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套作”考验高中作文教学

 昵称9405940 2012-04-22

    近年来,高考考场盛行“套作”作文。就是套用现成材料,虚情假意为文,表述浮浅单一,结构模式固定。2007年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套改和抄袭。2004年重庆的作文话题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2007年浙江的作文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考生嫁接组合,套写成了这篇引人关注的作文。虽然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不许套作”,并且针对容易形成宿构或套作的现象改革了话题作文形式,但并没有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如今,这种套写现象在备考的中学生中大量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弊端显而易见。如何找出对策寻求出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先看这篇套作的原文: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一、李白
  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二、苏东坡
  是谁?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杖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加官晋爵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
  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的彷徨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因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而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的贫苦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超高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的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是的,你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单看这篇作文,构思立意、引用事例、结构安排、表现主题、抒情文采等方面确有可圈可点的长处,而且是在考场应试时一挥而就的,更是难得。但是从2004年至2008年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此类作文俯拾皆是,“套话作文”成了考场作文中非常流行的新“八股”,这种专为应付考试而生的应景之作,是积木式的思维僵化、感情虚假的作伪文章。此类文章泛滥,已经对正常作文教学形成冲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一、“套话作文”的特点与弊害

   1、选材固定化套话作文所选用的材料单一固定,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而且几乎没有例外地集中在各个朝代那些名气大、影响深,既爱国又忧民、欲积极出仕又又为世俗所不容,既才识过人又豪气盖世的十余位名人身上。屈原、庄子、项羽、司马迁、陶渊明、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陆游、李清照、曹雪芹等是套话作文材料事例的常客,而以屈原、陶渊明、李白和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四大巨头”。这些人物事例的最大特点是陈旧而烂熟,远离如今变革的时代,脱离现时真实的生活。
  2、主题万能化非常集中的这些人物事例成为考生随心所欲恣意使用的“主题万金油”,上自忠君爱国下至成名成才,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修身养家,远到建功立业流芳千古近到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保奥运,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想要表现什么主题,这些“万向材料”都可以拿来引用论述、敷衍应对,成为地地道道的几乎无所不能的“万能素材”。
  3、结构模式化用三段文字并排罗列三五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作为文章主体,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加上开头的一个“引子”或“题记”,再写一段结尾,收束全文,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题记”如同帽子,“后记”好比靴子,中间“三段”三四个例子就像夹心饼的“馅”,全文结构看上去起承转合呼应衔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实际上凸现了考场“套话作文”“新八股”的结构模式,拼接痕迹十分明显。
  4、思想浅表化由于作文所引用的事例都来自历史,远离我们这个火热时代的现实生活,粘贴的只是文史名人的只言片语,拼凑的仅是他们事迹的一鳞半爪,乍一看很有气魄颇显豪迈,给人以“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雄壮激越和文化大气;但细细琢磨,不难看出这类作文仿写套改的生硬和幼稚、思想内容的肤浅和僵化,立意肤浅,缺乏灵气。作文的主题总是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平面上,浅显的内容使得美丽的词句成为空洞的口号,也使得文人雅士的事迹成为随意堆砌的瓦砾,缺乏灵动和生机。
  5、论述平面性考生不是在认真审题、准确立意之后来选择材料、分析论证,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诗意与文采,“以不变应万变”。对所引事例作简单介绍,对所用人物作简单叙述,缺少对事例的古今联系纵横对比,缺少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缺少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辩证分析。堆砌事例、罗列人物、人云亦云、缺乏新意,不是用心为文,而是随意“排文”,如同小孩作拼图或搭积木的简单游戏。
  6、感情虚假性余秋雨先生是文化散文的第一大家,但也是深深影响众多学子大量写作套话作文的“始作俑者”。当然,教授学者才学横溢、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洋洋洒洒、信手可得,所写文化散文大气而飘逸、深刻而悠远;然而中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依葫芦画瓢,只见形式而不见内蕴了。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才是文章生命的根本。凡是蕴涵深刻、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文章,无一不是渗透了作者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事的深深思考和理性分析,无一不体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深处真挚深刻的情愫感动,而套话作文只是将古代名人事迹信手拈来充当招引眼球的“幌子”和“填充物”,没有中学生个人内心的感动,缺少对材料的独特领会和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截他人之言以“装腔作势”,因而难免暴露出苍白的面容和虚情假意的特征。
  当然并不是说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的作文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但是“套话作文”往往具备上述几个特征。近几年考场之所以日益盛行这种“套写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1999年以来盛行的考场“话题作文”有关。“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低得多,这就使得部分考生轻易地走进了“话题套话题”的“套话作文”的自由天地里,这种“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里”的相对宽泛的写作要求,暗示考生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想说就说,只要不超出话题范围就可以了,话题远近不论,这样学生就畅所欲言,随心所“语”,各尽其能了,从古人中找话题的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次,高考的肯定性评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几年这种套话作文“横空出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得高分受肯定,成为一时之秀。客观地说,这类作文的原创者还是值得称道的,作文也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但近几年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铺天盖地席卷考场,“满分作文”层出不穷,泛滥成灾。各种作文选刊也不遗余力大量收集推荐并广泛传播,使得考生奉为“范本”,趋之若鹜,演化成一种套仿抄袭的痼疾,正在产生着巨大的不良影响。套话作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认可套话作文势必影响学生思维、写作能力的提高。鹦鹉学舌不是倾吐自己的心声,不可能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和社会民生的最强音,甚至不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默许套话作文的存在,将助长一部分学生的投机意识。随便从教科书中拿几个古人事例到考场上去拼凑,就能轻易获得成功,那谁还愿意费力劳神地自己去构思作文呢?套话作文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东拼西凑、东抄西套,名为“套用”,实为剽窃抄袭,久而久之,将形成对学生思想品格的严重腐蚀。承认套话作文存在的“合理性”也将影响对考生作文的公正评判。套话作文的盛行势必造成真情为文的考生的严重吃亏,使得考场作文鱼龙混杂、妍媸难辨,真假优劣难分高下,严重影响高考作文的区分度。鉴于上述种种危害,应当坚决刹住这种套写风气,引导和鼓励学生实实在在认真写作。  
  二、摆脱“套话作文”桎梏的对策  
  第一、投身生活实践反映时代生活
  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热情洋溢地反映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为生活所感动,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作文才能思想深刻。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为一山一水而动情,为一人一事而感动,就会增强分辨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能力,有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内蕴。
  第二、夯实思想基础力求游刃有余
  “套话作文”的致命弱点,在于思想的苍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想素质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生活中有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有一定的认识储备,诸如追求科学之道、修身立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治学成才之道、思辨分析之道等等。作文,原本是思想的流淌,道德的宣扬,只有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的认识,才能防止或避免空洞肤浅虚情假意的套话作文。
  “套话作文”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在修养应加强,文气也亟待培养。“文气”就是气质、胸怀、思想、境界、气度以及审美情趣。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一个富有才气和创造力的人首先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健康崇高的理想情操和生动感人的美好感情。惟其如此,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第三、加强语言训练 切实打好基础
  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话作文。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用活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是对文章的一般要求。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热情培养和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允许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有些学生观念上迅速更新而语言表达能力却严重滞后,使得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出现“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的现象;还有些学生喜欢求新求奇甚至求怪,常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生造词语,搞得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指导,切不可横眉怒对、大张挞伐,更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在正确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要加强生动性的训练,力求使写作语言风格多样,多姿多彩。
  第四、注重思维训练倾注真情实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成功秘诀。”新课标强调,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想“发现和捕捉”并“有创意地表达”,就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如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等。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羽翼,让思维创造性地飞翔和驰骋,思他人所未思,发他人所未见,言他人所未言。需要提醒的是,在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步骤和时机,一般说来,在学生的语文表达基本功尚未练好之时,不宜提出“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应当相机行事,逐步提高。
  第五、确定重点范围循序渐进练写
  写好作文需要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需要底蕴,包括文学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蕴;还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练习和模仿的过程。起步要早,不要等到高三才“临时抱佛脚”。作文可分记叙、议论、说明、应用四大块,对于不同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的写作基本功应当进行逐项训练,系统的训练自然会使学生取得较大进步。
  高中生应重点练好议论文,因为议论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高考作文自1977年至今的31年间,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四个不同阶段。命题和材料作文对审题要求较严格,而话题和命意作文只要求考生围绕话题阐发旨意,对审题要求相对宽松。但不管哪种情形,教学中都应当加强对话题、材料、命题、图画、辩论等各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训练,重视对散文、小说和论说类文章开头结尾及整体思路的训练,重视对不同类型作文的局部语段的不同要求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创新突破,以求掌握常规,突破重点,攻破难点。
  第六、重视互相交流 促进全面提高
  在认真总结作文写作教学经验的同时,应当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广泛阅读和写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内课外的阅读感受、课前课后的美文鉴赏、学生写作的妙手偶得、教师佳作的专题讲析,都应及时地专门地经常性地进行。对学生中的“写手”,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传授写作体会和经验,学生对他们的优秀作文会感到特别亲切,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比学赶超的强烈愿望。

(转自悟能一剪梅日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