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尔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

 寻梦游仙 2021-09-29

位于西宁南25公里处的塔尔寺,因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在这里,而被黄教信徒视为圣地。在藏传佛教中,达赖和班禅都是黄教的教派领袖,而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由此可见塔尔寺在黄教中的地位。

塔尔寺始建于明朝万历5年,清乾隆皇帝御赐寺额“梵宗寺”,塔尔寺的建筑物高低起伏,集藏、汉、梵建筑风格于一体,寺内藏有丰富的文物,包括各种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藏文、蒙文、满文佛经和碑刻,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

寺前广场上耸立着建于乾隆41年的八宝如意塔,是为纪念佛祖从诞生到涅磐的功德而建的。宝塔皆为典型的藏风格覆钵式佛塔,塔身饰有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的表相,塔的上部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刹杆顶端设有仰盘、覆盘和日月宝珠曳彩。

八座宝塔从东到西依次是:佛祖诞生的聚莲塔,佛祖成佛的菩提塔,佛祖成佛后初次讲经说法的多门塔,佛祖降伏外教的降魔塔,佛祖重返人间超度众生的降凡塔,佛祖平息诸僧内部争端的息诤塔,信徒祈愿佛祖佛法永存的祈寿塔,佛祖圆寂的涅磐塔。

八座如意塔,一字并排,布局匀称挺拔,造型雄浑有力,塔座端庄高大,塔身洁白高雅,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一个塔身的南面都镶有佛龛,每一个佛龛里面的梵文,都记载着美丽动人的佛教故事。

寺院的建筑多是藏式鞭麻层平顶建筑,这种建筑适合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藏式建筑外墙采取藏窗、鞭麻层的做法,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草本植物,鞭麻草建造的殿堂具有通风,透气,减压抗震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游览中,由于进入殿堂后不许拍照,我只能拍摄寺院的一些外部景象。小金瓦殿又叫护法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保护全寺僧人和殿堂安宁的众护法神的殿宇。护法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它由主殿与东西两层回廊相连接组成宽敞的院落。

院内东西两侧各置有一座八卦香炉,壁炉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字样,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只能依稀辨认了。正殿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建筑,大殿正面4根藏式八楞大柱托起的三层重檐殿堂,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的塑像。

护法殿的二楼陈列有牛、羊、熊、猴、狼、熊、鹰等动物标本,这些标本象征着佛法无边,充满野性的恶魔也能被佛法征服。大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三世达赖骑着这匹白马从拉萨去蒙古讲经,途经塔尔寺时,白马咬住达赖的衣袖,不让他前行。

达赖只好将白马留在塔尔寺里,但达赖到了蒙古三天后就病故了。白马自从达赖离开后,就不再进食,在达赖病故的当天,也饿死在塔尔寺。至此,塔尔寺的喇嘛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白马饿死的原因,在感动之余把白马制成标本供奉在寺里。

护法神殿两边墙壁上绘满了宗教壁画,壁画是塔尔寺三绝之一,这些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壁画所绘的大都是护法神形象,但要看懂和理解壁画中各护法神的含义,就要经过对佛学的了解方可得知。

在这些宗教壁画中,吉祥天女给人的印象较为深刻,相传这位天女早年嗜血成性,残忍暴虐,被佛祖降服后,成为一位大护法神,表明了佛法无边的感召力。壁画上的天女双目圆睁,充满了肃杀之气,让人生畏,仿佛要降服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嘛呢经筒上的六字真言为“晻、嘛、呢、叭、咪、哞”,在《六字明咒功德颂》中解释说,晻能消除天界的生死之苦,嘛能消除争斗之苦,呢能消除人间生老病死之苦,叭能消除畜生被役使之苦,咪能消除恶鬼的饥饿之苦,哞能消除冷热无常的地狱之苦。

因此塔尔寺的主要殿堂都有嘛呢经筒,筒身雕有佛教的六字真言。常念六字真言,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免受地狱之灾。西藏信众很多人没受过教育,很难诵读经文,因此他们采用了转经的方式表示对佛的虔诚。

时轮塔位于护法神殿门前,塔为方形圆身,是典型的藏式覆钵形塔,该塔是为纪念九世班禅在塔尔寺传授时轮大灌顶法建造的。塔第三层四面的塔龛内供有四大天王,第四层南面的塔龛内供有金刚力士护法神,覆钵塔身处的塔龛内供有时轮金刚成就佛。

祈寿殿也称为小花寺,是为七世达赖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祈寿殿正面琉璃砖墙上的小门,玲珑别致。屋顶四面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殿门外墙壁上有两幅砖雕,分别是“鹿鹤同春”和“葡萄刺猬”,这两幅砖雕都有着吉祥的含义。

祈寿殿是一座小院落,院子里有一颗古老的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院中花坛上竖立着半人高的黛青色石头。相传,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当年背水时,常常依靠在这块石头上休息,后人就把这块石头叫做“憩石”,现在这石头成了信徒们朝拜的圣物。

祈寿殿的柱头梁枋都饰有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有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四大金刚等塑像三十多尊。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殿内的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精华所在。

大经堂是塔尔寺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在金碧辉煌、璀璨夺目的视觉中,给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感觉。大经堂是喇嘛们集中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佛法的场所,大经堂里可同时供一千多名喇嘛集体打坐诵经。

大经堂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按照宗教规制和西藏的传统艺术,在一千多平米的屋面上,装着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和宝伞,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经堂内装饰着天花藻井和黄、红、绿、蓝、白五色幡,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经堂的柱子上包裹着绣有龙凤彩云的藏毯,墙壁上布满了佛龛,供奉着弥勒佛、十一面观音、十世班禅、宗喀巴大师、护法金刚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大经堂中有塔尔寺三绝之一的“堆绣”,堆绣分为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平面堆绣是绘画与刺绣的结合,它既有绘画的色彩鲜艳,又有刺绣的细腻精巧。立体堆绣是浮雕与刺绣的结合,既有浮雕的立体感,又有刺绣的细腻之巧。

依怙殿也叫金刚殿、欢喜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内供着宗喀巴大师铜像,宗喀巴面带慈容,黄帽红袈裟。宗喀巴在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之前曾师从红教,因不满当时各教派的腐化颓败,创立了一个教律严格又为大众所接受的新派别。

释迦牟尼佛殿位于大金瓦殿左侧,与弥勒佛殿相对称,殿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释迦牟尼佛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的镏金铜像,以及弥勒七岁身量像及佛塔。

大金瓦殿是塔尔寺的圣殿,这里也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殿内梁坊上布满了幡和绣佛,层层的哈达琳琅满目。殿的中央有一座纯银底座并镶嵌各种珠宝的宝塔,塔身裹着数十层哈达。塔上的龛中立着宗喀巴大师的神像。

传说,宗喀巴大师诞生时,脐带血滴落的地方长出一棵旃檀树。宗喀巴大师成为一代宗师后,家乡的这棵旃檀树的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得知此事后,让母亲在树旁修一座塔,声称见塔如见儿。于是便有了塔尔寺最早的建筑,以后逐年修建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庄严大方的大金瓦殿在阳光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殿的檐口装饰着镀金云头和滴水莲花瓣,飞脊上安有宝塔和火焰掌。殿的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是琉璃砖墙壁,二层有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着,殿内悬有乾隆御赐“梵教法幢”金匾。

在大金瓦殿前,有许多信徒对着大殿磕长头,只见那松木地板上,被手掌、膝盖和前额磨出一道道印坑,信徒们嘴里喃喃地念着听不明白的佛经,每念完一段经,就双手合十,双膝跪下,前额磕在地板上,反复着这套机械动作,也不知磕了多少次,脸上满是汗水,依然虔诚地念着,跪着,磕着。

这种全身匍匐的磕头方式叫做“五体投地”,是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头来报答。远来的信徒自带干粮,白天在寺院还愿,夜间就近住宿,每天不停地跪拜,一直完成规定的数目,而且每次的间隔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否则前面的累积数都无效,得重头再来。

弥勒佛殿是塔尔寺最早的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飞檐斗拱,精雕细刻,彩饰花,粉金绣文,形成回廊殿。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坐像,佛像左首为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的灵骨塔,右侧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根本上师沃赛嘉措的灵骨塔。右侧柱上端挂有三世达赖赠给塔尔寺的文殊菩萨像、胄等物。

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为九开间,实际上室内只有三间,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菩萨殿、宗喀巴殿。狮子吼佛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殿内的狮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在旃檀树叶上看到的形象。文殊菩萨殿中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侍分别为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宗喀巴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左右两厢的坐像分别是他的两大弟子和三世、四世达赖。

九间殿前的院子被称为社火院,除了平时被寺中喇嘛用作辩经场所之外,每逢重要宗教节日,还在这里跳宗教舞蹈。舞蹈的内容多取自藏传佛教教义,还包括一些藏族的民间传说。每逢这里举行活动,信徒都纷纷赶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达赖遍知殿也称三世达赖灵塔殿,是为纪念三世达赖而建的。明代万历十六年,三世达赖赴北京途中去世。两年后,塔尔寺僧众为纪念他,特地以他的灵骨和明朝赐给他的供斋物作胎藏,修建了一座灵塔,并为灵塔修建殿堂。

在酥油花陈列馆,我看到了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酥油是青藏高原牧民用牛奶提取的油脂,柔软细腻,可塑性强。酥油花是藏族独有的捏塑艺术,用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植物颜料捏塑而成,取材于佛经故事,有人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

关于酥油花,传说宗喀巴大师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以表敬意,当时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花朵,供在佛前。于是弟子们纷纷效仿,渐成风气。很多黄教寺院都有在宗教节日制作酥油花的习惯,但以塔尔寺的规模最大,也最出名。

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非常艰辛,制作必须选在冬季,由于酥油温高便会融化,作坊内不能生火,制作时若手温升高,就要将双手浸入冷水中降温。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许多僧人愿意不辞劳苦地塑造,有的僧人为了能在佛前供奉一株酥油花而冻坏手指。

吉祥行宫是塔尔寺行政事务总法台的居住处,达赖、班禅来塔尔寺讲经都居住在此。康熙年间,第十六任法台将此行宫改建成一所四柱三进院落的藏式精美建筑。乾隆四十二年,乾隆派人为此宫修建了宫墙、华门、牌坊,并赐名永慧宫。

近三个钟头的游览过去了,该告别塔尔寺了,不知怎的,心中竟有了几分留恋。我一边往外走,一边把这偌大的寺院变成底片,贮存在我的记忆中。当迈出寺门时,我的思绪还在一片恍惚中,仿若从那一盏盏昏暗的酥油灯里,渗出一种生生世世的信仰,在游丝般的灯火中,永不熄灭。

注:在参观塔尔寺时,由于不能在殿堂内对佛像拍照,许多照片都是在室外拍摄的,照片与文字会有不相符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