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如何理解“大象无形”?既然“道隐”那又如何见道呢?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03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大象无形。此句破形执,形执是眼执中最严重的一种。世人说“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形(象),无形无象则不可见。凡夫知牛马为象,知大象(动物)为象,不知虚空法界为象,此谓大象。

凡夫之象皆有形,因凡夫之象从肉眼出。圣人用心若镜,能见无象之象。有生于无,无为大象,凡夫不见,老子甚为叹息。

有之以为利,凡夫只从利上下功夫,无利则不见。无之以为用,凡夫知手之有用,不知虚空之有用。绘画中,拙劣的画徒只知画景物,而画家知道留白更有价值。只有景物,没有留白,就不是一幅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有是景物,无是留白。无之以为用,留白的价值是景物所无法替代的,再美的景物也无法代替留白的价值。凡夫只知道有的价值,就像画徒只知道画景物一样愚痴。

文章图片1

老子一部《道德经》以无立论,知无则见道。有生于无是见道的真言,但凡夫又会对无轻轻放过,当做一个词语,不会深入领会,对无深入观察,要像对有一样观察。不然老子的妙法也会淡而寡味,不会触动心灵。

王弼注《道德经》,正是因为其中以无立论,打开了智者的心灵世界,所以王弼注解都透露无的无上妙用。世人的心被有捆缚得透不过起来,老子的无让世人的心呼吸到清新空气,心灵一下奔放起来。

文章图片2

大象无形,是对无的进一步开示。三道三德一真五大,都是对无的深度开示,对治凡夫的眼病和心病。心有病,眼必然有病

凡夫的眼病是心病引起。牛马象这类小象能够看见,但比它们大无数倍的大象却看不见,眼睛怎么啦?孟子问:“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合理吗?眼睛的特点是见大比见小容易,见舆薪比见秋毫之末容易。但真正的大象却又看不见。

凡夫喜欢大,赞美大,却不知真正的大。叶公喜欢龙,家里画的到处是龙,但真正的龙出现了,他却吓坏了。这就是叶公好龙世人好大,却不认识真正的大。宇宙虚空法界看不见,无形之大象看不见。一句话,世人的肉眼认识能力实在可怜。世人把自己稀有的人生由肉眼来导航,肯定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

文章图片3

一个大字,彻底检验了世人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世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完全自信,但一个大字面前,都阵亡了。老子用一个大字,就是试金石。所以大是道的第二个身份。

在四十五章,老子再次开显五大: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愚,大辩若讷,都是具有颠覆力的。

第三段经文: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隐,无名。

此句经文统括三道三德一真五大,道“隐”,世人的眼根感官无法得见。“无名”,世人无法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感知和命名。哪怕是世人有十官百官都无法触及“无名”的道。

道隐藏的太深太深,感觉器官是探测不到的。但对于获得内明心的大宗师来说,道正是如黑夜的明月高挂当空,玄照中犹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般清晰可见。

文章图片4

夫唯道,善贷且成。

贷是救急,善贷则救永远之急,一劳永逸,这叫善贷且成。施恩有恩德,救急的恩德更大。

王弼注:“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足以用终德,故曰善贷也。”

此章老子是唯一一次把修道士团体的修行分类宣说出来,目的也是激发修行人遵循三士道逐级向上完成修学道业

《道德经》以“无”立论,得一章三要义是“合、无为、与无合”,合就是有与无合。有代表此岸,无代表彼岸,此岸与彼岸合才能得一,才是证悟者所见的得一,得一是有与无的不二境。入不二境,是妙中之妙,众妙之门。最妙的无过于有与无合,这样宇宙和生命都可以获得深度理解。

有生于无是《道德经》的第一妙法,令“下士闻道,大笑之。”但上士闻“有生于无”的妙法,心性顿开,勤而行之,得大欢喜。

文章图片5

此章是深度解说上章“有生于无”和“反者道之动“二大妙理,因此应该与上章结合起来领会。

经文争议:

帛书《道德经》“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到底是“晚”还是“免”?高明等学者认为是后者,此句应作“大器免成”。此是错会老子经义。韩非用楚庄王三年不视事,“不早见示,固有大功”来解“大器晚成”(喻老篇),与“大器免成”无关。楚简作“大器曼成”,曼正是慢的借字,与晚意同。《后汉书·马援传》:“汝大器,当晚成”,意义明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