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害怕相处的N种可能

 成都书语 2021-09-10

孩子的“害怕”总是反反复复,有时还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女儿满九岁的当口,“害怕”也达到了新高度。天一黑就开始各种不敢,不敢上厕所,不敢开灯,不敢一个人在房间,不敢自己睡觉……

问其原因,答曰:学校里盛传着一套《不可思议事件薄》的书,里面的图片太吓人了,看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只要天一黑我就会想起那些图,总觉得黑暗里面藏着可怕的怪物……末了,女儿可怜巴巴望着我,“妈妈,看在我害怕高峰期的份上,陪我睡一个月嘛。”

找到《不可思议事件簿》的封面图一看,只觉得张牙舞爪、一片浑沌。叹了一口气后,习惯性地走向书架翻来几本绘本和孩子一起读。

最先读的是《爱米丽做噩梦》,女儿小时候就常常翻来翻去的薄薄一本。

书的简介:小女孩艾米莉晚上睡觉做噩梦,她觉得床底下有怪物,爸爸妈妈让她不要怕,世界上没有怪物,然而哥哥却找来一根绳子帮爱米莉抓住了怪物。

在给女儿讲到哥哥帮爱米丽抓住怪物的时候,她咯咯直笑。我想说却没有说:宝贝,你的害怕我看见了。

接着,我们读起了《床底下的怪物》。

书的简介:小怪物丹尼斯害怕床底下有可怕的东西,不敢睡觉。丹尼斯不怕怪物,他很害怕他睡觉后,人类会偷偷躲在床底下,再爬出来抓他。经过和妈妈的一番“斗争”,丹尼斯终于获得了睡在床底下的机会。没想到,在床底下碰见了怕怪物的人类小男孩!

好玩的故事、意想不到的结局再加上文字的韵律感,我读了没几页,女儿就加入进来和我一起大声读起来。

没想到,在读过这本书第二天,女儿睡前洗澡的时候突然在浴室里扯着嗓子唱起怪声怪调的歌,仔细一听,终于听清了歌词:小河马不怕怪物,怪物也怕小河马,如果遇见怪物,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我听得在浴室门口捂住嘴乐,那个腔调之怪,怪物听到大概会转身就跑吧。

最后,和女儿读了好久没有读过的《杰西卡和大野狼》。

书的简介:杰西卡总是做同样一个噩梦,梦里自己被一只大野狼追。爸爸妈妈陪伴杰西卡一步一步地想办,最后,杰西卡大梦中用一根魔杖打败了大野狼。

这是一本应对害怕的方法论的书,流程清晰:首先要把害怕的事说出来,当然也要有个人好好地听;接下来想办法,想想怎么可以赶走那个害怕;然后把想好的方式具象化,设计好细节和应对方案;最后实践(幻想实现)并产生正反馈。

读完,我问女儿,“你想要一根魔杖吗?”女儿却说,“不要,我想跟你一起玩打怪兽游戏。”“哈哈,好,那我们现在就玩儿。”我回应。

于是,我们两个人一人拿着一个纸筒做枪,蹑手蹑脚地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地打起了怪兽。起先,女儿负责发现怪兽并告诉我怪兽的大小模样及需要打多少枪,我就负责按她的指令打;后来发展成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大吼一起打,嘴里砰砰声不断,脚上还不忘胡乱地踹来踹去。

这样过了几天,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问女儿,“你的害怕高峰期过了吗?”女儿说,“唉,本来过了一些,但今天上学班里的同学又带了几本书来,我忍不住又看了几眼。”

还没等我回应,爸爸接过话头,“世界上哪有什么怪物。那些都是作者想出来的,你可以写得比他更害怕。我和孩子对视了一眼,我知道她也想到了《爱米丽做噩梦》里的爸爸妈妈。然后,我转头白了她爸一眼。

可她爸却打开了话匣子,“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出自《战国策》。对了,你知道悬梁刺股吧?不知道没关系,就是这个战国时候啊,有个叫苏秦的人……”

讲完故事,爸爸接着滔滔不绝,“苏秦他为什么不害怕刺股,因为他有比刺骨更痛苦的事,人在害怕的时候会有三种反应, “打”、“逃”和“站在原地”,苏秦是哪种反应?打,对不对?苏秦选择的也是“打”,只不过不是打架的打,而是通过刻苦学习来起到“打”的效果。”

爸爸继续说着。“苏秦是不是也害怕亲人的冷漠?但这个害怕让苏秦变得更有力量,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害怕的自然就少了。所以,害怕还是一种动力。当然,害怕的时候你有时也要逃,比如你看到一头大狮子,手上没工具打不过,那就只有逃,这个时候,害怕就在保护你。“

最后结出,“每个人都会害怕,不害怕这样就害怕那样,害怕不可怕,它在帮你长大,你只要学会跟它相处就好了。”

对于爸爸的长篇大论,女儿吃着她的饭,几乎啥也没有说。我呢,本来挺不屑。只是几天后,看到女儿像冲锋一样哇哇大叫着去开房间的灯时,一个念头升起:爸爸和我说故事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在支持女儿,支持她找到自己与害怕相处的方式。

既然,每个人都与害怕形影不离。那么,无论大人孩子,或许就可以不必那么当真,看见那个害怕,跟它说说话。当然也可以当真一点,把每一次高峰期的来临当成一次全新的探索。相信即便害怕蜂拥而至,也总能找到与它和平共处的方式。

文|编  河马妈妈   

-End-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