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镜联合】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切断术

 张秀勇图书馆 2021-09-20

图片

本次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张鸿祺教授、胡鹏副主任医师带来的:“双镜联合”辅助下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切断术一例,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介绍



男性,34岁。主因“头痛、头晕伴头颈部麻木40天余”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可见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C2-4前感觉减退。外院检查提示高位颈髓水肿,髓周血管瘤空影。

图片


入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外动脉的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以及右侧椎动脉硬脊膜支向瘘供血。
图片
图片

图片


诊 断


枕骨大孔区硬膜动静脉瘘;供血:耳后动脉、咽升动脉、椎动脉脊膜支。

入 路


后正中入路硬膜动静脉瘘切断术。

手术过程


俯卧位,枕外粗隆至C2棘突切口。右侧C1半椎板,切除部分右侧枕骨大孔后缘。切开硬膜后可见椎动脉硬膜环上下异常引流静脉。探查颈静脉孔,可见硬膜供血动脉自上而下向瘘口供血。切开齿状韧带,可见C1神经根伴行的引流静脉。在椎动脉硬膜环下缘可见脊髓侧动脉发出。

图片

切断瘘口前AR荧光造影
 

图片

使用QEVO超微观察镜辨清楚瘘结构后切断两个瘘口
  

图片

切断瘘口后AR荧光造影证实瘘消失
图片

手术视频


小程序, 神外云课堂 , 交易担保 , 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团队: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切断术 小程序

图片

专家体会

枕骨大孔区硬膜瘘形式多样,常见椎动脉硬膜支供血,也可由来自咽升动脉的硬膜支供血。少数情况下有来自脊髓前动脉的软膜供血。瘘口常见于C1神经根穿硬膜处,也可位于颈静脉孔或舌下神经管附近,后两者常见来自颈外的供血。术中使用KINEVO 900显微镜上的荧光造影技术可辅助判断血供来源和瘘口位置,并通过直观对比瘘切除前后AR荧光造影的影像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QEVO超微观察镜可为深部术野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可抵近观察瘘结构并获得较高的图像清晰度,避免损伤副神经脊髓根和脊髓侧动脉。

图片

术 后


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原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复查造影提示瘘消失。

图片


相关推荐

专家简介

图片

张鸿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入选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20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要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近30年,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多年经验的积累,成为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脑脊髓血管病外科专家,并将二者相互融合。在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承担及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8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及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在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风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在静脉高压性脊髓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复杂脑血管病的诊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综合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等多个项目。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学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人才)、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项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