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学生皆不及门又如何

 莱西一中 2021-09-27

读《论语》,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这句话是孔子晚年的感慨。意思是那些在陈国蔡国跟着我的学生,现在都不到我门上了。

要懂这句话,得了解一下背景。

孔子游历陈国、蔡国的时候,遇上战乱,差点没饿死,跟着他的学生们一个个也饿得不行。

孔子这时候还有心情弹琴,子路就问他:“君子也这么穷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君子即使到了穷途末路,还是要有自己的操守和规矩,至于小人,那就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来了。

孔子的这些学生一路上跟着他吃了不少苦。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人一起患过难,吃过苦,往往就会有比较深的感情。

按理说,这些学生跟孔子的感情是比较深的,应该没事就去看看老师的,不至于“不及门”的。

然而我们要知道,这是孔子在去世前两三年说的,那个时候孔子的弟子们,正是四五十岁的时候,是他们人生的好时候,也正是社会的中坚,他们之所以没去看孔子,更多的其实是因为脱不开身。

这个事说起来有点悲哀,在老师年老的时候,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学生却是最忙的时候,难得能到身边来嘘寒问暖,他们往往身上都有家国使命,慢慢地就忽视了与老师的联系。

我自己做了老师之后,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来,在看望老师这块,其实我做的也不好。

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念大学的时候,倒是会回来看看老师,其实说是看老师,还不如说是去老师那里蹭饭吃,毕竟是穷学生,想请老师吃饭也没能力。

第二则是我从大学出来,又一头扎回了母校,不能说天天看见恩师们也差不多。也基本就谈不上去“看老师”了。

不过初中小学时的有几位对我意义非常的老师,我倒是经常去看看的。

至于我自己成为老师后,对于学生回来看望我这件事,我更是看得很开。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上演的情节其实都差不多。

大学时的寒暑假,大一大二还会回来嘚瑟一下,搞个聚会,到了大三要考研,大四要找工作,一般就不回来嘚瑟了。

至于成了打工人后,自然也就跟孔子的弟子一般,很难再“及门”了,这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回不回来看老师,其实还有很多原因,忙是一方面,感情是需要维系的,时间长了,变淡了也是有的。

更有一些人则是觉得自己没有混出个“人样”来,怕回去看老师被老师问起,难以回答,羞于见老师,这种也不少。

我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有过这种感觉,不过当我自己成为老师后,却改变了看法。

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跟我一样,对于学生回来看自己,都是欢迎的,并不会太在意学生是否混出个“人样”来,更多的时候,当老师的,满足的是“被记住”的感觉。

我曾经遇到好多次,多少年不跟我联系的学生,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突然给了我一个电话,彼时我能从电话里听出他们的尴尬,不过我依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谁叫他们是我的学生呢。

所谓师生情,很多时候与父子情是差不多的,父母养育孩子,却并不希望他们一辈子呆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也希望他们远走高飞。

当他们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及不及门,又有什么要紧。

说到这里,其实天底下的老师不求学生多大的回报,逢年过节,能发个问候,告诉老师,你还好,你还记得老师,我觉得老师就很满足了。

这是我的真心体会。

有幸路过学生的青春,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这就足够了,只要他们过得比我好。

就写这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