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慢性中耳乳突炎,高分辨率 CT(HRCT)有哪些优势?​

 潘生丁 2022-01-14
01
慢性中耳炎病理基础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慢性炎症始于黏膜,常导致黏膜破坏及肉芽组织增生,产生非活动软组织密度影;炎性细胞及脓液中酶的作用引起骨质破坏及反应性骨膜增生,随着病变的迁延而硬化。反复肉芽肿出血可导致胆脂瘤型肉芽肿形成;外耳道鳞状上皮可通过鼓膜穿孔缺损移行至中耳,鳞状上皮囊包裹角化物质、脱落上皮及胆固醇结晶可形成继发性胆脂瘤;过度增殖的上皮细胞有较强的侵蚀性,致周围骨质破坏、吸收明显。

图片

02
临床分类

慢性中耳乳突炎是耳部常见疾病,通常由急性中耳乳突炎发展而来,按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

单纯型,最常见,多因反复上感致病菌经咽鼓管感染所致,亦可经外耳道鼓膜穿孔侵入致鼓室、鼓窦,导致乳突气房黏膜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伴纤维增生粘连。

图片

图片

临床特点:耳内呈间歇性流脓,感冒时流脓量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无臭味;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肾形的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微红或苍白、增厚;耳聋为轻度传导性耳聋。

骨疡型,又称肉芽肿型中耳乳突炎,常为急性坏死型中耳乳突炎未愈所致,病变深达骨质,可见死骨,局部肉芽生长或见息肉;

图片

图片

临床特点:耳内持续性流粘稠脓,常有臭味;鼓膜呈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长蒂的息肉从穿孔处脱出,可堵塞外耳道,妨碍引流;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耳聋。

胆脂瘤型,因外耳道上皮经鼓膜穿孔处移行长入鼓室,然后脱落堆积成团,而形成瘤样软组织肿块,该型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并发症多。

图片

图片

临床特点:耳内长期持续流脓,可多可少,有特殊恶臭;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鼓膜穿孔多为松驰部或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豆腐渣样物质,且有奇臭。

02
HRCT检查及表现

慢性中耳乳突炎检查:

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由于为薄层,靶扫描,靶重建,骨算法,单侧放大照像,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地显示颞骨的细微结构及中耳乳突腔内病变的部位,为慢性中耳乳突炎准确诊断、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表现:

单纯型慢性中耳乳突炎 HRCT表现

乳突呈气化型或非气化型,乳突气房密度增高,小房间隔增厚,乳突黏膜肿胀,鼓窦及周围骨质增生硬化;鼓室、鼓窦内未见软组织影;未见周围骨质及听小骨骨质破坏,可有听小骨的移位,或听小骨边缘稍模糊或毛糙。

肉芽肿型 HRCT表现

中耳鼓室和(或)乳突内软组织影呈片网状、条状或散在分布,可包绕听小骨;相邻骨质模糊或局部轻微破坏,破坏骨质边缘无硬化。

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 HRCT表现

乳突气房透明度低或不含气.并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上鼓室、鼓室、乳突或鼓窦内见团状或弥漫分布软组织密度影,并伴相邻骨质侵蚀及听小骨骨质破环或移位;而周围骨壁呈硬化改变;胆脂瘤瘤体由上鼓室经自然腔隙向中下鼓室发展,并经鼓窦入口、向鼓窦及乳突扩展,并向周围侵犯。

图片

中耳腔内软组织影是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型的最直接依据。根据软组织的形态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定性诊断。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状,非真性肿瘤,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胆脂瘤病灶呈团块状,边缘可见环状低密度影,相邻骨壁多呈致密硬化改变,被称之为“空气间隙”、“骨质硬化带”。它反映了胆脂瘤膨胀生长方式对相邻骨壁的压迫,同时也表明软组织影与骨壁间并非脓液。此二征象可视为胆脂瘤的特征性征象,但在胆脂瘤伴发肉芽组织生长的情况下,此二征象可不出现。肉芽肿型中耳炎的软组织病灶多呈片网状、条索状,分布弥散,相邻骨壁边缘模糊。

中耳腔内听骨破坏移位及其他结构异常是慢性中耳炎HRCT定性诊断的另一重要依据。胆脂瘤对听骨的破坏压迫移位较肉芽肿多见且程度较重。胆脂瘤起始部位不同,听骨受损部位及移位情况亦存在差异。鼓膜松弛部胆脂瘤向后上方生长,填塞上鼓室及鼓窦、乳突,可引起听骨内移;源于鼓膜紧张部的胆脂瘤则首先侵及后鼓室,然后累及面隐窝及鼓窦,听骨链向外移位。此外,盾板、面神经管、半规管、天盖等结构破坏亦高度提示胆脂瘤形成。肉芽肿型中耳炎也可见听骨破坏,但多为局部侵犯,程度较轻。

03
HRCT的诊断价值

HRCT可清楚显示听小骨骨质破坏程度及位置改变情况,为临床确定是否进行听力重建手术及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信息。评价肉芽肿及胆脂瘤术后情况,了解有无病变残留及新发病灶;术后 3个月均应进行 HRCT扫描,并以此为今后复查对比提供依据。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胆脂瘤型晚期可引起严重听力下降和严重并发症;由于面神经骨管、鼓室、鼓室盖骨质破坏,乙状窦、乳突外壁骨质破坏,内耳破坏导致并发症发生。尽早明确本病诊断,确定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从而选择准确治疗方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主龙.全身 cT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52—255.
[2] 朱文珍.周义诚,王承缘等.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力 CT 诊断.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25(5):403.403.
[3]刘凯,宛晓春.单毅华等.颞骨 cT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l3(8):954—956
[4] 曹惠霞,王承缘,唐春霄.中耳变 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5:343
[5] 王珙,顾伟中,赵文荣.胆脂瘤性中耳炎 cT诊断.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5,1:2
[6] 李国珍.临床 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