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和诊断

 经方之道 2021-09-23



一、病史与前驱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80%的病人为20~50岁的青壮年,男女之比为6:1~13:1,高龄者较少。许多病人就诊时都诉说,在发生此次严重疼痛之前曾有过腰背痛的历史。这些症状虽无特异性,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有的病人有腰腿痛反复发作史,这种疼痛大多由于腰椎过伸位而诱发。还有的病人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腰痛,看似很轻的外因(如咳嗽)都会引起腰痛加重,病人平时每一动作都十分小心。
二、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是腰背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脊柱畸形及肌萎缩等。
1.腰痛
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都有腰痛。腰痛可以出现在腿痛之前,也可以出现在腿痛之后,或腿痛和腰痛同时出现,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诱因。疼痛有轻有重,重者寸步难行,轻者则可毫不在意。其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痛。这类疼痛与窦椎神经和脊神经后支受到卡压或刺激有关。
2.真性坐骨神经痛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5、L5-S1椎间隙,故病人都有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坐骨神经痛的性质有麻痛、刺痛、胀痛等,以窜痛居多。它可以发生在腰痛的同时,也可以发生在腰痛的前或后。它多发生于单侧,也可左、右轮流或同时发生(轻重程度可有不同)。
坐骨神经痛呈放射性,由臀部放射至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和足底。少数病人可出现反方向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而后放射至臀部。为了缓解疼痛,病人常采取弓腰、屈髋位,以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在行走时,病人愿意采取前倾位;卧床时则愿意屈腰、屈髋、屈膝且病侧在上的侧卧位,被称之为“三屈位”。甚至于还有采取胸膝卧位的姿态。然而,有的病人就是采取胸膝卧位也无法缓解剧烈的疼痛。与此同理,病人骑自行车时则无疼痛或仅有极轻微的疼痛发生。真性坐骨神经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而引起剧烈疼痛,因而病人极力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有的病人不仅白天活动时疼痛,夜晚疼痛更重,几乎不能卧床,需下地走动以缓解疼痛。真性坐骨神经痛的放射部位依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不同而不同:L3-4椎间盘突出,其放射痛经大腿前外侧,下行至小腿前内方,到足背内前方;L4-5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由大腿后外侧,经腘窝到小腿外方,止于足背及[插图]趾;L5-S1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经大腿后,下行经腘窝到小腿后,至足跟足底足外缘;L4-5椎间盘突出,也可能有L5-S1椎间盘突出的放射痛,这取决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是偏外还是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大多先有腰痛,但当出现坐骨神经痛后可能腰痛反而减轻。这是突出物主要压迫神经根,或是神经根受压的腿痛较腰痛更重,因而掩盖了腰痛,也可能是由于较重的神经痛通过大脑皮层产生反射性抑制的结果。而假性坐骨神经痛则无神经定位症状,这是与真性坐骨神经痛的根本区别。
3.腰部活动受限
不同的病人,腰部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方向可能不一。有者前屈受限,或者后伸或侧屈受限,可以是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的受限。这是病人的自我保护反应。同时,由于突出物位置的不同,病人做某个方向的运动,可使坐骨神经紧张而加重了疼痛。
4.跛行
许多病人有跛行症状。轻症病人走路开始时无跛行,走路多时才出现跛行;重症病人开始走时或走几步即呈现跛行状态。这一症状除了病人自我保护外,可能与椎管内压增高有关。
5.肌无力和肌萎缩
部分病人在病程早期就出现患肢无力。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臀及下肢的肌萎缩。
6.患肢感觉改变
部分病人感觉过敏,轻触皮肤就有敏锐的痛感;相反,一部分病人则痛觉迟钝,针刺亦无痛;少数病人出现小腿发凉、冒凉风等异样感觉。
7.大、小便改变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鞍区麻木,并可出现足下垂。这是极其严重的症状,应急诊处理,不可掉以轻心。
三、体征
1.步态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轻者,在步态上与常人无区别。症状明显者,行走时的姿态则很拘谨;而症状较重者,病人呈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态,走路时则呈跛行状态。有的病人需别人搀扶,走路十分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