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人田建文二三事

 宋安之 2021-09-23

喜欢历史,能一头扎进历史长河遨游的人不多见,喜欢考古,能认真钻研,一直坚持下去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能为了心爱的考古,名校毕业而自愿扎根基层,三次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坚持田野考古30多年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是万中无一的,而考古人田建文就是这样的人。


田建文老师是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前段时间因为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是“小火”了一把,身为冷门领域之考古领域专家,能有如此热度,能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点赞,实属罕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田建文老师毕业于名校北大,有着光辉的起点,却三次放弃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也不愿待在办公室,而是坚持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更是历经三次开颅手术,身体没有恢复好,半边身体偏瘫,还执意奔赴考古工地,继续坚持考古,同时还热情无私的将学问传授给后辈,这种精神很是值得学习。


田建文老师的考古之路其实也是坎坷的,却一路坚持,而且面对记者采访,却说道:“其实,我这辈子走得挺平坦。”


他的光辉事迹在这里就不再多做重复,田建文老师是山西襄汾人,正巧我家中长辈认识他的亲人,多少听过他的事迹,所以今天来说说关于田建文老师报道之外的事迹。


田建文于1965年出生于山西襄汾一个普通农村,这个村子很普通,虽然有着八百年历史,历史悠久,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名胜古迹,一如山西其他村子一般,村中也就是留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有旧时的老城墙,不过墙砖早已不见,只剩下部分土墙,唯一稀奇的地方也就是村中有几棵古槐,其中一颗粗壮的空心古槐很是神奇,枯败时节犹如死树,春风细雨来临之后,却是生机勃勃,长势旺盛。


他是家中长子,家里离村中小学也就几步远,出门左拐几步就到了学校,据同龄人回忆,当时很多人上课认真听讲,费劲学习都还学不好,而田建文却是经常打瞌睡,有时候还趴在桌子上睡觉,然后睡起来以后,有时候还出去在学校转一圈,但即使这样漫不经心,但他的学习成绩却是名列前茅,足以可见其学习天赋是相当之高,可谓是神童。


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田建文因为学习成绩斐然,应该跳级学习过,而且还考上了北大,根据村人回忆,田建文考上北大以后,是跟着父亲去报道的,因为他年纪小,学校的人还以为他父亲是新生,说道还有这么老的学生啊,没想到却是旁边年纪小的是新生,继而感叹还有这么小的学生,田建文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取得学士学位,1989年在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取得硕士学位,而他也是截止目前为止,村子几十年来唯一一个考上北大之人,说他是全村人的骄傲也不为过。


可能因为出身农村,所以田建文身上有一股固执的劲儿,根据采访可知,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山西一所省属大学,按说名牌大学毕业,又分配到高校,以后肯定是未来可期,换一般人也就高高兴兴去工作了,但田建文听到那里没有考古专业,就坚持不去,认为自己不去田野就浪费了四年所学。


他对古晋国历史感兴趣,侯马作为古晋国晚期都城,自己又认定了干田野考古,在经过申诉无果以后,干脆直接跑到侯马的考古工地,最终打动了相关部门,被改派到了山西省文物局,但最初受限于当时情况,刚开始在侯马工作站,田建文的身份只是临时工,挣的是技工的工资,就这样他也很高兴很乐意。


侯马市与襄汾县就紧挨着,所以那时田建文是骑摩托回家,骑摩托回家的话,时间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样子吧。


1997年4月2日,田建文从考古工地骑摩托车回村扫墓,途中遭遇车祸,当时可谓是危险至极,据说刚出车祸时,现场一片狼藉,不知道肇事司机是逃跑了还是其他什么情况,一开始田建文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当时围观群众一看这种情况也没人敢动,正巧应该是田建文同事路过,看到一群人围观什么呢,就过去看了看,一看是自己同事,赶紧想办法送到医院,医院一听说这是考古专家,也很重视,是全力救治,经过成功的开颅手术,人是救过来了。


要是田建文毕业后就在高校按部就班的工作,在城市里也不会使用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不在临近家乡的侯马进行田野考古,也不会这样骑摩托来回往返村子和考古工地,也就没有这场危险的车祸,可以说这也是他为自己所喜爱的考古所付出的代价之一,30多年的坚守,真不是纸面上说说那么简单,其条件艰苦不说,其他各方面影响也很多,比如间接发生了这场危险的车祸。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西进行田野考古也是一件有一定风险的事情,因为山西地下古墓众多,所以很多人以盗墓为生,加上当时治安环境不太好,甚至出现了不少盗墓团队有保护伞的情况,这点感兴趣的朋友搜搜相关新闻就知道有多么触目惊心,据说那时山西南部某地有考古队驻扎挖掘考古,就有盗墓者晚上喝多了开着伪装的公车,公然持枪去抢劫,当时坚持一线田野考古的,是真的不容易,人身安全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些风险,不过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治安环境改善,还有国家对于此类情况的大力打击,今天的治安环境是很好的,再也不会出现之前那种情况了。


田建文老师30多年的坚持,这种执着的精神,这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固执,这种认定了不改变只坚持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这种人往往就是推动所在领域进步的中坚力量,代表着积极进取的光明一面,这才是我们年轻人应该追的星!


希望以后像田建文老师这样执着认真之人会越来越多,在考古界,在其他冷门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人,这种坚守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样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