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众话题 | 相信阴谋论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剽悍晨读 2021-09-23
主播:吴名

 
这本书是由大型跨国医疗保健公司的公共卫生专家萨拉·戈尔曼和在精神病学系任教25年的杰克·戈尔曼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轻易相信阴谋论?”
 

阴谋论

 
只要世界上一发生大事,就会有很多阴谋论出现。
 
具体事件我们不讨论,但是这些阴谋论为什么会有市场和流量?
 
本质上是有相信它们的人。
 
所以,一些专门做阴谋论的机构就出来了,为了流量,歪曲事实根本就不叫事。
 
那么阴谋论是怎么奏效的呢?
 
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人们的生活太平淡了,凡是带有隐秘性的、目的性的东西,对人都有极强的吸引力。所以,人们会把这些若有若无的东西,说得玄乎其玄,增加谈资。
 
其次是给人提供了认知势能。什么是认知势能?就是我懂的,你不懂;我知道的,你不知道。这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越是喜欢聊阴谋论的,就越会积极地保护阴谋论的正确性。
 
最后是阴谋论给一件事提供了简单解释。任何一个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都是非常复杂的。简单解释可以让人有分析和想象的余地。所以,你会发现,即便是同一个阴谋论,100个支持者会有100种说法。吵极了,他们还可能会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动手。
 

『支持者

 
对于各种大事小情,阴谋论的生存缝隙来源于:不信任。
 
而不信任的背后是恐惧。
 
比如,在美国,出了一款治疗疾病的新药,或者出了一个新的医疗政策,一些民众总会用阴谋论的视角去看待。再加上小报记者的添油加醋,政府推行很多事情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那么是新药真的没有用,还是政策有问题?其实不会的。每个新药的问世背后都是数万次的动物实验和数千次的临床实验。一个政策的推出,绝对不是管理者一拍脑门就下了决定,而是多次会议讨论后的结果。
 
但是,出于对新事物的恐惧,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阴谋论上。
 
或者说,阴谋论给他们的恐惧提供了出口。
 
但是这种恐惧可不是只停留在了口头上,它会让你损失钱。
 
新墨西哥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对阴谋论深信不疑的人,也最容易被骗。
 
因为他们会想很多,脑补很多画面,最容易被一些别人制造的情景震慑住,也最容易被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吸引。
 

心理诉求

 
其实,阴谋论的本质不是在说内容,而是在操纵人的情绪。
 
时间、地点、人物,这些都是为了挑动人的情绪而服务的。
 
在阴谋论的形成过程中,丹尼尔·卡尼曼和保罗·斯洛维克等人给出了一个概念,叫:情感启发。
 
啥意思?
 
我们不常说认知启发、思维启发、知识启发吗?
 
这里的情感启发也是一样的。
 
人们对干巴巴的分析报告和分析数据是没有感知的,但是人们对故事、对阴谋感兴趣。
 
阴谋型故事可以唤醒我们的情绪。
 
比如,人们对核能是有畏惧的。我们大脑中总能联想到蘑菇云和烧毁的核电站。
 
但是,燃烧煤炭获取能源过程中的意外死亡人数,是核能事故死亡人数的15倍之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全球有1/8死者的死亡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据统计,这部分死亡人数在2012年是700万。
 
这些事实和数据重要吗?至少在阴谋论的人眼中是不重要的。
 
因为当他们的情感被唤醒后,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无视理性、无视数据。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情感带跑偏了。
 
总结一下,任何事情都讲依据。网上的各种反转事件,你看评论区就有很多阴谋论的参与者。他们脑补了各种可能,最终被认定为都是虚假的可能。当然了,他们可能也不在意,还会用新的阴谋论掩盖之前的错误。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