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初探(原创)

 桃都舍得 2021-10-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初探(原创)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向学生展示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它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多样化发展。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但是哪些资源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又如何拓宽课程资源,是我校在实践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到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人格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我校将自然、社会、劳动、科技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探索适合我校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在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几年来,在市处教研室的有效指导下,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在自然中学自然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在研究“粮菜水果知多少”这个问题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植物园、社区、村对中分别去了解粮食、蔬菜、水果的生存环境,观察它们的生存状态,使学生们对自然与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大自然中他们分清了粮食、蔬菜、水果,认识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中蕴涵无穷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大自然中参与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

在社会中学社会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会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在东区便民市场,我校六年级二班的学生正在采访菜农,了解蔬菜的品种。同学们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提出了不少话题。通过这一个个的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摄像、查阅资料,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知道了城区乃至家乡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激发起对城市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自由度,既让孩子们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活动方式,也使孩子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形成作为社会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

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社会有了更充分的感性认识,培养孩子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这是给孩子们的最大的财富。

劳动中学劳动

劳动是一门重在实践的技术型课程。传统的劳动教学因场地、器材紧张,常常忽视或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是面对书本学习,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劳动知识,却无力面对真正的劳动。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出路。为此,我校筹建了劳动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真正协调发展起来。

劳动实践基地的创设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我们把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对于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凡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内容,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我们把劳动、科技、自然教材中凡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后,用上半天的时间进行活动。如为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蔬菜的来历》,我们把学生带到了位于城乡路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中,让学生在示范园中认识常用的小农具和各种蔬菜,并且每人选择一部分农具进行实际操作,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习种葱,面对这些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能遇见却又显得那么陌生的“葱”,孩子们拿在手上看了又看,种植的过程显得那么笨拙而又辛苦,但是,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以劳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有同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延伸到课外、校外,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

在生活中学生活

现代生活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应有的生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人生观念,使学习时间由青少年延伸到人的整个一生,使学习场所由学校发展为整个社会,使学习成为学生维持生计和创造新生活的手段。显然在这一生活教育的背景之下,必然要以“以人为本”的宗旨来实现生活教育的全过程。必须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使儿童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导入其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儿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我们的生活教育,首先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结合,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现代生活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总之,生活教育要求我们把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融进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解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理解不言而喻。

在研究中学研究

当前,根据小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规律与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及其正迁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现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我成立了“通达小学小神童论坛”。在确定研究内容时,我发动全校同学进行了研究选题申报,然后将各班学生报的选题进行归纳,再把选题下发给全校同学,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研究合作伙伴,从而使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一组,共同研究同一专题。内容涉及动物、植物、环境、天文等许多方面。每个研究组设立了组长,聘请老师或父母亲、亲戚朋友担任研究辅导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给孩子们作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如何做观察记录,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辅导。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他们最早的科学研究。

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为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过程取向,因此它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例如,学生在进行“环境污染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摄影,摄像,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取样实验,需要设计改良方案,写出倡议书等,这些工作便需要具备这些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教师的指点,如摄影技术,信息技术,自然实验,写作指导等。同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

无论课程资源来自于哪一方面,我们力求的是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使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兴趣中学习,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凡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课程资源,都应当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我们的课程。我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