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挖掘文本的语文价值 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清泉小学 满月菊 01 5月的济南散发着或浓或淡的语文花香的味道,我有幸置身于其中,在静赏经典、慢修心灵的同时,寻找到了挖掘文本价值的方法。 第一次听戴建荣老师的课,他的课像深水中的荷花一样不带半丝锈色,清丽中散着烂漫;像雨后的春笋一样知识长势快,灵感发散多;像早晨的碧草一样虽没有丰富的色彩,但片片嫩叶上滴落着颗颗珍珠。 一、抓传神文字,揣摩文本语言神韵 《揠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也好懂。这样的一篇教学例子教深了,学生领悟不到;教浅了,学生学不到东西。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字,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文字,也就找到了文本中的语文价值。戴老师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传神的字眼,让语言文字的价值得以彰显。 课始,戴老师抓住课题中的关键字 “揠”,引导学生读好、写美、理解透。通过列举拔河输赢的决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区别“拔”与“揠”,使学生感悟到“拔”是指用力去拽,而“揠”则是小心翼翼地提起。这里对揠的理解,显示出了戴老师教学技艺的独具匠心,理解中有比较,有拓展,有表演,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使学生意会了“揠”,还领会了读词语也要有节奏,有语气,有动作,有表情。戴老师仅仅抓住了一个“揠”字,就对学习全文、领悟寓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让学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听者感受到了名家教学的睿智。 二、找关键文眼,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念完书后,戴老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叙述顺序,即前三节写的古时候有个人,第四小节写的是他的儿子,并了解谁是主要人物,这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指导——主次分明。在此基础上,戴老师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有个人的最大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傻”,有的学生说“急”,但无论说什么,戴老师都让学生说出理由,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接着戴老师围绕着“急”展开了描写方法的教学,即圈出体现性子急的词语、找出表示性子急的动作、读出描写性子急的句子,“急”就成了这堂课的传神语言,怎样表达“急”的样子也就成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戴老师巧妙引导,层层递进,没有丝毫的刻意;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学生学习的空间一点点膨胀。学生感悟到了生动的描写蕴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丰富的词汇、准确的标点中。当这些都汇聚在学生的脑海里时,写作的方法也悄然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样教学,我们还怕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吗?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能力的大小都掌控在教师手中。如果教师在井里教学,那学生便成了井底之蛙,他们看到的只是井口大的一片天;如果教师带学生到高山去感受,那学生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便会有“手可摘星辰”的成就感,便会有“更上一层楼”的远大志向。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词语有生命力,句子有情感,标点有温度。关注言语符号,关注写法,涵咏体悟,就是对文本价值的挖掘。 三、借讲演文本,助推学生表情达意 在教学中,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在实践与求新的领域中展示个性的空间。这则寓言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很适合三年级学生表演,戴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表演故事。开始学生在表演成语“揠苗助长”时不会,戴老师就示范演给学生看,学生在戴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不仅表演得声情并茂,还感悟到了讲故事和读书不一样,要有动作、有表情、有声音的变化。这里的指导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为表演整篇故事奠定了基础。后来学生表演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无不闪耀、融会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无不折射出学生被老师的肢体言语感染了,被老师鼓励的语言激发了。那个急性子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想着办法时的焦急、揠禾苗后的疲惫、急着向儿子展示自己成果的迫切以及儿子的疑惑、看到禾苗都枯死的愕然,甚至连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寓意,都写意在学生的表演之中。 每篇文本内容都有取之可用的价值,择其“大”者而取之,才能获取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精彩。像戴老师一样,没用什么多彩的课件,没有多少诗意的语言,就抓住文本中的传神文字、关键文眼指导学生内化吸收,再通过表演推进学习,也能将课上得扎实而充满睿智、精彩而耐人寻味。 02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中心小学 彭华娟 02 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至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可见一斑。在平时的教学,我在进行评价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困惑与茫然,直到有幸聆听了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寓言两则》,且不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俯仰可拾得教学机智,单是教学中的评价就让我受益匪浅。戴老师的评价,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优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三者结合,这样在最大可能上避免了评价的单一与片面。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更多表现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戴老师的关注点则体现了多样性与全面性,而且一定要把握住语文教学的主线,唱响了人文教育的主旋律才。 评价,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了,当然也包括动作、物质方面的形式,但笔者个人认为,语言上的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最为实用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评价。在语言表达上,不论是老师还是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缺点。戴老师的课,语言简练而幽默,很有生动的活力,而且有着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到他的心就与自己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戴老师总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的长处进行肯定,又要对学生的不足及时指正。而且,他给了学生很大的尊重,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也是满脸是笑,或者作一个夸张性的动作,让学生感到那是一个心理安全的地方,是被老师爱的地方。所以,他们听心里也快乐起来。 尤其可贵的是,戴老师的评价,不但立足于课堂,还对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中对学生的鼓励,启动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成功的,自己是发展的,自己未来会更好。这种良性的心理暗示,会积淀在孩子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的能量。 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从戴建荣老师的这节课来看,这种良性的评价会融洽师生的情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对于学习过程的完成、学习结果的形成、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评价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有了这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我们打开的就是五彩斑斓的教育新画卷。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