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无为而治则无不治的处无为之道——走进《老子》

 山佳国学谭 2021-09-19

  

  

  

  

  

5、无为而治则无不治的处无为之道——走进《老子》   

        老子从通过   “无名”到“有名”观察道变化奥妙的大门,得出惊世的结论:圣人要与万物一样遵循天道处无为之事。转而第三章明确提出如何去做。“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老子的本意是:要处无为之事,首先要不崇上有贤德的人,这样才能使百姓不为互相争名而挖空心思;不要珍爱难得的财物,这样才能使百姓不为夺利而去盗窃;不显示引起欲望的事物,这样才能使百姓心思不乱而安居乐业,这就是圣人的无为而治。只有如此,才能虚空百姓的投机心里,让百姓得到实惠的温饱;才能减弱百姓的争强意志,让百姓得到真正的强身健骨;才能持久百姓没有投机争强的智力和欲望,让百姓中的领头人也不敢妄为造事。这就是圣人的无为而治,则无不治的处无为之事之道。

        用今天的思想来理解,圣人的无为而治,则无不治的处无为之事之道。就是真正明白道的智者,就是要顺天道,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就没有不能治理的自然和社会问题。而自然和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都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道”的结果,又都是人为的恶欲造成的后果。因此,人的恶欲就是逆天道而行,违背客观规律的“人为”原因。因此,老子得出了:无为而治则无不治的处无为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