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星星】白话苏轼《记承天夜游》 | 郑棣繄

 sswy66 2021-09-26

                   文| 郑棣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窗外弯曲而又雅致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发出如银般的月光,斜射在大地上,透过窗户,照在了我的脸上。
正准备脱了衣服,打算睡觉的我,突然,看到这幽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激发了我的情思。于是,我兴奋地起来,到户外去欣赏这幽静、皎洁的夜晚。走着走着,感到孤独,想到没有一个人与我一起去欣赏这样的夜晚与月光,与我一起交谈取乐。
于是就到承天寺中去寻找我的朋友张怀民,张怀民也与我一样,被这幽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给吸引住了,于是我们俩一起在庭院之中去欣赏这优美的夜晚与这皎洁的月光。我们所处的庭院被这荡漾的水月照得像银色的水一样澄澈,与这幽静的夜晚、寂寥的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庭院)水中所交错的黑色的藻、荇等水生植物应该是竹子和松柏被这皎洁的月光所映出来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这样皎洁的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这样翠绿的竹子和松柏?虽然我被贬谪了,感到了悲凉,但是我对于人生是有感触的,对这次赏月我十分得欣喜,对漫步的悠闲是满足的。
在这个夜晚,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为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就会平息了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也会流连忘返的。
此等美景,如果我们两个不是富有雅趣的人来欣赏,岂不浪费了? 


附:
苏轼原文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简介:郑棣繄,13岁,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七(10)班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