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桂梅: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

 泾渭不可求c5kv 2021-09-10

今天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祝各位教师朋友节日好!

很多人可能看过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17岁和64岁的对比照,并被她的人格精神所打动。

张桂梅17岁与64岁对比照

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处处是写作素材。

1

崇拜江姐的孩子

张桂梅,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农民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五个哥哥姐姐。

起名时,父亲说:“就叫玫瑰吧”。姐姐去报户口,管户籍的同志不会写“玫瑰”,说就:“叫桂梅吧,这俩字我会写。”于是,张玫瑰就成了张桂梅。

学生时代,张桂梅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曾在演出时扮演烈士江姐。江姐,是张桂梅心中的英雄。她说她想做江姐那样的人。

2018年,歌剧演员孙少兰去华坪女高演出《江姐》。演出后,她拿出手机,拍摄校园风光。校长张桂梅小心翼翼地靠近她,轻轻把头靠在了她的肩上。

张桂梅偷偷靠近江姐扮演者孙少兰

这一年,张桂梅已经61岁了,她竟用这种孩子气的方式,冀望靠近自己心中的英雄。【适用话题:榜样的力量】

2

从幸福到不幸

1975年,张桂梅随三姐响应“奔赴祖国边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离开东北,到云南省中甸县支边。她先在团支部工作,后来调到局机关当文书、妇女主任。

1983年,由于林业局职工子弟学校教师奇缺,张桂梅到该校当了老师,从此和教育结缘。

在此期间,她遇到了挚爱一生的丈夫,丈夫是大理水电十四局的高中老师。他俩情投意合,在工作上学习上互相鼓励。不久,丈夫考了研究生,张桂梅也考上了大学,进入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

1990年,张桂梅大学毕业,跟随丈夫到大理市喜洲一中工作。丈夫是校长,张桂梅是普通老师。

在风光迤逦的大理,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丈夫很疼爱妻子,张桂梅在家从来不做饭。那时候的她,爱漂亮,爱玩儿,爱享受。

她涂很艳的口红,穿很红的皮鞋、很蓝的裤子,每天乐呵呵地进出舞厅。

不去舞厅的时候,她就到大理繁华的三月街去逛街,看得上眼的东西就买,从来不会舍不得。

小夫妻节假日常到全国各地去旅游,有时丈夫工作忙,她就自己一个人去。

有一回,她拿着4000块钱,请假去成都,只是因为突然想吃顿豆花。为了清静,她还出手阔绰地包下了一整家招待所。同事们都羡慕她活得够潇洒。

此时,她的生活罩着玫瑰般的光彩,她不知道,生活的风霜雨雪就要袭来,而她将蜕化为傲雪的梅。

1995年底,张桂梅的丈夫被查出胃癌晚期。

为了挽救丈夫,张桂梅拿出所有积蓄,变卖所有能变卖的东西,不管多贵的治疗方案都愿意尝试,7000多一天的进口药,从来不停,很快,家底就全部掏空了。

丈夫说:“算了,别治了。”

张桂梅说:“没关系,我有工资嘛,怕什么呢?我们能活一天算一天,就等于你陪我一天呗。如果是出了一个奇迹,我们好了,你不需要上班,在家给我做饭,我去上班去就可以了嘛。”

张桂梅又找亲戚和单位借钱,但借来的一点点钱,终归填不满这个无底洞,丈夫还是永远地走了。

大理曾有多幸福美好,现在就有多刺痛张桂梅,她决定躲进深山度过余生。

于是,她向上级提出申请,申请调往丽江市华坪县。

在那里,她将完成对大山深处一众女孩的救赎,同时也将完成对自己苦痛的救赎。

1996年,39岁的张桂梅孑然一身,来到华坪中心学校,担任四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师。她随身带的,除了自己的衣物,还有丈夫最常穿的几件衣服。

华坪县位于八百里凉山的西南深山之中,地瘠民穷。张桂梅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

这个曾经为了吃一碗豆花随随便便就能花掉4000元的女人,为了帮助这些孩子,现在,她只吃最差的饭菜、只穿最差的衣服,把个人的生活费控制在每天3元以内。

她甚至把丈夫留给她的衣服,送给了缺少冬衣的孩子。

有人问:为什么都送给别人呢?不给自己留一点念想吗?

张桂梅回答:让它给需要的人吧。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长了一个大肿瘤。

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光了积蓄,张桂梅思来想去,放弃治病,回去更加努力地工作,她决定:“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适用话题:爱岗敬业】

后来华坪县长知道了,说:“张老师,你不需要怕,你别看我们穷,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县里开妇女代表大会的时候,大家都给她捐钱,为她筹到6000元医疗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出院后,她申请调动到条件最艰苦的民族中学,任语文教师。【适用话题:善良总会遇到善良、知恩图报、磨难铸就崇高灵魂】

民族中学里的女孩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孩从课堂上消失。

张桂梅跑进大山,找那些退学女孩做家访,想把她们劝回学校。

家访中,她目睹了山里女孩的苦难:

因为资源匮乏,几个孩子的家庭,往往男孩子读书,女孩子辍学。

十四五岁的女孩,就要嫁人了,去给贫困的家庭换回一笔彩礼;二十岁的女孩,已生了一堆的孩子,她们蓬头垢面,眼神呆滞,她们还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甚至有一户人家,女孩的妈妈难产,乞求见见丈夫,婆婆坚决不允,怕风俗被破坏。这位妈妈带着遗憾死去,丈夫喝酒解愁,醉酒后躺在稻田里淹死了。

而这个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的婆婆,只会哀叹命运的不幸,却无法意识到这不幸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还想让年少的孙女依照风俗辍学嫁人。

张桂梅一家家做说服工作,说服不了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带回去读书。

2001年,张桂梅被指定兼任新成立的华坪儿童之家孤儿院院长。

孤儿院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是被父母遗弃的健康女婴。

在这片贫瘠的大山里,女孩的命运往往比男孩更艰辛,因为父母更愿意把那一点点仅有的资源给予男孩。

张桂梅明白了:这不单纯是一个女孩被辍学、被遗弃的问题,这是三代人的问题——

没机会接受教育的母亲,会因为固有的思想,遗弃女孩,或让女孩辍学。女孩长大了,就成了新一代的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母亲,继续遗弃女孩,或让女孩辍学。如果没有人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下一代,下下一代,女孩还是会被遗弃。

“拯救一个女孩子就可以拯救三代人的命运。”

于是,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华坪的女孩都找来读书,成了张桂梅的心愿。适用话题:教育扶贫】

3

乞丐一样的女杰

张桂梅去找华坪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文华,请求拨款办学。

杨文华问:“你知道建一个学校需要多少钱吗?”

张桂梅:“不知道。”

杨文华又问:“你知道一个高中的实验室需要多少钱吗?”

“两万够了吧。”

“再加两个零都不够。你太天真了!”

教育局拿不出钱,张桂梅想到募捐:全省这么多人,如果每个人捐出10元钱,学校不就办起来了?

她有许多荣誉证书:“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她认为这些证书足以让她取信于人。

于是,每逢节假日,她就独自带上荣誉证书和咸菜,上昆明去募捐。

在街上,她逢人就拿出荣誉证书,请求捐款:“你给我十块,一块两块也行。”

但别人不信她,说:“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甚至有人把口水吐到她脸上。

多年前阔绰地包下一家招待所的她,现在却不舍得住店,累得慌了,就随便在哪个墙根窝着睡一觉。

一次,她睡在了省妇联门口,遇见了早早来上班的妇联主席。妇联主席认出她就是“全国十大女杰”的张桂梅。于是把她叫醒,问她怎么会睡在这里。

听张桂梅说明来意后,妇联主席叹息着给她捐了一笔钱,劝她放弃募捐,回去想想别的办法。

从2002年至2007年,她放弃一切体面和尊严,像个乞丐一样,奔波求告,却总共只筹到1万多元。

张桂梅不愿放弃:“我觉得我再难,办这个女高都是对的,我把命搭上也要办。”【适用话题:坚守信念】

2007年,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前往北京开会,县政府特意资助了她7000元,让她买一套像样的正装穿上。而她一拿到这些钱,就转手给学生买了电脑,穿着旧衣服就去了北京。

她赶往十七大会场时,遇见了一个叫林红梅的记者。林红梅拉住她,悄悄说:“你摸摸你的裤子。”

张桂梅才发现这条穿了太多年的牛仔裤,不知什么时候,屁股后面已经磨出了两个洞。

曾经那么爱美的张桂梅,这一刻羞愧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林红梅对这个特别寒酸的十七大代表很感兴趣,找她进行采访,并写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也邀请张桂梅去录制一期访谈节目。张桂梅很高兴:这是多好的一个筹款机会!

可就在此时,她接到了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小妹。作为家中幼女,张桂梅出生的时候,父母已年近五旬,是哥哥姐姐把她拉扯长大的,长兄如父。

张桂梅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就上不了节目,就会失去这个筹款的机会。

访谈节目播出后,张桂梅的梦想和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第一笔启动资金终于筹起来了。

而此时,她的哥哥已经过世,没能见上她一面。在为女高搭上命之前,她先为它搭上了亲情。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并首届招生100人,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入学通知书 

4

对人对己都狠的“魔鬼”

华坪的首届学生,多数是少数民族,入学分数没有门槛,普遍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是个位数。

学生们以及家长们,所期望的只是这些女孩们能够读个职大。但张桂梅的目标,是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

她把老师们集中起来,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大片山不是一家的孩子,你们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第一学期,一些学生学不下去,100个女孩走了6个。

张桂梅跑进山里去找女孩,要把她们劝回学校。

女孩说,老师讲课我听不懂。

张桂梅说,不怕的,咱们慢慢学,咱们从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开始。

第一学期,一些教师熬不住,16名教师辞职了9名。

教学工作几乎停滞。县里打算将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就读。

张桂梅很失落,在交接前去整理教师们的资料,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剩余8个教职员工中,有6个是党员。希望一下子回到她心里。

她把党员们找来,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

学校没有钱,张桂梅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入党誓词写在上面,带着其余5个党员宣誓。宣誓结束,所有人眼中都含着泪。

全校教师宣读入党誓言已成为华坪女高的惯例

于是,包括张桂梅本人在内的8名教师拼了命,承担起本应由16名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学校重新运转起来。

有一个男老师头天结婚,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有一个女老师得了肿瘤,做完手术没怎么休息,就站上讲台授课。【适用话题:忠诚于党】

为了这些山里的女孩有机会走进最好的学校,张桂梅用一切办法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压榨到极致。

她把学生的每一秒钟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不许浪费:洗脸刷牙,不超过5分钟;从教室到食堂,不超过3分钟;吃一顿饭,不超过10分钟。

学生唯一的休息时间是周日11点到下午2点,这3小时内,她们可以享受每周一次的洗澡时光。

张桂梅严苛地监督每一个学生,以致学生私底下都叫她“魔鬼”、“周扒皮”。

张桂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就住在学生宿舍。她的床铺,设在门口位置,她总是和衣睡觉,因为——“有什么事就可以第一个跑出去,我可以挡点什么。”

她每天凌晨5点起床,半夜一点睡觉。她不仅承担着一个校长的管理责任,还承担着一个老师的授课任务。她整天拿着喇叭,严厉地催促学生:“快!快!快!”

清晨,张桂梅在教学楼门前等候前来早读的学生

女高从来没有要求过家长到学校,也从未召开家长会,取而代之的,是张桂梅平均一年1万公里的家访路。1万公里,是一辆车一年的行驶里程。

而张桂梅每年的一万里程,是走在怎样的路上?

曾跟随张桂梅去家访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对那些崎岖陡峭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

一次家访路上,张桂梅摔断了肋骨,但仍然坚持赶路,回到县城检查时,医生几乎难以想象,她是如何在受伤后又熬过了4天。

家访途中的张桂梅和前来迎接她的学生

而张桂梅又是拖着怎样一具躯体去走这每年一万里程的路?

2020年,张桂梅的体检显示,她身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严重骨质疏松、神经鞘瘤、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

对待疾病,张桂梅只在身体疼痛难忍时,自己吃一些止痛药敷衍了事。

她说:“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间,现在还能动,我想做点事。我的病我知道,是没有办法治了。如果把最好的时光留给治病,这是我最大的遗憾。”【适用话题:奉献精神】

然而,这个“魔鬼”,却有无比温柔的一面。

记者采访她,问:“这个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对吧?“

张桂梅回答:“我们就没提贫困两个字,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有个企业愿意赞助学校100万元,条件是让学生们穿得破旧一些,上台亮个相。张桂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曾经为了1万元,放弃一切尊严,但她不愿意为了100万元,稍微伤害到学生的尊严。

张桂梅说,穿新衣服和穿别人捐的旧衣服,感觉不一样的,我要孩子们觉得,跟别人比,她们什么也不差。所以,这个三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的女人,每年都会花一大笔经费,给学生准备新衣服。

华坪女高的宣誓词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要教给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儿的,是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适用话题:自尊、自强】 

5

“奇迹校长”

2011年,华坪女高的首届94名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本科上线率为71%,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高考综合成绩排名丽江全市第一。

这样的成绩,很多人认为这是奇迹,因此,把张桂梅称为“奇迹校长”。然而这样的成绩,张桂梅却不太满意。

十年后,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50人,本科上线率94.33%,其中,600分以上考生就多达17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包揽了丽江市高考理科文科双状元。

这个成绩,跟衡水中学等名校相比,也毫不逊色。不同的是,衡水中学等名校的学生,其入学成绩都很拔尖;而华坪女高的学生,普遍基础很差。

张桂梅一直坚持不给女高设置录取分数线,她招生的标准只有两条:一、女生;二、家境贫寒。【适用话题:不忘初心】

华坪女高创立以来,已经送走了1954名学生。华坪女高从来没有毕业典礼,每年高考结束,张桂梅都会催促毕业生尽快离校。张桂梅不允许她们向自己告别,不允许她们再回学校。

她说:“我不希望她们老是惦念着女高为你做了什么,张老师为你做了什么,我不想让她们背上这样一个包袱!我只想要她们安安心心地去读大学,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

光明日报曾报道过女高毕业生的现状:“十二年里,华坪女高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2020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女高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了。”

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不算高不可攀的目标,但是,对于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光是活成普通人的样子,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

然而,这些用尽全力终于活成普通人的样子的女孩,却违背了张桂梅“不要惦念女高为你做了什么”的嘱咐。

很多学生都会将自己人生中赚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寄给女高。

其中,首届毕业生周云丽刚上女高时的心愿是:“走出大山、赚大钱。”2015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顺利考上城市里重点中学的正式编制,人生心愿算是达成了一部分。她兴冲冲回女高报喜,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便放弃了城市的编制,回大山里的母校当了代课老师。

6

“雪中的梅”

宋代诗人潘牥这样赞美过梅花:“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这两句诗,也适合用来形容张桂梅。

在经受生活的风霜雨雪之前,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每个人身边,大概都有几名这样的普通教师,他们也爱享受,也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真诚地期望每一名学生能变得更好,并为之而努力。

而苦难把张桂梅造就成了圣人。圣人难得,我们不能用张桂梅作为标准,去要求我国1792.97 万名教师。

正如学者周润智所说:“教师只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他们也有享受生活以及拥有健康、平和心态的权利。”每一名在平凡中仰望神圣的教师,在教师节,都值得被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