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发表作品欣赏:专栏第一讲:明确作文整体要求,学习如何自省自查

 小妖20 2021-09-15

本文已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选》2021年3月刊。

编辑邬老师为我开设了“一期一会”的作文专栏,感谢邬老师的策划。

图片

写作,应当有两个意识。一个整体意识——谋篇布局,一个局部意识——锤炼语言。谋篇布局:学习一些基本的构思方法,让一篇文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像一篇文章,符合作文基本的要求;锤炼语言:语言或质朴平易,或流畅自然,或生动形象……给人舒适的阅读感受。

有整体意识,会谋篇布局,文章的“架子”稳,就能够成为一篇“合格”的文章;有局部意识,语言出彩,细节经得起推敲,就能让文章完成从“合格”到“优秀”的跨越。

这个写作专栏,我将从整体、局部这两个方面,来讲初中生该如何学习写作。第一讲,说说从整体要求的角度的出发,怎样的作文,才能算得上一篇好文章。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去看自己的文章,从而更加明确,如何行文,以及自省自察:在完成一篇文章之后,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

一篇好的作文,在整体上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总结出了五点:文题对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图片

(一)文题对应

文题对应,要求我们学会审题。文章的内容,和标题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朱自清的《春》:盼春、绘春、赞春,紧紧围绕着春在展开。这就叫文题对应。

宗璞《紫藤萝瀑布》,写作者遇藤萝,忆藤萝,悟藤萝,文章紧紧地围绕着藤萝在展开。可是,标题为什么是“紫藤萝瀑布”而不是“紫藤萝”?因为作者是从如瀑布一般繁盛的藤萝中得到的有关生命的感悟,“紫藤萝瀑布”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标题可能是写作的对象、文章的线索,且一定文章的主旨相关。

学生不会审题,不能做到文题对应,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逐词分析的能力。

比如,标题为“母亲”,学生会怎么写,我没吃早餐,母亲给我送包子;我没带伞,母亲给我送伞;晚上我写作业,母亲给我倒牛奶。抛开素材老套,我个人认为,这都写偏了。你写的是母亲,还是母爱呢?

标题是母亲,就应该围绕着母亲这个人本身来写。她的外貌,她的个性,她的品德,她的为人处事……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先思考,再动笔,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也许一直都是错的。

再比如,这个题目:“就这样,我慢慢读懂了母爱”,如何逐词分析?

“读懂了母爱”,我们要分析,母爱的内涵。母爱代表着爱护,关切,严厉等等。

“慢慢读懂了”,“慢慢”,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应该展现的是一个时间线,而不是时间点。什么是时间点?假若标题是“那一刻,我读懂了母爱”,“那一刻”,就是一个时间点。比如,她躺在病床上,扯着嘴角,对我笑的那一刻,我明白了……

什么是时间线,五岁,十岁。十五岁。头发长了又短了,短了又长了。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叫时间线。“慢慢读懂了”启示我们要写时间线,你是一点一点的懂,对母爱的理解要有一个逐步深刻的过程。“了”表已完成的状态,文章中最好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

“就这样”,要有具体的事件,指明“就哪样”。

所以,“母亲”“母爱”“就这样,我慢慢读懂了母爱”“那一刻,我读懂了母爱”,这些题目,都是有差别的。我们要严格审题,确保文题对应。

图片

(二)言之有序

我所说的“序”,是指逻辑,层次。

为什么经典的课文,可以分层呢?《春》,盼春、绘春、赞春。文章可以分层,一个段落里也可以分层,这就叫写作的逻辑。这三个部分,是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它们在时间上,情感上,都是逐步往里,往深处推移的。

绘春里面,又包括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春天里的人),这是由景及人的逻辑顺序。

春花图里面,从“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到“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再到“野花遍地是”,这是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整篇文章,是时间顺序;绘春,是由景及人的逻辑顺序;春花图,是从上到下的顺序,这叫“序中有序”。

文章有层次,言之有序,序中有序,时时注重写作逻辑,文章就经得起推敲。当然,我们还要根据文章的主旨,在层次之间,做好详略安排。

图片

(三)言之有物

什么是言之有物呢,就是你的文章有内容。一般的学生,喜欢记流水账,习惯于笼统的表达。优生犯的错误更加隐蔽。我常看到一些孩子,言语华丽,看似写了很多,细细读来,又好似什么都没有写。这些,都是言之无物。

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作文里写的一段:

我爸爸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常常说一些话,让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大家庭都最喜欢他,因为他太有趣了。有时候,他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让我们哈哈大笑。他真是太幽默了。(《我的父亲》彭冉秦仿)

我相信,这是很多学生写作的常态。一直在强调幽默,但读者不能感受到这种幽默。后来,在我的指导下,这个语段改成了这样:

我爸爸是一个很幽默的人,长得就很幽默,大脑袋上留着一串斜刘海,烫成小卷儿,像泡面一样堆在脑门上,怎么看都像一个叛逆的中年人。有一天,我们一家人正看着电视呢,忽然,飞进来一直飞蛾,妹妹吓得尖叫。只见爸爸抄起托板,光着一只脚,猫着腰,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朝飞蛾走去,抡一下胳膊,“阿哒——”一声,把飞蛾拍死了。拍完之后,回头朝我们呵呵一笑,眼角的皱纹向后散去,头顶上的“泡面”还抖了几下,那样子,真是太好笑了。

改之后和改之前有何差别呢?将“幽默”这个抽象、笼统的词,落实到了具体的事件和描写之中。当我们把人物的个性,通过一件事表达出来,并且佐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它就有内容了。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优生的习作片段:

细雨飞虹,万物生长。树在长高,草在变绿。不用说,这就是她干的。田野已经开始酝酿着一场绿的奇迹。说来也怪,她手一挥,田野竟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她打上了绿的烙印。

她又像个傻小孩似的到处乱窜,她在山丘与峡谷间肆意奔跑,撒下一路绿的颜料,你顺着这点点痕迹向前,她却向你眨眨眼,甩甩手,又消失在山野中。她在城市与乡村间任意穿梭,她不拘小节开始撒绿颜料,那场景无比壮观,本来灰蒙蒙一片的灌木丛变成了浅绿,又变成了青绿、翠绿,使其一改冬日的死气沉沉。(《春的痕迹》朱海炎)

她的语言流畅、华丽。两段文字,用了无数个“绿”字,草变绿、绿的奇迹、绿的烙印、绿颜料、浅绿、青绿、翠绿……看似写了很多,实际上,读者无法从她的语言里,看到真正的春天。“春的痕迹”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景物当中去。

我评价这个片段,语言华丽,言之无物。春走过的地方,细雨滋润土地,老树新绿,小草破土而出,草色遥看近却无,你去观察过了吗?微风吹拂,暖暖斜阳,柳枝浮动微光,你看到了吗?那花园里,繁花满枝,它美丽的颜色和迷人的香气,你感受到了吗?溪水之上,一层一层浮起涟漪,水草摇曳,那是不是春的痕迹呢……写作,不仅要行云流水,言辞曼妙,还要言之有物,形神兼具。

言之无物根本的原因,在于孩子们没有观察意识,不懂得写作应当扎根于自己的生活。对生活中的人事熟视无睹、司空见惯,没有观察外界、体察内心的习惯。

图片

(四)言之有理

什么是言之有理?就是在无特殊背景的情况下,在常规写法的文章中,你的语言、情感真实自然,不违背生活的常理。

初中生“言之无理”,有缺乏生活经验的,比如,今晚月亮又大又圆,星星布满天空。殊不知,“月明星稀”,曹操在千年前就用诗句告诉了我们。

有夸张事件无厘头的。学生写母爱:有一天我发烧了,妈妈回来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背起我就冲向了雨中,朝医院奔去,连伞都没有打。有的是连高跟鞋都没有脱。每届每班都有孩子这么写。感觉一下雨,推开窗,外面都是背起孩子奔跑的妇女。

有拔高情感,动不动就“潸然泪下”的。一个学生,在没有任何前情提要的情况下,写老人在桥洞底下躲雨,小孩子去送伞,这个时候老人家眼睛湿润了,眼角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就想让孩子们哪天下雨,去给桥洞里躲雨的老人送伞,看看老人真实反应。老人家是否会错愕,是否会婉拒说“没关系,雨等下就停了”,是否会从墙根底下爬起来,弓着背,对你连声说感谢……

除此之外,避免言之无理,还要学会斟酌用词。城市的“天空”,混沌初开“苍穹”之上,“天空”和“苍穹”都是指“天”,一个更普通,一个则具有野性。每个词,都有词的个性,应当处在合适自己的语境中。

我的学生在习作中写:环卫阿姨回眸一笑。在没有特殊设定的情况下,“回眸一笑”形容环卫阿姨,是“言之无理”。回眸一笑百媚生,它是一个非常“娇媚”的词,用来形容美女很适合,形容环卫阿姨,便觉不伦不类。怎么改呢?环卫阿姨一手拿着撮箕,一手拿着扫把,转过身来,对我嘿嘿一笑,露出正两排整齐的牙齿来。

写作要扎根于生活,去观察,去感受,去体悟,去思考。同时,你写作时,你的情绪和感情会通过一支笔流进你的文字里,文字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你的读者。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一篇文章会哭。我们看哭了的那篇文章,那个作者在写的时候,一定是流着泪写的。

——所以,感情要真实,写作态度,一定要真诚。

图片 

(五)言之有情

这个情,我把它叫做文章的主旨。

在动笔写文章之前,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写作文。很多同学,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甚至有的说,因为老师要我们写。写作一旦是被动的、盲目的,就很难写出真正能说服自己的作品。

想想中学生需要学会写什么体裁的文章?

初一学散文、记叙文,初二学说明文,初三学议论文。这些体裁有何特点呢?散文有很强的抒情性,需要更好的语言功底。朱自清撰写的回忆性散文《散步》,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林清玄的散文,常常后面还有一个小道理;记叙文,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写一个人,记录一件事或一个物体,或是要抒发某种感情,或是要表达某种观点;说明文,是对客观事务做出阐述,科普知识;议论文,有很强的思辨性,目的是表达观点。

——所以,为什么要写文章呢?为了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科普知识。初中生,尤其是考场上,还不具备科普知识的能力,所以,主旨基本上只有两个维度: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主旨明确,这篇文章才有写作的价值;主旨明确,才能更好地选材,紧紧地围绕着主旨展开,让文章拥有一个“核心凝聚力”;明确主旨,才能详略安排:能直接体现主旨的地方就该详写,反之略写。

希望大家真正理解,一篇好的作文,在整体上应该达到这几点要求:文题对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写作,更好地自省自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