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也有鬼片?长什么样?(上)

 泊木沐 2021-09-12

人类对未知总是充满了好奇与恐惧,死后的世界便可能是活人永远无法探索的未知之一。

这个时候,想象力就该登场了。

今人拥有各式各样的恐怖文学、电影,意图通过多种的感官刺激达到“自虐”般的快感。“鬼”这一形象,早已跟恐惧、肮脏、邪恶、杀戮等代名词联系到一起。

“ 鬼”字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形像是人身大头的怪物

然而古代人对“鬼”看的很淡,相信轮回的人们认为它只是一段必经之路,甚至有时还能作为褒义词。

屈原《九歌·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为赞美之辞。

在此基础上,古人画鬼,往往并不特别恐怖,更像是对人间狰狞的影射。

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

中国的鬼画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韩非子》论“画犬马最难,画鬼魅最易”,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鬼魅之画已是常见的题材。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划分的绘画题材类别之中,也有鬼神一类,并列举了画鬼的画家,当中最著名便属吴道子。

吴道子(约686——760年前后),唐代著名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东京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吴道子擅长画佛道人物,线描飘逸,笔法磊落,势伏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他用粗细变化较大的线条来描绘衣褶,线型如兰叶迎风,有飘举之势,世人赞叹为“吴带当风”。

古人虽说“画鬼容易”。但是,要把鬼这种虚无的幻象画得生动而有鬼样,又给人一种鬼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的感觉,那就难了。吴道子笔下的鬼神形象做到了。他的传世作品《地狱变相图》,里面的鬼王、鬼卒、妖魅等,皆形象生动、神采奕奕。其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地狱变相图》之一

另外一幅《送子天王图》,笔法流利娴熟,线条轻重顿挫、粗细刚柔、长短虚实变化多端,表现了形体的凹凸变化,衣纹飘逸有如临风。里面的帝王、帝后形象威严而富贵;文武官员、随从宫女、护法神兽各有姿态,十分传神。吴道子是唐玄宗的御用画师,常年跟在皇帝身边,能出入宫廷禁地,丰富了他的阅历。画中形象,估计是依照皇室成员、文武百官来创作。

《送子天王图》是净饭王之子释迦出生故事。

吴道子深信黄老道学,又在佛画艺术上造诣很深。所以这次他把佛、道来了个艺术大融合。

该图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

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迦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唐代宗教艺术生机蓬勃,把一个异域故事中的人、鬼神、兽等中国化、道教化是文化交融的巨大推动力。是对人类思想极大的融合创新。

“鬼画第一人”吴道子当之无愧!

到了清代,堪称中国历史上玄奇志怪文化的巅峰,文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画有金农、罗聘这“扬州八怪”之二热衷于鬼画,百家齐放。

罗聘更是真正将鬼画画成了连环画,再加上类似现代“ 气功大师”目能视鬼的自我包装,罗聘成为了当时的京城红人。

不着急,我们下期再讲!

附一些吴道子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满满的“唐朝味儿”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唐 吴道子 写意观音像拓片

唐 吴道子 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纸本35.5x338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