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说要》之35——56篇

 焦氏中医 2021-09-25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略。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主要原文】:

1、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知识点】:

鼻渊的病因。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主要原文】:

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知识点】:

治咳当审证求因。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主要原文】:

1、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2、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知识点】:

痛证的病机。

腹中论篇第四十

【主要原文】:

1、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知识点】:

鼓胀的症状及治法。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主要原文】:

1、风者,善行而数变。

2、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知识点】:

风的特性。

痹论篇第四十三

【主要原文】:

1、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2、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3、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4、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5、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6、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知识点】:

痹症的病因及分类。

痿论篇第四十四

【主要原文】:

1、治痿者,独取阳明。

【知识点】:

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

厥论篇第四十五

【主要原文】:

1、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2、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知识点】:

厥的分类和治则。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主要原文】:

1、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络为饮,夫生铁络者,下气疾也。(阳狂)

2、以泽泻,朮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酒风)

【知识点】:

《内经》的两个方剂,即生铁落饮与泽泻饮。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主要原文】:

1、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知识点】:

脾瘅的病因病机极其治法。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主要原文】:

1、肝肾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知识点】:

水肿的分类与脉象。

脉解篇第四十九

【主要原文】:

1、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水之喘)

2、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阳狂)

【知识点】:

水喘与阳狂的病机。

刺要论篇第五十

【主要原文】:

1、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知识点】:

五脏之疾,由内而外也。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主要原文】:

1、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知识点】:

虚实之要。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略。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主要原文】:

1、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2、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知识点】:

病自外来则皮部先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