场作文的写作。王荣生教授所提出的任务写作、创意写作、随笔写作等三大作文课程内容,是基于作文课程的教学知识而采用的三类教学内容,但作为最高评价又最为极端的高考作文,如果没有具体、针对的作文教学内容,那将会是对前三类内容的最大的反讽。因为,高考考场作文的教学和前三类作文教学类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尽管这种区别可能是训练和表演、台下和台上、素颜和化妆的区别。因此,考场作文的教学应该单列一类,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和特定的教学知识开发。那么,该如何进行考场作文教学,教什么?

教审题,即把审题类型化、知识化、技术化。根据不同的考场作文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归纳出材料类型的特点、句式习惯、观点位置、内部关系等等,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材料进行审题;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审题对象知识化,材料是哪方面的知识,需要上升到哪方面,持什么价值判断;如何从概念和关键词入手,上升到观点,形成层次性的内涵,这样可以把审题过程技术化处理,形成一套应用程序,作为现场材料思考与瞬间立意构思的支架,把考场作文成为一个思维的技术活儿。

教结构,即教会学生在进行考场作文时要有明确的结构意识。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结构类型,懂得作文的意脉形式,把常见的层次形式变化为思路,落实为可操作的虚词或关联词或过渡词,以结构承接审题的思路,以结构撑开思维的逼仄,明确结构并深化结构。没有结构的作文,不突出、不丰富、不充分,但结构又不能太生硬、太僵化、太空泛,必须和题意符合,“暗合于理,匪由思至”,恰如血肉与骨骼的关系,两者相与为一。

教语言技术,即制造句子的技术。让句子成为可以自制的产品,让生产技术成为句子的动力。在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思想、有观点、有文采、有手法的好句子时,让学生学着分析,学着积累,学着使用,慢慢提升对句子的操作能力和敏感度。比如对“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句的体会与感受,分析其技术类型与表达效果,近似于诗歌中的练字、炼句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积累观点和高级词汇,从基础上提升对句子的认识与变换能力,以保证句子背景的广阔与丰富。

作文教学,如此复杂,如此之大,谁都想去看看,是谓读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