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PPT

 新用户31066100 2021-09-16
中耳乳突炎的CT诊断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放射科 2018.10 解剖 以骨性外道上、下缘为界分上、中、下三部 鼓室内有: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 前方:咽鼓管 后方:鼓室后方较窄的气道为鼓窦入口,与乳突窦相连与乳突气房相通 鼓室 Prussak间隙:上鼓室内鼓膜与锤骨间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混合型 乳突气房 解剖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1.分泌性(中耳乳突粘膜增厚、积液,无气房骨隔破坏) 2.化脓性(软组织密度填充,可合并气房骨隔破坏为融合型) 病理过程: 粘膜充血 渗出物    化脓  鼓膜穿孔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T表现 : 多发生于气化型乳突; 乳突气房、鼓室、鼓窦区积液模糊,密度增高,气影减少或消失。 少数成融合型,乳突积液并部分乳突气房骨质破坏时,则出现大小不等的透光区。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单纯型: 肉芽肿型 胆脂瘤型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a.鼓室为粘膜增厚、软组织填充; b.乳突多呈板障型或硬化型,气房积液,气房骨间隔增厚硬化; c.骨膜增厚,听小骨无破坏。 肉芽肿型、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肉芽肿型:多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鼓室壁及听骨周围粘膜增厚, +C强化,可见听骨破坏, 但多为局部侵犯, 程度较轻。 胆脂瘤型:中耳腔内团块状影,+C无强化, 听骨明显破坏及中耳窦腔扩大,边缘多光滑整齐,并有骨质增生硬化。 盾板、面神经管、半规管、天盖等结构破坏亦高度提示胆脂瘤形成。 中耳腔内软组织灶的密度改变对慢性中耳炎的定性诊断无明显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