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人”田建文:田野守望者

 老沈阅览 2022-07-23 发布于广东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坚守、刚强、敬业。

图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

一是坚守

15岁的田建文少年得志,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然而在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更优越的工作选择,毅然回到家乡,把田野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探索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图为15岁的田建文。

世上的事说着容易做着难,而且坚持一辈子就更难。而田建文就是这样,一事专注,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天命,从满头黑发到鬓染秋霜,他战胜了世俗意义上的诱惑和欲望,深深扎根基层38年,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颗赤诚的心,在山里,在河边,在荒野,专注于考古,执着于付出。

使我感动的一件事情是,听说2021年要办山西省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田建文便主动要求在由他主持的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来承办,并请缨担任随班指导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年轻人做表率,让学员们很受感染。这样的情怀胸襟,这样的人格魅力,真是“一腔考古情怀,一场文化苦旅;终生坚守心归处,矢志不渝是考古”。田建文是坚守的典范。

二是刚强

我当过兵,我崇奉军人的英勇、顽强、勇敢和牺牲精神。但是,我在田建文身上同样发现了常人少有的这种优秀品质。经历三次开颅手术,他说不出话,走不了路,一般人早都垮了,但是他却具有金子般的心灵和品格,无论穷达逆顺,即使在人生最痛苦最难熬的至暗时刻,都始终乐观豁达、刚强向上,不向命运低头,保持奋斗定力,即使在康复期间,也依然展现出执着的强者姿态,系统研究宋金时期特有的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三善文化”。同时尤为可贵的是,他把本真质朴、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与坚强不屈的个性色彩糅合在一起,大大拓展了自己生命的经纬度,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动力,融入到自觉行动和言行举止之中,做不务空名的行动者和兢兢业业的奉献者,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考古学的奋斗之中,书写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画卷。

田建文拿着考古专用的小铲子,查看出土物。

三是敬业

田建文出身名校名门、学业精湛,这主要取决于他的笃定担当、刻苦钻研和勇于攀登。他在新石器、商周、秦汉、宋金等时期的考古学都做了大量研究,读原著、做卡片成为他多年来从事考古工作的常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就十八般武艺。正是这样的特质,才成就了田建文:先后发现了枣园遗址、命名了“枣园文化”,先后主持浮山桥北商代墓地、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闻喜上郭—邱家庄东周遗址、蒲县曹家庄汉代墓地;研究了“山西考古学的区系类型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晋国晚期都城遗址的“新田模式”……每一个发掘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获过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成为山西省首届“张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的人选。不懈努力,成果丰硕,诚如他所说,我们这一代考古人身上,寄托着苏秉琦、张忠培等几代考古人的期望,不出成绩,对不起前辈。

2005年1月14日,田建文在发掘绛县横水西周墓地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