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菜人,你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厚书

 云天智苑WuMian 2021-09-20

       时近中秋佳节,笔者偕夫人从邕城南宁回玉林市小住,与老人和弟妹们共度中秋佳节。虽时值中秋季节,地处桂南的玉林天气之炎热仍不逊于盛夏,尚无感觉到秋之凉意。在此期间,笔者常和夫人常到农贸市场买菜,也许是遇事易生所感所思的性格使然,每每从市场回来后,在市场里的所见与感触都深留在心里或情感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近几日上午,高悬的太阳依然散发出使人难耐的炙热,笔者和夫人照例去市场买菜,不过此次是到距住地稍远的较大些的农贸市场购买。天气之热,使我们走到市场时就已汗湿衣衫,颇感热之难受。然而,进入市场后,见到一个个紧挨着的摊位上,除少数吊有简易的小风扇外,多数没有任何降温设施,摊位上守着眼前的东西正在交易或等待买客的摊主,在十分有限的狭小环境里,大多热得冒汗。想到作为在市场时间相对短暂得多的买菜者,还觉得闷热难以承受,更何况一整天呆在市场摊位上等待货物卖出的守摊人。尤其是那些在市场露天区摆卖的当地农民,他们有的撑着个小小的遮阳伞,而较多的只是头戴个草帽或竹编的斗笠,身上的衣服显现着大块大块的汗水的湿印,在忍受酷热中虔诚地守着数量不多的新鲜蔬果或别的农产品,守望着可能到来的买者和眼前农产品能变现为人民币,以可带着卖掉产品所得的钱高兴回家安排生活或新的生计。               

       笔者注意到市场上多数卖瓜果蔬菜(或其他农产品)人摊上的东西都很有限,特别是露天卖区摆地摊的农民或者年长不能下地干农活而出来摆摊小卖的老年人,颇有“提篮小卖”的特征。这些摊位前被称为摊主的人们,面容上写满沧桑并略显憔悴,身上朴素陈旧的衣衫浸湿汗水,然而,脸上却露出自然的神情,且不时在相互交谈,脸带笑颜。虽然摊面摆着的瓜菜等农产品总价值不过数十元,最多也仅为百元左右,但这就是摊位上的卖者甘愿挥汗守候着的希望,眼前为数极有限的货物能有人来买掉,能转变成现金,就是守摊人的精神寄托所在,承受酷热守摊的信心之源所在。

      面对眼前的卖菜者,笔者不禁生起对人生的思索或遐想来,现实社会中,随手花百把元钱甚至数百元不很当回事者为数当不少,然而就在这些比起卖菜者来生活宽裕得多、人生处境好得多的人们中,对生活不滿足或对人生心态不平衡者并不鲜见,借助阅读一本本心理学或哲理类书籍来调节心理平衡者(包括笔者在内)可谓已成常态,甚至求助心理医生调治心态者也大有其人。而对市场的“卖菜者”而言,仅是可能得到的微薄收入,就足以使其甘愿为之付出辛劳(甚至是旁人看来难以承受的辛劳),足以使其寄托希望,安放满足、快乐和耐得困苦的心态。

       “卖菜者”对生活的艰辛、对难耐的承受、对所处的境况常“习以为常”相待,也许有人认为,尤其是在所谓的“饱学之士”的意识里这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表现。然而笔者觉得,这正是“卖菜者”的可贵之处,正是他们能处艰苦的之境而能坦然生活的精神支撑点之所在。是呀,人生需要追逐进取、不止地奋斗,需要向往美好的未来或未来的美好,但也需要习以为常、安于现状、知晓和享受满足的时候,甚至后者对于人生更为重要。因为人生奔跑之旅需要歇息,追逐之心需要有静下来的时候,身心平衡是健康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而人生的平衡在于有静歇之时,知足之态。

       世上有各异的人,百态的人生。若要问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想必会有共同的答案,就是幸福!诚然,人们对幸福会有不同的解读,给出不同的答案,但绕不开的共同点当是心理安宁,一个人唯有心理安宁才有幸福可言。可以说,幸福少不了“心安”的元素,幸福是一种心理安宁的生活,一种心理安宁的人生。作为人生寄托和意义所在的幸福,到底与什么有关?是财富、名誉、地位?还是别的什么?从市场“卖菜人”身上,笔者所触许多,思忖许多,感悟许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