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非鱼先生 尝药记》亲身经历:生半夏中毒,中药:半夏散及汤中毒【原创】

 王非鱼先生 2021-09-26

【一】生半夏 中毒&解毒经过

因为之前就服用过含有生半夏的药剂,不过都是久煮一个小时以上。从没有中毒。

9月26日晚上21点,按照伤寒论原方:生半夏洗,桂枝,炙甘草1∶1∶1,料理机粉碎打成面粉状。一碗清水煮开水后,下药粉5克,另外加生姜丝10克。开水滚煮4分钟后。纱网过滤药渣后。药汤有大半碗。

21点半,慢慢含着慢慢咽,基本上没有什么味道,这大半碗药汤。估计里边含有不到2克生半夏。

21点45分,药汤喝到一半。咽喉开始发麻,有恶心呕吐感,感觉胃里有气,想嗝气嗳气,但嗝不出来。

21点55分,全部含咽,喝完了。紧接着,嗓子和食道有烧灼感,稍微有呼吸困难,浑身燥热出汗,汗不是清水汗,而是油乎乎的油汗。

我意识到,这是中毒了。赶紧咀嚼了2片生姜,但是没有缓解。

22点10分,我喝了两口食醋,难以下咽。仍然没有缓解。

22点15,喝了半杯清水,出汗加剧,脸上后背,整个上身,全部湿透了。

22点30分,胃里有烧灼感,腹部绞痛,感觉应该喝点东西稀释下药物,于是开水冲服了一碗燕麦片。

23点,仍然出油汗。心慌。嗓子和食道难受,恶心感,不过一直没有吐出来。我想应该快缓解了,于是想等等。

23点半,症状仍然没有缓解,我抓了一大把生干草,和一大把生绿豆。生干草和绿豆粉碎面后放在锅里煮开了2分钟,过滤后浓稠一碗。凉了一会,喝了一口,有一股干草特有的邪甜,硬着头皮,喝了下去。

24点,喝完干草绿豆汤半小时后,出汗停止了。还稍微有点恶心呕吐感。感觉舒服了一些。

第二天起床后,尿道少量出血,大便黑色说明生半夏对肠道粘膜,和泌尿粘膜,都具有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

咽炎嗓子,比没中毒之前,好转了一些。所以,中毒归中毒,药效还是有的。

服用生半夏后,连续3天大便不通,即使去厕所,也是很少一点点 黑色大便。说明,在没有合理配伍其他中药的情况下,我的体质,是不合适生半夏的。

相似医案:

正巧看到,秦亮甫先生,也治疗过一个因服用生半夏而中毒的,17岁少年。1961年5月12日中午服单方“生半夏”4粒治颈部淋巴结核,吃后10多分钟,即出现呕吐和上腹部绞痛现象,每次阵发性绞痛时间持续约10~15分钟,发作相隔的时间长短不一,最长为数小时,最短为10分钟,绞痛次数约6~8次/日,痛时在床上翻转打滚,手脚发冷,但无发热寒战、黄疸、咳嗽、胸痛等现象。由吃生半夏而引起的肠道受伤发炎,从大便带有黑色,腹痛部位固定,所以推测肠中受伤炎症没有消失,“生半夏”刺激了胃肠,致胃肠道损伤发生炎性,继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发生痉挛性的绞痛......手术治疗未果,后以针灸和生姜,荠尾,川黄连,银花等汤药治疗。治疗时间漫长,初诊1961年5月28日,二诊6月9日。6月11日缓解后携7帖汤药出院。

【二】半夏散及汤,老师们怎么讲的?

(1)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尖,灸甘草。
“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注释:半夏有毒,不当散服:考《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皆无此八字,疑为后世医家注文。

(2)郝万山教授《伤寒论》少阴咽痛证说:“这个方子只有个别人报道,用于风寒外感引起的咽痛,我没有用过,所以后面两个方子只是供大家参考。”等于没讲。因为他没用过。

(3)倪海厦讲《伤寒论》少阴咽痛证说:“半夏被水烫过的话,因为这个药哦,煮得久了呢,半夏又不是那么有效,所以我们目前为止,好像临床上抓一个大概的平衡点。张仲景他是说,如果你不能用散的人,就煮水嘛,因为煮水之后一定要比散温和一点点,那这个"不能服散者",恐怕是有人是吃了半夏很怕了啊,那他就会说"我不能吃半夏!",那就用水煮。我觉得现在我们也不一定要磨散,但是如果你真要磨散,也不是那么难搞,因为其实甘草本身也会解半夏毒的,如果你的散已经先磨好了放家里两个礼拜,其实那半夏也不毒了,只要你是用烫过的半夏。

    那今天的话,我们就可以用汤剂,你也不用特别磨粉了啦,就桂枝、洗过的生半夏和炙甘草,各给它放三钱,然后再加十片姜,因为有姜煮在里面,半夏毒就容易分解。那你用两碗水煮一煮,煮到滚,你就看个钟,差不多滚3分钟,像泡面一样,就关火,就用了,差不多这个时间点的效果是很好的。

(4)总结:倪海厦和张仲景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药粉4克,煮3分钟。但是我就是按照医圣和倪海厦老师讲的服用,才中的毒。所以,生半夏煮几分钟就服用,是肯定会中毒的。

【三】生半夏,含有什么毒?

1.物理毒物。

半夏的主要的刺激性成分是:倒刺形----草酸钙针晶,其特点是:细长微型,显微镜才能看见。数量众多,不溶于水。质地坚韧,还长有倒刺和沟壑。这些倒刺形---草酸钙针晶,刺入黏膜细胞,导致粘膜,物理性损伤,产生炎症反应。

解决办法:生半夏,药渣有毒,尽量过滤掉药渣,可以减少物理性有毒物质。

2.化学毒素。

半夏的针晶上的倒刺和沟壑里,还附带有其他未知毒性成分如:蛋白酶类毒性物质,隐藏在针晶的倒刺和沟壑内。针晶刺破粘膜后,蛋白酶类毒性物质和其他未知毒性成分,随之进入粘膜组织内部。引起中毒,大量或者严重时,还会引起:短暂的,组织细胞坏死和肠壁粘膜受损出血,泌尿系统粘膜出血。

解决办法:尽量久煮,可以减少毒素。久煮的原因是,生半夏质地紧密,不透水,有时候煮很久,掰开一看,里边还是生的,没煮透。

【四】总结:如何避免生半夏中毒?

王非鱼先生:捣碎块, 久煮,去渣。

王非鱼先生:生半夏,去毒方法:生半夏,生姜,茯苓一起【捣碎块,先煮一个小时。然后,再加上别的剩余的药,一起煮。

注意:生半夏的药渣有毒,不可口尝。要去除过滤掉,沉淀药渣粉末后,只服用上层清澈药水。药渣有毒!药渣扔掉!

总结:生半夏 ,小剂量10克以下,需要先煮半个小时以上。大剂量更要久煮1到2个小时以上。一般不用大剂量,因为有毒。除非国医大师。

这里说下,如果用粉碎机粉碎成,超细面粉状,即使煮再久,也一定会中毒。因为倒刺形----草酸钙针晶在超细粉碎后,会以悬浮粉的状态,存在汤药水里。这也是生半夏不能入丸药粉剂的原因。生半夏只能如汤药。

解决办法:不能用粉碎机!改成用蒜臼子。生半夏和倍量生姜一起,放在蒜臼子里【捣碎块】再久煮汤药,喝的时候,去除沉淀渣粉,再服用,则不会中毒。

原因一是,我发现蒜臼子捣的话,生半夏不会粉碎成超细粉,而是变成花生碎一样的小碎块,汤药煮好后,小碎块,会快速沉淀到锅底。悬浮的倒刺形----草酸钙针晶,数量较少。这样毒性就大大减低了。

捣碎煮的原因二是,生半夏质地紧密,不透水,整个煮很久,掰开一看,里边还是生的,没煮透。捣碎后,更容易煮透。

大概10克左右生半夏。

生半夏捣碎。

加等量或者倍量生姜。

一起捣碎即可。

张仲景《伤寒论》已经1800年前了。很多方子确实很好,很有效,穿越千年。但是,中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后人在半夏散及汤后边加注: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是对的,是正确的。肯定是古人也经过试验后加注的。

半夏散及汤,这个药效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半夏的服用方法,是错误的,这个错误是张仲景造成的,还是后世传抄错误造成的。不得而知。

我们学习经典,既要学习吸收经典里的优秀成果,又不能盲信拘泥于经典里的谬误。要本着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态度,以发展的目的学习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