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不仁的内心叩问(3)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03

经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屈就是穷尽,这个大熔炉虽然中间是虚空的,但生生不息的能力不会穷尽,万物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大熔炉产生出来。老子在玄同大定中觉照了这一幅奇妙无比的景象。

第4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的造化力真是不可思议。世人都知道自己是父母所生,以为已经找到最终答案。

老子问:“父亲还有父亲,谁是第一父亲呢?”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天地是个大熔炉,虚空中造化一切,第一父亲就是虚空。这令人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老子的以观其妙就是这个意思,妙就是不可思议,我们要相信不可思议。

天地大熔炉确实不可思议,不承认这一点就是真正的愚者。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发展,但真能制造一个你自己吗?古代的技术无法实现,今天的技术还是无法实现。我们对“我自己”有多少认识?可以说完全不认识,但我自己已经活生生的存在了。这就是不可思议。

文章图片1

第3段经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已经宣说不言之教是最高深的教法,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语言不能见道。多言与不言之教是对立的,所以说“多言数穷”。

文章图片2

《庄子》中轮扁告诉齐桓公他所读的圣人书不过是垃圾,因为圣人的道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像自己斫轮的技艺一样。

庄子又用脚印与鞋设喻,告诫世人别把脚印误作鞋子,就是阐述语言文字和道(圣人内心所悟)要区别开来,这样的区别很重要。

凡夫都有见道的渴望,但必须从理解语言文字和道的区别开始。世人把语言文字当做道,不打开自己的深意识——觉性,不进行实修,这样就会数穷,后人说这是黔驴技穷。领悟道能够从虚空中产生万物,也就是无中生有,这就是不可思议的造化力。

文章图片3

领悟了道的不可思议的造化力,凡夫也获得了不可思议的造化力。在悟道的过程中,真是法喜充满,造化力大增。造化力是高级的创造力,所以悟道能够大幅增加创造力,尤其是绘画、音乐的创造力。

“不如守中”是“多言数穷”的另一条道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言是山穷水尽,守中是柳暗花明。这是深意识——觉性的开启。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经典《中庸》以中为基石,隋朝文中子作《中说》,印度传入的佛教有马鸣所作的《中论》,都把中作为根本义论述。《道德经》也重视中的概念,但只出现一次。守中就是守住自己的真心,即严遵说的无心之心。

文章图片4

中道哲学是老子开创的。守中必须有强大的定力,实修功夫达到极高的境界,对自己的意念完全能够掌控。一念不起,无念为念。慧能禅师《坛经》告诉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入玄同大定,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守中。佛经中言语道断,孔子说目击道存,离文字相,打开众妙之门,得到真实的境界。道从虚空中造化万物,无休无止,凡夫怎么知道呢!

理解了后2段的经文,本章第1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经文含义也增添了新意。

刍狗是万物的代表,都是从虚空中造化出来。既然从虚空中造化出来,就与人的情感完全不相同。仁是人的情感,不是虚空的情感。

王弼注“玄德”是“有恩无主”,非常精准。创造万物和人类的大恩大德是存在的,但世人感觉不到恩主在那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二句句型虽然相同,但含义有不同。人扎刍狗为祭祀法物,人本身又是天地造化的,因此刍狗是二次造化的。万物是一次造化的,人并没有加以造作。

文章图片5

为什么又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呢?庄子给出了解释:“至德之世,不尚贤——相爱而不以为仁。”

《庄子·天地》最理想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会自动相爱,但不是出于仁的意识,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仁。父母爱孩子,甚至为孩子牺牲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爱,完全出于天性。庄子又说:“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人无意识般的帮助同类,根本不当做恩赐。有意识的爱和仁是不完美的,无意识的爱和仁才是完美的。

文章图片6

老子说圣人不仁包含了这一层境界。儒家提倡有意识的爱和仁,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和仁走不远,与无意识的爱和仁功德不可同日而语。无意识的仁和爱是大仁大爱,是上德;有意识的仁和爱是小仁小爱,是下德。王弼的有恩无主正是这个意思。

老子的大同社会和孔子的大同社会有一致的内容,也有不一致的内容,无疑老子的大同社会有更高的目标,也正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老子第一章宣说的玄同思想一步步展开。

《道德经》第5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语让人痛苦不堪,总算有所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