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我们应如何面对传统经典——读《朱熹错了》

 岳春光 2021-09-28

我们应如何面对传统经典

《四书》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无疑是儒家思想的精要所在。然而,无论从《论语》到《孟子》,还是再从《大学》到《中庸》,这些篇章所使用的文字都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隔久远,我们很难独自确定那些文字的具体含义——如果我们只是想不求甚解地匆匆一览,那么也就无关紧要了。然而,我们如果想明白那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我们就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以达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的效果不可。

几百年来,试图理解《四书》的人大多依靠的是朱熹的注本。换句话说,朱熹的注具有一定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的基础是政令,而不是口碑。曹聚仁先生曾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谈到了他的父亲“平常读《四书》,只是用朱注”的同时颇受困扰的情况。而且当年,只有十一二岁的曹先生在读了王阳明驳斥朱熹的相关文章后,“已经不大信任朱老夫子了”。由此,可见对朱熹的注解的不认可,是早已有之的。也就是说,朱熹注文价值的被高估了。


朱熹利用注解《四书》的行为构建自己的体系,这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他所构建的体系是否有价值,这一点其实和本书的内容无关。因为这本书并不是在评价朱熹所建立的理学体系,而只关乎如何做到“理解”。

谈到理解《三字经》中有言“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这说明即便是儿童学书,也要进行一番仔细的训诂活动。正所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可见正确理解的重要性。傅佩荣先生正是本着还这些经典以本来面目的初衷,写下的这本关于“朱注四书”的点评集。


那么这种纠正有没有价值呢?从我个人的观角度来看,傅先生的爬梳剔决,阐幽发微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可以让《朱注四书》这样的”权威“重回普通的视角。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人因承袭朱注而禁锢了自己的思维而不自知,这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情况,无疑不利于对儒家典籍的掌握。把朱熹从高高的圣坛上搬到一个与普通人平等的位置上来,无疑可以是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典籍的本来面目。

其次,质疑辩难,讲究方法。在本书中,傅先生同过文本自证,文意推导,逻辑考辨等方法,对朱熹的注文进行仔细的辨析,有理有据有证,这无疑向后学之人提供很好的实例。

第三,纠偏补正,扬弃兼用。对于朱熹的错误,我们是能够理解的,时代久远,文乖义舛,在所难免,强自为说,难免比附。然而,有些错误无关紧要,而有些错误则是对经典的误读。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第三》)

在这一则中的“绘事后素”朱熹注为:“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绘事必以粉素为先”这种解释看上去十分通顺,符合我们的日常对中国水墨画的认识。因此杨伯峻《论语译注》,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都采取此说,丰子恺也曾撰文说:“绘事后素”,就是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可以描画,而李零在《丧家狗》中更由此发挥到了对“一穷二白”的猜测:“'穷’是物质落后,'白’是文化落后,可能就是脱胎于孔子的说法。”

然而,蒋伯潜《四书读本》在附和朱熹的同时,又加入“《集解》引郑云:'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适与朱说相反。”的字样。(这里的《集解》是《论语集解》“郑云”指的是郑玄的注释)

钱穆的《论语新解》则在两说(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先布五采,再以粉白线条加以钩勒。或说:绘事以粉素为先,后施五采)并存的前提下采取了郑玄的说法,但他并没有进一步解释选择的理由。

对于上述情况,傅先生指出,朱熹在这里犯了添字解经的错误,在“后素”之间添了一个“于”使得绘画的先后顺序颠倒了。然后,傅先生以汉墓帛书为证,说明“在孔子的时代,绘画并无白纸可用,而是画在绢帛至上,绢帛本身有咖啡色”“因此,绘画时,先上各种色彩,最后再以白色分布期间,使众色鲜明突出而成其画”。这种解释无疑澄清了围绕这句话的误读。由此,可以理解,子夏和孔子对话,并不是就人论人、就画论画、就礼论礼,而是由人及画,再由画及礼,从而揭示儒家主张的仁和礼之间的关系,所以孔子才发出“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的赞赏。也就是说,傅先生又指出了朱熹所犯的另一个错误——以今律古。当然,这些指瑕和证伪未必是傅先生的独得之妙,但相对于众多沿袭朱说的而未加解释验证的人来说,傅先生的提法无疑是更为合情合理的。

当今社会,重拾儒家传统的必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由此,“如何正确地理解传统典籍”这个问题也日渐重要,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傅先生在本书中所展示的治学路径无疑值得所有人参考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