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的禅修是净化头脑的本质

 心明斋 2021-09-17

他练习了几年所谓的禅修;读了许多有关书籍后,他遵从了某些约束,去了某个修道院,在那里他们每天做几小时的禅修。他对此无动于衷,也没有被自我牺牲的眼泪所迷惑。他说,虽然多年后他对头脑控制良好,可有时还是会失控;在他的禅修中没有喜悦;自我强加的约束使他强硬而干枯。总之他对整个事情非常不满。他加入过一些所谓的宗教社团,可他现在与他们都终止了联系,正在独立追寻他们承诺中的神明。他坚持了数年,开始觉得疲惫不堪。

正确的禅修是净化头脑的本质,因为没有对头脑的清空就没有更新。仅有延续性是腐败。头脑在不断的重复中、在误用的磨损中、在单调和疲惫的感觉中衰退。控制头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头脑的兴趣。头脑是一堆互相冲突的兴趣,仅仅强化一种兴趣而对抗另一种是我们所谓的专注、约束的过程。约束是对抗养成的,有对抗就没有领悟。一个严加管束的头脑不是一个自由的头脑。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发现。必须有在一切层次上揭示自我运作的自发性。虽然会有不甚愉快的发现,必须揭示和领悟自我的运作;可约束破坏了发现的自发性。约束,无论如何严谨,把头脑固定在一种模式中。头脑会调整自己去适应它受到培训的状态;可它去适应的那种状态不是真实的。约束只是强制,所以永远会是揭示的手段。通过自我约束,头脑会强化其自身的目的;可这目的是自我投射的,所以它不是真实的。头脑在它自己的形象中创造真实,约束给那个形象提供了活力。

在发现中才有喜悦——当下发现自我的方式。无论在哪个层次上,自我仍是头脑的。无论头脑思考什么,都是头脑的。头脑无法思考不是其本身的东西;它无法思考未知。自我在任何层次上都仍是已知;虽然自我会有某些表层头脑没有觉察的层面,它们仍在已知的范畴之内。自我的运作显示在人际关系的行为之中;当人际关系没有被禁锢在一种模式中,它提供了一个自我揭示的契机。人际关系是自我的行为,要领悟这种行为必须有毫无选择的觉知;因为选择就是强调一种兴趣而对抗另一种。这种觉知是对自我行为的当下体悟,在这种当下体悟中既没有经历者也没有经验。于是头脑清空了它的囤积;没有了“我”这个囤积者;囤积的货色,储藏的记忆就是“我”;“我”不是囤积之外的一个实体。“我”把自己从作为观察者、观望者和控制者的特征中分离出来,以便捍卫它自己,在无常中给自己以延续性。对整体和单一过程的当下体悟使头脑从它的双重性中释放出来。那么,头脑的整个过程,敞开或隐蔽,都能被体察和领悟了——不是一块一块,一个行为一个行为,而是它的整体,那么梦想和日常行为从此就是一个清空的过程。头脑必须彻底清空才能接受;可这种清空以便接受的渴望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对此也必须彻底地、而不是在某个特殊的层次上领悟。对经验的渴望必须完全停止,而这,只有当经历者不再用经验及其记忆滋养自身时才会发生。

头脑的净化不能仅限于表面的层次,还必须进入隐藏的深处;这只有在命名和归类的过程终止时才会发生。命名只能强化经历者、强化对永恒的渴望以及某种记忆特征,并赋予其延续性。对命名必须有安静的觉知,对其领悟也是如此。我们命名不仅是为了交流,而且是为了给某种经验赋予延续性和实质性,激活它,重复其感觉。这种命名的过程必须停止,不仅在头脑的表层,而是贯穿其整个结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法轻易领会或体悟;因为我们的整个意识就是命名和归类、然后是储藏和记录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给那个幻想的实体,那个从经历中明确分离出来的经历者’赋予了营养和力量。没有思想就没有思想者,思想创造了思想者,他把自己孤立起来并赋予永恒性;因为思想永远是无常的。

当整个的存在,无论是表面的还是隐藏的都从过去净化出来,那就会有自由。意志就是欲望;如果有任何意志的行为,任何争取自由、揭示自我的努力,那就永无自由,永无整个存在的彻底净化。当意识的所有层面都安静下来,彻底安静,只有那时才会有那深不可测的,那超越时间的狂喜,在创造中重生。

选自《生命的注释》

他练习了几年所谓的禅修;读了许多有关书籍后,他遵从了某些约束,去了某个修道院,在那里他们每天做几小时的禅修。他对此无动于衷,也没有被自我牺牲的眼泪所迷惑。他说,虽然多年后他对头脑控制良好,可有时还是会失控;在他的禅修中没有喜悦;自我强加的约束使他强硬而干枯。总之他对整个事情非常不满。他加入过一些所谓的宗教社团,可他现在与他们都终止了联系,正在独立追寻他们承诺中的神明。他坚持了数年,开始觉得疲惫不堪。

正确的禅修是净化头脑的本质,因为没有对头脑的清空就没有更新。仅有延续性是腐败。头脑在不断的重复中、在误用的磨损中、在单调和疲惫的感觉中衰退。控制头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头脑的兴趣。头脑是一堆互相冲突的兴趣,仅仅强化一种兴趣而对抗另一种是我们所谓的专注、约束的过程。约束是对抗养成的,有对抗就没有领悟。一个严加管束的头脑不是一个自由的头脑。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发现。必须有在一切层次上揭示自我运作的自发性。虽然会有不甚愉快的发现,必须揭示和领悟自我的运作;可约束破坏了发现的自发性。约束,无论如何严谨,把头脑固定在一种模式中。头脑会调整自己去适应它受到培训的状态;可它去适应的那种状态不是真实的。约束只是强制,所以永远会是揭示的手段。通过自我约束,头脑会强化其自身的目的;可这目的是自我投射的,所以它不是真实的。头脑在它自己的形象中创造真实,约束给那个形象提供了活力。

在发现中才有喜悦——当下发现自我的方式。无论在哪个层次上,自我仍是头脑的。无论头脑思考什么,都是头脑的。头脑无法思考不是其本身的东西;它无法思考未知。自我在任何层次上都仍是已知;虽然自我会有某些表层头脑没有觉察的层面,它们仍在已知的范畴之内。自我的运作显示在人际关系的行为之中;当人际关系没有被禁锢在一种模式中,它提供了一个自我揭示的契机。人际关系是自我的行为,要领悟这种行为必须有毫无选择的觉知;因为选择就是强调一种兴趣而对抗另一种。这种觉知是对自我行为的当下体悟,在这种当下体悟中既没有经历者也没有经验。于是头脑清空了它的囤积;没有了“我”这个囤积者;囤积的货色,储藏的记忆就是“我”;“我”不是囤积之外的一个实体。“我”把自己从作为观察者、观望者和控制者的特征中分离出来,以便捍卫它自己,在无常中给自己以延续性。对整体和单一过程的当下体悟使头脑从它的双重性中释放出来。那么,头脑的整个过程,敞开或隐蔽,都能被体察和领悟了——不是一块一块,一个行为一个行为,而是它的整体,那么梦想和日常行为从此就是一个清空的过程。头脑必须彻底清空才能接受;可这种清空以便接受的渴望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对此也必须彻底地、而不是在某个特殊的层次上领悟。对经验的渴望必须完全停止,而这,只有当经历者不再用经验及其记忆滋养自身时才会发生。

头脑的净化不能仅限于表面的层次,还必须进入隐藏的深处;这只有在命名和归类的过程终止时才会发生。命名只能强化经历者、强化对永恒的渴望以及某种记忆特征,并赋予其延续性。对命名必须有安静的觉知,对其领悟也是如此。我们命名不仅是为了交流,而且是为了给某种经验赋予延续性和实质性,激活它,重复其感觉。这种命名的过程必须停止,不仅在头脑的表层,而是贯穿其整个结构。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法轻易领会或体悟;因为我们的整个意识就是命名和归类、然后是储藏和记录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给那个幻想的实体,那个从经历中明确分离出来的经历者’赋予了营养和力量。没有思想就没有思想者,思想创造了思想者,他把自己孤立起来并赋予永恒性;因为思想永远是无常的。

当整个的存在,无论是表面的还是隐藏的都从过去净化出来,那就会有自由。意志就是欲望;如果有任何意志的行为,任何争取自由、揭示自我的努力,那就永无自由,永无整个存在的彻底净化。当意识的所有层面都安静下来,彻底安静,只有那时才会有那深不可测的,那超越时间的狂喜,在创造中重生。

选自《生命的注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