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 教权与皇权的争锋,谁更胜一筹?

 襄子的箱子 2021-09-18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179 篇文章

战十字军】第 02 篇文章

先来说说德意志的皇帝,当时是亨利四世,一直以来,教皇与皇帝的关系都很不融洽,在此前的1077年还发生了“卡诺莎之辱”。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自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请求忏悔原谅,因为在之前,格列高利将亨利四世开除了教籍。开除教籍对于教皇来讲,是手上的一把核武器。在中世纪,宗教力量逐渐迈向顶峰的过程中,开除教籍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讲,无异于掘了坟墓。

开除教籍可不像开除学籍和被公司劝退,对于后者,无非就是此路不通再寻他路,毕竟,“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若是被开除了教籍,还有他路吗?

当然有,他可以选择去皈依穆斯林。

前提条件是,他能活着爬到穆斯林。

若是中世纪欧洲的国王(皇帝)或领主被宣布开除教籍,首先,他死后就升不了天堂,也接受不了基督教的“温暖”了。这毕竟还是虚的,实在的影响呢?那就是领地里的人民可以拒绝对被开除教籍的人宣誓效忠和缴纳税收,这也就是说,皇帝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与质疑。

这个时候如果来一个像陈胜吴广之类的人揭竿而起反对皇帝,至少,在教皇眼中,他就是正义的。这就好比一个在中国古代生活的人,被贴上了“不忠不孝”的标签,那么在当时,他就像是现如今的明星被持续爆料丑闻一样,未来是一片灰蒙蒙。

当年的皇帝亨利四世在被开除教籍后,也同时宣布废了教皇,并出兵罗马,试图用武力来迫使教皇屈服。但是,当亨利四世刚到半路上,后院就着火了,帝国境内的诸侯早在之前就与教皇串通好了,就等着亨利四世被开除教籍呢。

因此,亨利四世此时内心就算再不满,也只好乖乖地来向教皇请求原谅。最终,教皇让亨利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才表示原谅了他,这也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卡诺莎之辱”。

当然,关于亨利四世与教皇之间的恩怨,我在之前就已经讲过了,这里再补充一下格列高利七世这个教皇。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格列高利七世这个教皇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教皇。早在成为教皇之前,作为罗马教会的负责人,他就积极扩张教皇的权力,使之压住皇权。同时,他也是格列高利的改革者,他主张,教会系统应该彻底从世俗世界中分离出来,并规定教皇权力高于皇帝权力,这一行为改变了当时的基督教世界。

乌尔班二世之所以能号召全体西欧骑士发动十字军东征,正是因为格列高利七世提供的这个平台,是七世在1074年第一次提出以武力手段帮助东方的基督教徒,才使得整个西欧有了一股空前的凝聚力。

格列高利七世做出的努力,将教皇权力至上的观念扩展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将神职人员的地位提高到士农工商之上,从而鼓励知识的传播和讨论。很难想象,若是没有他的一番努力,欧洲社会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样子。

为了扩大教会的影响力,格列高利七世还垄断了西欧各君主的婚姻权。在基督教世界中,畅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七世发现,若是掌管了婚姻权,那么教权又会比王权高一截。所以他宣布婚礼为天主教七圣事之一。从此以后,谁和谁能结婚,谁和谁不能结婚,谁和谁应该怎么结婚,就都由教会说了算。

教会规定,七等血亲以内的结婚都属于乱伦,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然而,经过了几百年的拉拉打打,欧洲各君主之间或多或少都带着血缘关系,真的要在七等血亲之外去找老婆,估计得和穆斯林世界和中国世界的贵族通婚,这怎么办呢?难不成大家都不结婚了?

格列高利七世给“乱伦”开了一个小口子,这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和七等血亲之内的亲戚搞“乱伦”,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到教会中报备,教会要同意,那教会会同意吗?

会的,只要国王听话,乖巧,懂事,时不时送点财富或土地,允许教皇在自己的国家里任命主教、教会的治外法权等。教会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准许国王们“乱伦”。

其实说白了,国王的婚姻究竟算不算乱伦,由教会说了算。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纳粹、空军总司令戈林说:“谁是犹太人?我说了算!”

在955年-1100年间,西方基督教世界扩大了近一倍,这不是突然之间完成的,很多地方抵制基督教数十年,但最终整个西欧都跪倒在了十字架下。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传教士的热情无疑是一个因素。除此之外,教皇的权力膨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西欧的国王或领地内的君主,要么想稳固自己的疆域,免遭周围邻居的侵略,要么就是想扩张领土,去征服新的土地,而天主教会为此提供了一种道德框架,从而建立起信任机制。当越来越多的国王信仰天主教时,教会的力量也就水涨船高,变得更加强大。于此,教会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这种滚雪球效应极大地削弱了各地的异教信仰。

但同时,教会膨胀的力量势必会与皇权产生冲突,因为他们都想征服对方,凌驾于对方头顶之上。

在教皇权力增长的同时,教会底层人民的权力也在增长,其实在格列高利改革之前,教会内部也发生了一场克吕尼运动。要说这场运动,其实还要追溯到查理曼大帝时期。

查理曼大帝虽说是一个大老粗,但他推动了加洛林文艺复兴,实质上也是为了占据文化的制高点,这一行为遭到了教会底层力量的排斥。这些底层教士大都是“得道高人”,享受精神世界,不愿与世俗世界有任何瓜葛。

克吕尼运动是来自教会下层要求纯洁教会的力量,他们觉得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世俗政治角色,让教会的纯洁性吃了大亏。

所以,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成了教权和政权冲突的最前线,历史上把教权和政权之间这场大冲突叫做“叙任权之争”,叙任权就是任命权。也就是,任命权到底由谁来控制。

1059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之后,一项关于教皇选举的法案诞生,简而言之就是,教皇只能由红衣主教团选举产生。

1063年,比萨大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开始陆续建造。

在这之后,便是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当选,在这一时期内,教权压住了皇权。亨利四世怎么也忘不了当年的“卡诺莎之辱”,因此并没有响应教皇的号召。

那么法国和英国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期继续。

目前【西方大通史】已更完四个系列(点击文字可查看目录),请君品鉴:

1.【文明之初】

2.【光荣希腊】

3.【伟大罗马】

4.【基督世界】

除此之外,本公号大系列希腊神话已集结成书,请君品鉴:

【希腊神话】

感谢各位的支持,敬请转发点赞,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