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夜呛酸水,五苓散治之

 老谭医馆 2021-09-10

半夜呛酸水,五苓散治之

作者韦安理2021-9-10

我这几天吃煎炸的东西比较多,再加上吃了很多冰西瓜和冰饮料,经常口渴,肚子胀,打嗝,嗳气。昨晚十点多又吃了几块冰西瓜,睡觉前还喝了一杯水。

半夜一点左右,突然呛醒了,胃中酸水上泛,从口鼻呛出,鼻腔咽喉酸辣痛。赶紧起床清理,咳吐出很多诞沫,清稀质黏,夹有未消化完的西瓜肉。折腾半天,情况稍微稳定又上床睡觉。

半夜两点钟左右又一次呛醒,酸水泛出,鼻腔咽喉酸辣痛,恶心欲呕,多汗。又折腾一番再上床,反复颠倒,辗转反侧,左右睡不着。

刻下症状有:多汗,呕恶,咳吐酸水,鼻腔咽喉酸辣痛,总感觉有东西顶在咽喉处,肚子胀,打嗝,小便量少,脉有力,等等。

于是索性起床给自已开方,辨为水逆病,五苓散证。

处方组成:(20210910)茯苓10克,猪苓10克,苍术9克,泽泻20克,桂枝6克。一剂,新绿药颗粒,沸水冲服。

服药反馈:①两点半左右吃药后再次上床休息,大概过十分钟感觉肠道蠕动了几下,腹胀缓解,也没再泛酸水,不知不觉中睡着了。②次日早上如厕,大便小便正常,量多,肚子胀的感觉也没有了。再服一剂巩固。

辨证要点:

(1)大量喝水之后反酸,这是内有停饮,二便又不能正常排出,故而痞胀、反酸。

(2)反酸水,实际上是五苓散证“水入则吐”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要换了一件马夹就不认识了。

(3)张庆军老师说:“治病的次序不能乱,有表先解表,表解再治痞,痞解治其他。”具体到我本身,是表证(多汗)和痞证(肚子胀)同时存在,故用五苓散表痞同治,一举两得。

(4)关于治疗痞证,有9个方子经方相对应。

①寒热错杂的症证:半夏泻心汤(多伴大便稀溏)、生姜泻心汤(多伴口臭和水样大便)、甘草泻心汤(多伴失眠和完谷不化),附子泻心汤(恶寒汗出)。

②热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③水痞:用五苓散(口渴),十枣汤(胁下痛)。

④虚痞:脉无力,有表证又拉肚子,用桂枝人参汤;脉无力,噫气不除,气上逆,用旋覆代赭汤。

(5)涉及五苓散条文: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12.痰饮咳嗽》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