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日里的室内乐之夜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9-26

秋意渐浓,这是北京一年里最美好的时节。在中国爱乐乐团9月25日的这场室内乐音乐会上,音乐家们演奏的三部作品均如此美妙,对于听众来说是纯粹的听觉享受。不过,由于当前疫情防控的规定,本场音乐会依然不对外售票,我们的媒体合作伙伴央视网对本场音乐会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使得没有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在同一时刻与我们分享聆听音乐的喜悦。

图片

音乐会的上半场,中国爱乐乐团单簧管副首席刘峤、小提琴演奏家程宝宝与钢琴演奏家贺茗为听众带来了亚美尼亚作曲家哈恰图良为单簧管、小提琴与钢琴所作的三重奏,这是作曲家学生时代的作品,当时29岁的他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就读。尽管当时的作曲家还远没有获得国际性的声誉,但这首室内乐作品已经具备了一切令他日后声名远播的特质:既擅长抒情性的表达又热情洋溢,音乐里充满带有异族情调的美妙旋律。与常见的三乐章作品不同,这部室内乐的三个乐章是按慢-快-慢的形式组成的,再加上三件乐器十分罕见的组合形式,使得这部作品在形式上与众不同;对于听众来说,这是一首极具欣赏价值的佳作。

图片

关于这首作品还有一个著名的“冷知识”:第三乐章的主题与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有着相同的源头。王洛宾在1939年随同西宁青海抗战剧团到河西走廊编演抗战舞台剧时,在酒泉喀什地区听到了一段从中亚地区传到新疆的民歌旋律,源自乌兹别克斯坦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并据此写下了他著名的歌曲;而哈恰图良也是从乌兹别克民歌里找到了同样的一段旋律创作了这首三重奏的第三乐章,可以说是两位音乐家的心有灵犀。当然,比起王洛宾作品的热情洋溢,哈恰图良的作品更加抒情,音乐里带有淡淡的忧伤情绪。同样的一段旋律,在不同作曲家的笔下的表现形式竟有如此大的差异,不禁让人感慨音乐的无穷魅力。

图片

图片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里,六位音乐家担任独奏,与常任指挥夏小汤指挥下的中国爱乐乐团演奏了两部莫扎特的协奏曲。由小提琴家李维与徐文超带来的双小提琴大协奏曲创作于1774年的5月,当时莫扎特18岁,他更为出名的5部小提琴协奏曲都是在1775年创作的,因此这首大协奏曲可以看做是这些杰作的前奏。这部作品身世坎坷:莫扎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完成了创作,但是它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里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870年才首次出版,现代的X光技术分析手稿后才确认其是莫扎特的作品。由于作品里不同寻常地运用了小号,说明作曲家也许最早是为某个庆典场合所写的,他本人也许在首演时担任其中一个小提琴独奏。

图片

图片

在如今收藏于纽约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手稿封面上,莫扎特仅仅写下了“Concertone”一个单词,这在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大型协奏曲”,因此中文翻译为“大协奏曲”,与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虽然原文用词不同,但形式相似,同时也近似于古典主义时期“交响协奏曲”(Sinfonia Concertante)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乐曲里的独奏乐器只有两件,但是莫扎特为单簧管、大提琴、中提琴与低音提琴都写下了独奏段落,这在当时的协奏曲创作里也是很少见的手法。创作了多部莫扎特研究专著的英国音乐学者亚历山大·海亚特·金(Alexander Hyatt King)称它是“融合式的作品”,“古老的音乐体裁里注入了新的灵魂……巴洛克风格的大协奏曲与新颖的加兰特风格完美结合”。在两位音乐家的诠释下,听众也无疑感受到了这种完美:虽然这部作品比较冷门,但无疑是作曲家精雕细琢的艺术珍品,两件独奏乐器之间的对话充分展现了小提琴的魅力,与小编制的管弦乐团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浓郁的古典美。

巴洛克时期出现了“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这种包括多件独奏乐器的器乐合奏形式,随着古典主义时期的到来而没落,纯器乐的交响曲与只有一件独奏乐器的协奏曲成为主流。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人物、巴赫的幼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在巴黎以“交响协奏曲”为名义创作音乐,而莫扎特很早就熟悉曼海姆乐派,他也开始尝试创作这种形式的作品,其中一首为小提琴与中提琴所作,是莫扎特除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之外最受欢迎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中国爱乐乐团也曾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出。另一首为双簧管、单簧管、圆号与大管所作,在本场音乐会上由双簧管演奏家丛众一、单簧管副首席李瀚琪、大管首席杨博与圆号首席赵旗联手夏小汤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为听众演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莫扎特一直都对管乐器情有独钟,经常在他的歌剧与协奏曲作品里加入管乐器的独奏段落。此外,他曾为长笛、双簧管、大管、圆号、单簧管等乐器专门创作过协奏曲。可以说,在探索管乐器的独奏功能以及它们的声音色彩方面,莫扎特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首为四件管乐器所作的交响协奏曲里,四件独奏乐器音色大相径庭,但莫扎特不仅为每件乐器都赋予了优美的独奏段落,它们共同吹奏时的辉煌灿烂更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气质的最佳写照。当中国爱乐乐团四位演奏家以精湛的技艺、默契的配合完成全曲的演奏,以一个浑厚有力的齐奏为乐曲画上句号时,这也成为了这个秋日里的室内乐之夜最让人沉醉的时刻。

(摄影:韩军、罗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