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才是漫漫求医路的开始 终于确诊了,但又没完全确诊 “都是命呀!”丨Pixabay 肿瘤?什么肿瘤? 引流球和引出的液体丨作者供图 我:“医生,到底什么意思?我这是恶性的肿瘤吗?” 医生:“有这个可能,要等术后的病理结果。你拿到了报告来找我复诊。” 我:“可腮腺肿瘤的恶性率不是非常低吗?” 医生:“你的术中病理发现了淋巴细胞增生,有可能是腮腺淋巴上表皮癌,那需要放疗。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单纯的淋巴增生,这个不一定的。” 我:“那这个概率大概多少啊?你有遇到最后结果是良性的吗?” 医生:“50:50吧,我也有过病人最终病理就是淋巴增生的。你拿到之后再看吧。” 我:“……好的谢谢医生,辛苦您了。” 相关推荐 明明只是想去看个牙,没想到“剧情”竟然一波三折。果壳病人还分享过同样去看牙科,却发现下颌骨囊肿的故事。 1.关注下方公众号; 2.向“果壳病人”回复【颌骨囊肿】,看另一个有关口腔异常肿物的故事。 果壳病人 讲述健康故事,分享人间悲喜。 56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发于腮腺的肿瘤多为良性且以上皮来源最为常见,然而腮腺淋巴上表皮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单侧腺体肿瘤,通常成年人受累,发病年龄20~60岁,性别差异不明显。 腮腺良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部分肿瘤存在复发及恶变倾向,而其影像学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及时而又准确地做出定性诊断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诊断方面,腮腺淋巴上表皮癌可根据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来确诊。其中,EBER的原位杂交检测(可以简单理解为用于检测的基因片段与肿瘤特定基因片段结合后形成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助于从基因层面诊断该病。相关文献报道腮腺淋巴上表皮癌中EBER阳性率可达90%以上,本病虽罕见但诊断并不困难。 作者前期因口腔黏膜疼痛伴灼伤感、舌头麻木、牙龈肿胀等局部口腔不适多次就诊,症状并未得以改善,病情加重后才至上海公立医院就诊治疗。作者术中病理提示淋巴细胞增生,需要耐心等待术后病理这一确诊“金标准”。病理上实质是未分化癌,伴有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腮腺淋巴上表皮癌较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所幸作者发现较早,肿瘤恶性程度低且无他处转移。 作者初诊未发现肿瘤,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初诊医师对腮腺的少见肿瘤淋巴上表皮癌认识不足,初期患者反复就诊、症状未得以改善就要考虑其他相关诊断并进一步检查排除;②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对肿瘤年轻化认识不足,怀有侥幸心理也是可以理解。所幸作者最后积极就诊、及时治疗。通过本例讨论,也希望能够加强年轻医师对腮腺淋巴上表皮癌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腮腺淋巴上表皮癌目前主要治疗模式为手术+放疗,通过积极的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鲜有文献报道姑息化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治疗有效性,因此目前尚无标准化的化疗方案,但对于不可手术的晚期患者,也可尝试某些化疗方案。另外,目前对于该病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暂无明确的驱动基因报道,后续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其分子靶点,寻找有效的靶向药物。随着PD-1/PD-L1等免疫抑制剂在淋巴瘤、鼻咽癌、肺癌等上的应用,我们期待免疫治疗在该病患者中能表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