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前有所稽,后有所鉴 ——北京市方志馆,全方位了解北京的好去处,还配有专业的资料室

 心尧九十八谈 2021-09-30

第252篇

【心尧爱北京】

之前写过一篇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的文章,在那里可以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样貌,也能了解我们的北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文章的详细内容可以点击这里《用上帝的视角看北京,在巨型沙盘上找找你的家 |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而今天来到的这座北京市方志馆,从另外的方面与角度对北京城区、郊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

(需要提前预约,免费参观)

如果把规划展览馆比喻成一个人的工作经历,他从事过哪些职业、就职过哪些公司、怎样一点点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那么方志馆便是这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

他的生活、求学、工作、社交、情感、健康……全方位、多维度地将这个人具像化,有血有肉地站在我们面前。

北京市方志馆就在东三环边儿上,位于首都图书馆的院内。您要是来这儿,还可以顺便溜达一圈儿不远处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方志馆一层没有展厅,是个挑高的空间,正面墙上是一副巨大的錾铜北京浮雕。主题墙高和宽均为十米,借鉴了中国古代旧志舆图的设计形式,以“山、水、城、线”为四个主要元素,展现了北京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积淀。

这幅图最核心的部分是古代北京城市演变图,依次展现了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

来到二层,是《北京地情展》,也是唯一可以参观的展览。入口处设计的很漂亮,馆内灯光配合幕墙的色彩,一下子固定住我们的视线。

透明玻璃后面是整整一面墙的《北京地方志》,各个年代、各个版本,很震撼。

【地情】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名胜古迹、大事记、人物记等都属于地情资料。

地情展一共分为七个单元,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地介绍了关于北京的知识。如果您热爱这座城市、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非常推荐来这里看看。

第一单元:自然环境

北京地处地球表面最古老的陆地之一 —— 中朝地块上,该地带在30多亿年漫长的自然演化中经历多次重大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复杂的地质构成和地貌形态。

2000余米的海拔高度差和其他地理位置又造成了复杂多变的气候与水文环境,并形成复杂的土壤构成、多样的植被区系成分和丰富的生物物种。

第二单元:城市变迁

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西周初年,有燕、蓟两个封国,秦汉后为北方重镇。

辽升幽州为南京。金改中都,开启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元初于中都东北另建新城,称大都。

明代始称北京,经几次改扩建,最终形成凸字形形制。清至民国北京城变化不大。

1949年后,伴随城市发展,首都北京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逐步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馆内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并且所有设施都是完好可操作的,维护得不错。

第三单元:建置沿革

北京地区的行政建置始于周初,武王封建天下,燕、蓟为封国,这是北京最早的两个行政建置。秦完成统一大业后,于全国推行郡县制。

自秦至唐,北京为蓟县,但作为北方重镇,历代的郡、国、都督府、总管府等上级建置始终以北京为治所地。

正因如此,晋至五代、慕容儁、安禄山、刘守光都曾以北京为都,建立以燕为名的割据政权。辽代升幽州为陪都,号南京。金代正式定都于此,改称中都。

由金至今,除短暂时期外,始终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作为都城北京的地方行政建置主要设府县两级,职级高于其他府县。

第四单元:人口

北京地区是华夏民族发源地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70多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地区官方的人口统计始于秦汉, 其统计制度一直延至清末不改。统计数字主要为人丁数,不是人口的实数。

现代意义的人口统计始于清末。民国以后人口统计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伴随北京城市地位的调整,北京地区的人口数量构成曾发生几次重大变化。1949年后,为保证北京市建设发展需要,大量外地人口充实到北京,人口数量激增。居住民扩充至56个民族。

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外籍人士和流动人口也大量增加,成为北京人口的组成部分。

第五单元:经济建设

约1万年前,北京地区出现了畜牧业。约7000至6500年前,出现了种植业。约4000年前,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聚落。战国时期,蓟城已有冶铸、纺织和商业。

据《契丹国志》记载,辽南京“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元、明、清时期,手工业作坊发达,商业繁荣。清末出现了近代早期工业,民国期间,连年的战乱使经济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北京经济向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六单元:文化事业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这里人文荟萃、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科技、教育和各项文化事业发达,文化活动频繁,文化交流活跃。

全国最高等教育学府、最权威研究机构与艺术团体都设在北京。很多著名的学界泰斗、科技精英、艺术宗师都在北京进行过广泛的活动。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处于引领全国文化发展的前沿。

(同文馆聚珍版《星轺指掌》3本)

第七单元:方志编修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资料性文献。修志是各级政府的官职、官责。

中国最早的志书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图经和地记。留存下来的府州县志近万种,约占中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北京现存的旧志有百种千卷。

推荐大家参观完二层可以去三层的阅览大厅看看,这里是方志馆的资料室,主要收集了地方志书、年鉴及北京地情资料书。分为“三区四库”:电子阅览区、休闲区、开架阅览区、古籍库、密集I库、密集II库和综合书库。

大厅里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可以查阅资料、记笔记,但是不允许带自己的书过来上自习。

需要专业资料的朋友们可以找前台的馆员,非常耐心热情,会帮你从库里取书。

最后提一句,方志馆的电梯很美很用心。

右侧所书:

“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

—— 宋·郑兴裔《广陵志序》

左侧所书:

“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苏秦所谓「天府有二之国」,杜牧所谓「王不得不可为之王之地」。”

—— 明·孙承泽《天府广记》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