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孙玉伦 2021-09-27

词解

“掉”,刘河间说:“掉,摇也”。“眩”,河间说:“昏乱旋转”,王冰解作“眩晕也”。就眩晕二字,中医也有所区别,一般认为,眼睛发黑为眩;头部昏旋为晕。掉眩,实际就是指肢体动摇不定,头晕目眩的症状而言

“风”,在中医病因学中,有内风与外风之分,外风者,是机体感受了六淫中的风邪所发生的疾病。由于该邪的性质善行数变,发病范围较广,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内风,非风邪之为患,乃是根据某些病症变化之速,结合脏腑的发病特点而名之。如《内经》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是以取类比象说明肝脏如风善行数变和木之刚强屈拗之性,而本条所指的“风” ,便是属于后者。

病机分析

肝在生理上,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如《内经》说:“故人卧血归于肝”,“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若暴怒伤肝,内有痰热或肝阴不足等,均可引动肝脏的刚性亢盛,以成肝风内动证。肝阳沿经浮越于上则眩晕;邪热灼筋或肝阴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症见肢体麻木或抽搐。假如肝阳暴张,血气冲逆于上,亦可发生卒然昏倒的中风证,即《素问·调经论》所谓的“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候。

证治举要

1、肝阳上亢证: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多见此型,病人以眩晕,耳鸣,或头痛,口燥咽干,目干涩,四肢麻木,肌肉颤动等为主要表现,舌红干少津,脉弦劲或弦细而数,法当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以镇肝熄风汤或杞菊地黄丸加减治之。

2、热极生风证:属于现代医学的高热惊厥病,症见壮热抽搐,或神志昏迷,舌红,脉弦数。宜清热熄风,羚角钩藤汤治之。

3、肝火上炎证:头痛眩晕,耳暴聋暴鸣,烦燥善怒,面红耳赤,口苦,大便干,小便黄,或见吐血、衄血,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龙胆泻肝汤主之。

4、中风证: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病范围。其发病原因,多系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衡,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等为诱因,导致阴虚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痰火横窜经络而成。临床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等为主要表现。须按邪中脏腑之虚实,中经、中络等不同而辨证治之,此处从略。

类证说明

1、痰阻清窍证:病人眩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或多痰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此系脾虚生痰,痰湿内蕴,上阻清窍而形成,治宜化湿祛痰,兼以熄风法,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2、气血亏虚证: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脑府失养而发,临床表现为眩晕面白,唇甲淡白而不泽,体倦懒言, 心悸少寐, 舌淡,脉细弱, 宜补气养血, 八珍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3、肾精不足证: 肾主骨生髓通脑。由于肾阴不足, 不能上滋养于脑, 故现眩晕, 病人兼见精神萎靡, 记忆减退, 腰酸膝软, 遗精耳鸣, 舌红,脉弦细。宜补肾益精, 用左归丸。

REF:阎洪臣.病机十九条概述[J].吉林医药,1974(02):41-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