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是教学的唯一源泉

 陈林细谈教育 2021-10-01

最近参加一次无生课堂活动,亲身体验,感触很深,无生课堂最大的好处是给执教者带来情境感,带来自己在常态课中最常态的感觉:爱,不爱,一般……在演课的过程中,我突然就感到,我如此深爱着那课堂!

是的,课堂是如此的与生活紧密联系啊,但有时我们却为了传授所谓纯粹的知识而忘记了这样的关系。学习《白鹭》,我们就光顾着欣赏白鹭的美,光顾着感受这篇课文的语言美了,而其实,“能够接着一件事物表达感情”这样的理念往往会被我们忘记。是啊,郭沫若能够通过白鹭表达一种对乡村田野飞鸟的爱,我们又怎样能够通过一件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呢?”《桥》这篇课文表达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信仰对党员所散发出的强烈的光,我们往往会只对老书记和他儿子表现出来的对党的信仰的忠诚而感动,而忘记了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党员你正是践行着这样一种“无我”的精神,不畏强险,舍身就义!

我们真的不能忘记了生活,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因为,语言就是为了表达生活而存在的,如果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生活,而只存在于文学语言中,那么我们将失去学习语言的价值。比如,这两天有一位中国好人,一直在跟我商量在学校建立红色纪念馆的事情,我立即就想起了诸多的楼、塔、桥,以及为他们撰写的文章!《登鹳雀楼》《岳阳楼记》,是的,楼、塔、馆、所的建立都是意义深远的事情,我们应当用很美的言辞记录下来,并抒发自己的感怀。

语文,永远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昨天,我在说课的时候,特地强调了“思维”的作用,现在很多小孩子的文章,基本上无思维可言,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文章没有生活可言,他们都是在大脑中想象着一些事情,然后将这些事情串联成一个意思,让我们感到,他们仿佛在细细地感受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生活,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我昨天说课的内容是关于思维的。课前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有一句公益用语叫作:“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句话有问题吗?“学生”慢慢感到了问题:谢谢一个人,一定要以认不认识为标准吗?

是的,其实,一位语文老师爱不爱语文课堂,我总感到,首先是要以他爱不爱生活为依凭的,当然,以为数学老师爱不爱数学课堂,可能首先也要以他爱不爱生活为依凭。一切学科,一切科学,首先都是以生活为依凭的,倘若我们在空中楼阁教知识,那么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永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莫大的悲哀。我也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将形而上的知识与形而下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但,这恰恰是我们做老师的,所需要的本领!是的,我们的教学,永远都不要与生活隔离开!

是的,生活,永远是教学的唯一源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