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谎了吗?说说心理咨询室里的“真话”和“假话” | 心灵捕手 29

 怀众心理 2021-09-15


作者:高豪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年接待来访者5000+

怀众心理

哦?咨询就是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吗?

那万一他不说实话呢,万一他避重就轻呢?万一他撒谎呢,那可怎么办?

那咨询岂不是白费了?

大家好,我是怀众心理咨询中心的情子老师,在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家长来访者提出上述疑问。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说实话而导致咨询效果不好,浪费钱,浪费时间,也担心老师难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说了实话。

有的家长希望老师能把了解到的所有情况跟家长交换意见,从而判断孩子是否撒谎。

一个孩子说假话意味着什么?在咨询室里他会说实话吗?

Hizone
咨访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社会角色。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长时间需要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或lady,在生活中,需要对家人呈现关爱和负责任的部分。一个人去旅游可以懒懒散散,没有时间观念,无所谓......

不管是哪一个,这都是真实的我们。

我们需要根据当下的环境,去展示更多这个角色的优势,去获得更多回报。

但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角色的所有面向,甚至是所有负面呈现出来。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也不允许。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咨询,喜欢跟咨询师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简单、真实。

如果你足够信任你的咨询师,那么随着你们关系越来越深入,你会坦诚或暴露的部分就越多。这也是咨询产生效果的有利因子。

老师们足够让人信任,那么也就不太会存在上述父母提出的疑问,孩子不说实话怎么办。

甚至有些父母会感到失望,自己对孩子多年的付出,却换不回孩子的袒露心扉,孩子愿意向素未谋面的咨询师呈现真实的自己,这让父母很受挫。

在咨询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得知孩子曾经遭遇的重大创伤,竟是从咨询师口中得知,他们不知道在过去,孩子经历了多么重大的心理煎熬,却以为孩子一直很好,只是“突然”变成了这样。

所以在咨询中的最开始,老师们都会花一些时间跟来访者建立可信任的咨访关系,这个部分非常重要。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Hizone
只有孩子不说实话吗

“撒谎”不是孩子才有的行为,很多成年人也会撒谎。

在一个特定的场合,我们会选择说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话,哪怕是撒谎。这是我们的防御机制,每个人都会有,父母承认了自己的这个部分,也会更能理解孩子。

前些天,我带孩子参加了一个亲人聚餐,用餐时间大概持续了三个小时。期间我对孩子的表现并不满意,并且觉得因为他们太过顽皮给我造成了很多困扰。

第二天我决定我要跟我的孩子(5岁,男孩)谈谈,我当时跟他分享了很多感受,比如我对他什么行为很不满,哪个地方我觉得做的不好,给我造成了什么麻烦,并且我的心理感受如何等等。

那一刻我真的全然沉浸在我的世界里,可能站在孩子的视角上他并不舒服。但我当时并没有关注到。我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问他,你对妈妈说的这些是不是有什么想说的。

他说:妈妈我心里想着一句话,但是我不告诉你,虽然我不告诉你,但是我可以在心里偷偷的想。

嗯,当时我觉得了一下自己和他的感受,他的思维和逻辑很清晰,我想他肯定想让我知道。我当时就跟他说,没事,那你可以表达一下,如果你说的话我不爱听,我尽量不生气。

他说:好的,你不生气哦,我心里在想妈妈你就是一个大傻子。

哈哈,听到这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当我不认同的人在面前说很多话的时候,可能我表面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可能已经不知道骂了他多少遍。

所以我能理解孩子心里当时的感受,他可能不是真的想骂我,只是觉得:妈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妈妈我不认同你,妈妈你好烦,妈妈你别再说了,妈妈我不想听......

当我们能持反对意见,并且被释放出来的时候,这件事本身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如果我跟你关系足够好,当你说了我不爱听的话,我直接说:“哇,你别说了,好烦,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我哪哪哪你没看见”时,我们的关系一定很好,而且更能解决问题。

相反,如果我心里不认同,却还是要迎合你,并且憋了一肚子气无处可使,这才会存在更大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断撒谎的时候,可能他曾经无数次跟你说实话却得到了一系列他不想承受的感觉,可能是被打、被骂、被否定、被忽视甚至是被PUA等等。

就像孩子爸爸跟我说,对待孩子不能双标,你不能自己一套标准,给他一套标准:我让你吃是为你好,不让你吃也是为你好,这会让你读书是为你好,等会不让你读书也是为你好,你是在为他好,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些所谓的为他好,会让他慢慢开始不敢表达自己,甚至为了迎合你开始撒谎。

Hizone
说实话重要也不重要

心理咨询作用的对象是来咨询的来访者。

愿意来咨询的人,都有动力想要帮助自己。

毕竟如果咨询让你感受到无用或痛苦,你很难有动力持续进行。

所有有时候对于能来咨询的来访者来说,是否说实话反而又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即使他不说实话,那个他想要呈现的自己也是真实的他。那个爱撒谎,或者把撒谎作为防御机制的他也是真实的他。

这就像是他的面具,虽然戴着面具,你能说戴着面具的他就是假的吗。我们更需要看到为什么他要戴着面具,这个面具能给他带来什么保护,他什么时候有勇气脱下面具,脱下面具的真实的他是怎么样的......

所以无论来访者说了什么,咨询师都能全然关注那个他此刻想要呈现的最真实的自己。

当他慢慢地接受了自己的一点一滴,他开始有了真实存在的感觉,那一刻他才能慢慢体会到平安,而这样的平安,让他回到现实生活中,变得更稳定,更踏实,更当下。他可能才会慢慢褪去自己伪装的面具。

Hizone
咨询师就是咨询师,ta很难替代

虽然亲人是最亲密的人,但是他们却很难成为你的咨询师。
因为角色不同
比如父母对孩子一定有期待,比如他们无法接受孩子呈现糟糕的一面,不允许孩子有一些灰暗的想法,接受不了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攻击等等。如果接收到这个部分,那么父母可能会先于孩子奔溃了。
而咨询师跟来访者的关系,因为没有其他的交集,而变得单纯。这样的单纯关系反而更能让来访者呈现真实的自己。
因为期待不同
家人对来访者的期待和咨询师一定是不同的。家人对来访者会有一些积极的期待。甚至这个期待需要有一个时限来达成,越快越好。这往往会让来访者感到压力巨大而导致问题恶化。
而咨询师能给来访者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时间也并非越久越好,而是在评估后鼓励来访者在他能力范围内能够突破的时间和空间。一旦突破了,会让他信心大增。
因为天然的关系
除了咨询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遇到这样的人,他可以是我们生活圈子以外对我一无所知的人,但是在我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是可以全然关注我,支持我,给与我专业帮助的人。
他看起来跟我完全没有交集,但是他却是我最愿意袒露心扉,对我了解最多的人,这样的关系多好。而这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天然优势吧。
父母不要有这个期待成为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伴侣不要期待成为另一半的心理咨询师,因为诸多的关系和牵扯,我们很容易会陷入拯救者,受害者和迫害者的关系中。要成为对方的咨询师,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很难。
我们只要成为自己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