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过度治疗”有多可怕?避开误区才能更好的生存

 成靖 2021-09-23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2019年中国肿瘤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92.4万例,平均每天近1万例。面对日益增多的癌症患者,如何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抗癌理念呢?

癌症“过度治疗”有多可怕?避开误区才能更好的生存

抗癌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认知障碍,全面防治癌症,让更多的患者及患者家属真正参与到癌症的防治当中。癌症不好治,但并不是不能治,得了癌症也并非就是死路一条。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3个1/3的观点,即: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癌症“过度治疗”有多可怕?避开误区才能更好的生存

NO.1

当前抗癌最大的误区——过度放化疗!

2003年12月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的第26届国际乳腺癌会议上,代表们就提出:对乳腺癌手术应该从以往的“最大耐受性治疗”改为“最小有效性治疗”;化疗要从过去的大剂量、长疗程转向“最适剂量”和疗程;放疗从传统的“大野照射”转向目标性的“小野照射”。

我们不否认放化疗对癌细胞的巨大杀伤力,但治癌不能单纯依靠昂贵的放化疗手段。WHO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全球有一半的药物在被不合理使用,这很有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死亡;而且全球死亡的患者中,有1/3的人并非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癌症“过度治疗”有多可怕?避开误区才能更好的生存

对于过度治疗,根本原因是我国对免疫疗法的限制。我们早已知道传统的肿瘤治疗,一般是依据肿瘤能否手术、放疗、化疗,制订一个大方向性的治疗方案,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对病人的生存率往往不理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肿瘤,病种不同,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应该实行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比如两个肺癌病人,虽然患的是同一种病,但是在治疗上仍会有不同的特点,经过基因检测,可能会发现导致两人患上癌症的基因突变类型不一样,可以采取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另一名患者并不是没有治疗希望,他可以适用免疫疗法治疗。所以,个性化的精准治疗能使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

免疫系统不仅负责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从肌体内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机体存在着抗肿瘤免疫机制。当免疫监视功能由于免疫系统自身或肿瘤细胞原因被削弱时,便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癌症“过度治疗”有多可怕?避开误区才能更好的生存

当我们在母亲的子宫内,我们是无菌的,当我们从产道出生的时候,收获了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数十万亿的细菌覆盖在我们的身上。研究表明: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得哮喘、免疫类疾病、甚至白血病。

几百万年来,人体和微生物共同进化,优化彼此的关联。比如,母乳中有一种特殊的“糖分”,可以喂养几种特定的微生物群,并且能够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建立一个健康的微生物环境最多需要两年,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微生物群,它们由细菌、真菌、病毒等组成。

NO.2

抗癌辅助新疗法——微生态疗法!

利用微生物制成微生态调节剂抗肿瘤在近几年已经逐渐成熟与完善,人类对于微生物制成的多种抗肿瘤调节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微生态疗法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辅助疗法,属于缓和医学,通过脆弱拟杆菌BF839在肠内定殖,可以帮助人体重塑自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脆弱拟杆菌BF839,是我国生物学专家张季阶教授于1983年9月,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的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三十多年基础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优化培养的自体菌菌株,至今已经第28代。该菌是无毒无遗传毒性的有益菌,可提高细胞免疫,合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调整肠道菌群,排除外来细菌入侵,抑制S-180癌细胞生长,并能够在手术、化疗前后及过程中,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