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十四)——中国封建王朝存在多久?

 李兵图书馆德州 2021-09-17

历史中国一直是疆域大国。夏商朝的部落联盟,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到秦汉开启的郡县制,后世至明清朝,至新中国,虽有乱世,有偏安,历史中国的疆域总体上是稳定扩展的。这种稳定扩展的背后,除上一章节提到的地缘政治策略外,是一系列有关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博弈,中原和边疆治理的制度设计,以及不停强化民族融合的政策创新。

春秋初期的分封制地图

这大致可以用西周就出现的“治国”和“平天下”来讨论。这一章节的“治国”,侧重于中原王朝传统的疆域范围内,也是传统汉人农耕社会的治理问题,而下一章节的“平天下”侧重于中原王朝边陲地带,如何构建有利于多民族融合的广阔疆域构成问题。有意思的是,前一个问题在唐宋之前特别突出,后一个问题确是宋元以后逐步凸显的。北宋重建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后,后世中国就没再出现过新中央和地方关系引发的内乱或割据,导致的王朝更替,只有边疆民族(蒙古和满族)南下或社会动荡(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引出的改朝换代。甚至小学时背诵的朝代歌里只有“北宋南宋元明清”一句概括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脉络。

希腊城邦的很多如元老院、公民大会等制度只适用于小国,并不完全适用我国

治理疆域大国,注定不同于小国。典型农耕社会人口通常与疆域正相关。面对疆域大国的庞大人口,必然是不同于小国寡民的。小国当然也有其精细复杂的制度和智慧。可以想象希腊城邦的公民大会甚至还会有“陶片放逐”的司法制度,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传统中国。在国家治理上,其实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行制度。

起码,小国没有必要考虑地方割据和分裂的风险。纵向分权的多层级政府的大国才会出现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即使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国家,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分权。传统中国必须要解决的是不同生产生活方式、更多文化族群、方言、文字等不同民族或族群差异和冲突的国家问题。这也是西周时,传统中国必要考虑戎狄蛮夷的天下治理问题。

夏商朝的部落联盟是以都城和分布于其周边的众多“据点”构成,不是地域管辖,不是基于领土的统治。到了西周,却明显变了,开启强调对疆域的管控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开始在同北方游牧民族竞争并活下去的过程中构建稳固的疆域大国,以便集中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人财物,维系农耕社会,对抗北方游牧民族。西周的分、封、建构建了一个政治多层级的大国,分封制为西周提供276年稳定的政治秩序,并且引导国家疆域管理制度指向郡县制。

西周把土地和民众“分”给子、弟、功臣,又“建”立各诸侯国,各国也有等级区分,所有财富和权威最终来源自周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雕琢,血缘关系和利益纷争的侵蚀,周公的天才设计和周礼的“礼制”的意识形态,最终走向“礼崩乐坏”。诸子百家中,儒家强调遵循先例,“率由旧章,不衍不忘”,“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法家务实,虽然提出和儒家相似的全国法制统一,但更重要的是强调大国治理中的中央和地方分权的问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杂家《吕氏春秋》概括“乱莫大于无天子”。

秦王朝的郡县制地图

其实早在秦、楚、晋国,由于疆域拓展,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郡和县,在那里诸侯国直接认命有权威更有能力的官员代表君主治理,起初只是应急,权宜之计。在新拓展的疆域中往往很难实践封建制,而这样的应急出现郡县里,却由于可以成为君主直接调动和支配国力的一部分。而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强烈的政治军事竞争直接促进了郡县制的变革。这样高效务实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高效的调动、统一、协调本国内的所有的人财物资源。

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地图

这样的权宜之计,在日后的变革中累计成为了常规,郡县制逐渐成为各国通用的基本制度。秦王朝建立后郡县制在全国确立,成为后世中国最持久的制度之一,这也是为了避免西周分封制已经出现的显而易见的逻辑推理存在的重大问题。而恰恰秦二世而亡,秦王朝的短命和所谓的“暴政”让后面的汉王朝不得不选择分封制,虽然又立下规矩“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中央向分封的诸侯国派遣官员,试图实现实际治理,借此架空诸侯,同时不停改革,“众建诸侯以寡其力”、“削藩”、“推恩令”等,核心目的都是全面削弱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实力,逐步弱化甚至全面剥夺诸侯国对其属国的直接掌控。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中的中央集权,汉承秦制,完成了传统中国往后两千多年的基本国家架构。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等政策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郡县制委任官员,不能世袭、转让,异地为官,会造成官员的施政存在短期效应的弊端。同时历朝历代,中央朝廷还会通过考察、上计、监察、特务系统等方式加上对地方政权的控制。这样的制度设计,历代王朝的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在传统中国农耕社会——汉人传统生活范围,大致实行了一种特定的三权(行政、军政、监察)分立和制衡,将封建制带来的分裂风险大大弱化了。

当然,历史中国的中央集权,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虽然经历了郡、州、路、省这些行政区名的变迁,各级地方政府的军、政、监察、人事、财权的分分合合,微观调整,相互制衡,但基本原则和架构始终是秦汉模式,所谓“百代都行秦政法”。历史中国的中央和地方的基本政治架构存用至今,为今天中国的塑造奠定基础,甚至就是塑造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系列,下一章节一起讨论传统中国边陲地带的藩、属国,和边疆民族政权的最终融合,即“平天下”的问题。在前朝的基础上,清朝疆域最终奠定了现在中国疆域的基本架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