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圈怪象:文章作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样样精通?

 侯不潇爽 2021-10-03

论述文 | 写作圈怪象:文章作者们为什么就不能样样精通?

作者 | 小侯



文章作者,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无论是写什么文章体裁的作者,均囊括其中。

这三大类型分别是:纯文学类作者、资讯类作者、应用文作者
其中,纯文学类作者又可以细分为主攻诗、词、对联的,主攻小说的,主攻散文的,主攻故事的。
资讯类作者可以细分为写正规新闻资讯的,写时事评论、影评、娱评、乐评等各种观点评论类的。还有一些专门写“吐槽”生活类琐事的“口水文章”的。另有一些专门写他们所谓的“经验教程分享”类文章,但写得毫无深度的,也只适合归类到此信息类里。
应用文类作者,以律师和法官为主,还有一些拟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各领域工作人员。

这三大类型的作者之间,一般又互不相通,都是你不懂我,我不懂你,极少有样样精通的。
更有意思的是,几者之间还存在你瞧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现象。
看不起其它类型的作者,主要表现在纯文学类作者身上。


素材源于网络


纯文学类作者


主攻纯文学的作者,他们大多数眼里只有文学,一般不懂资讯类文章,也不会懂什么应用文。提到写作,他们只会满口文学,在他们的写作世界里不会有其它类型的文章。

这现象,从很多以写作教练或写作老师自居的人写的经验教程目录里即可看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在介绍文学的写法,在他们眼里,写作等于文学,文学等于写作,不会有别的。然而,却很难看到有学员提出质疑。
甚至还有的人把写作、文学、小说三个概念划上了等号,以为写作等于小说,写作等于文学,文学等于小说。从一些写作培训班的写作教程目录里就能看到,他们开口便是“教你写作”“教你塑造人物”等,却从不见他们明确地说“教你写小说”“教你写散文”“教你写故事”。也没见他们的学员提出过疑问:“写作一定得是文学吗?写作就一定得是小说吗?”亦或是:“文学必须是小说吗?”
他们平时无论写任何文字作品都会采用小说的手法,因此除了小说,其余体裁全都会写成四不像。
(这类例子,大家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就不在这里发反面例子了……)

配图源于网络


这类纯文学作者,如果让他们写篇评论类说理文章,他们通常会写得不伦不类,通篇都在抒情,写得像散文,各种修辞手法乱用,主观色彩极强,写得毫无说服力,也不懂得找佐证。[1] 这类现象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即可见到。
但是,他们一般自我感觉良好,你如果和他们讨论起某位资讯类文章大师,他们会以一副不屑的态度答话:“他是文章作者?呵……。”并自我标榜为小说等文学作者,表示该大师和他不是一个级别的,写文章的作者属于他瞧不起的范畴。殊不知,文学类文字作品不也都是文章吗?一切文字作品不都是文章吗?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又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人?这种情况,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遇到过。
要说写诉状一类的应用文,又有几个纯文学作者不需要请律师,自己就能写的?

素材源于网络


此外,纯文学类作者里,还有主攻诗、词、对联的,这一类作者通常自我感觉更好,优越感更强。
尤其是在各个相关网络论坛里,各位看官自己搜索一下即可见到,有很多诗词对联作者骂人的时候,喜欢用诗、词、对联去骂,还挑衅对方:“有本事你也用诗词对联骂回来呀。”可见这类作者的优越感强到了何种程度。
但这类作者,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连基本语法结构都搞不懂,只是他们加上格律框架写诗、词、对联时,一般人看不出来到底有没有毛病而已。
其实他们抛开格律之后,写点别的东西,他们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满篇都在犯各种低级错误。

配图源于网络


在某论坛的诗词板块精品区里,随手打开一些教程帖子即可看到相关例子。

有的帖子作者,将不讲究语法的语句一概称为倒装句。其实并不是不讲究语法的语句都算倒装,倒装句也是要讲究语法结构的,而且倒装还是一种修辞手法。

真正的倒装句语序一般分为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数词倒装等,而不是乱七八糟地堆砌一些读不通的句子都算倒装,也不是倒装句就算是不符合语法。[2] 可是,几十万人的论坛里,居然就没有一人站出来给他纠正,而且这样的帖子还被版主加了精品。

某论坛里的诗词教程帖子截图


当然,我也并不反对在诗词中讲究语法自由。王力先生也曾说过,在诗词中应讲究语法自由。[3]

但这不是完全不懂语法结构的理由,这些“诗人”不懂语法的毛病常常会在其它体裁的文字作品里暴露无遗(例如他们平时写的诗词教程帖子),写得满篇都是病句,除了语序问题,词性、词类上也在乱用。

某论坛里精品区的诗词教程帖子截图(红色字体为本文作者小侯标注


资讯类作者

主攻资讯类文章的,又大多数不懂文学。

这类作者,以模仿官方媒体报道新闻的腔调那一类自媒体作者最为典型。他们习惯性平铺直叙,口语和书面语也分不清(他们一般会把口语和书面语理解为文言文和白话文),该用书面语的地方,满篇都是口语,该用口语的地方却又用着书面语,这也是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这类作者自然就谈不上懂文学了。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他们除了语气上习惯性模仿媒体的新闻报道,还模仿不到位之外,内容上也大多是复述媒体已报道的消息,还常会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的原创真事文章。”刻意强调是原创和真事,并引以为荣。
但这样复述人家报道过的消息,毫无新的信息以及知识输出,这算得上是你的原创吗?尽管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样复述别人的内容,在道德层面上来说,也算抄袭。可见他们连什么是写作都没弄明白,更别提了解文学,或者会写应用文了。
他们如见到别人的文学类文章作品成了“爆文”时,又喜欢嚷着“大佬指教一下”。可是,你完全不去了解文学,连别人的作品类型、体裁和你复述媒体新闻是不是一回事都看不出来,让别人如何从头指教?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很多次,相信其他文学类作者也遇到过。

配图源于网络


其余还有一些评论类文章作者,我也把他们归类到资讯类作者里。
评论类文章作者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每当提及写作就是评论社会热点事件,或倾吐生活琐事,很难见到他们的艺术性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官方媒体记者,除了新闻资讯外,恐怕也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文学。这问题在我的《我不写新闻,我写的真人真事文章不是新闻,新闻和文学是有区别的》一文中详细地说过了。

配图源于网络


应用文作者

主攻应用文的,例如律师和法官,他们他们当中有很多都不懂文学,也不懂资讯,写首诗都是口头语凑韵,毫无构思的流水账,还押着仄声韵。
不过说来也奇怪,喜欢诗词的律师还比较多,在各个聊天软件随便添加一些诗词交流群都总会遇见律师。但他们发到群里的作品,群友们总会忍不住评价“打油得很一般”。

经常找网友交流诗词的人都知道,这圈子里经常都会遇到律师,但他们大多数都确实只玩打油诗。偶尔还会遇见法官。他们喜欢是好事,可是不见他们肯下功夫去学习。

(下面截图上,我当时并不是存心想揭他的短,而是想和他交流。谁知他好像有些难为情,没有作答。由于考虑到版权问题,就不在这里展示他的完整作品了,仅展示、引用他一句。)

群聊截图


去年我还看到某院的官方公号发表过一篇评论类文章,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平时都是写应用文为主的他们,突然要发一篇评论类文章,那就真有些难为他们了。
我见他们开篇就硬凑了一句对偶句,显得还有些艺术气息。但是,对偶句后面的风格就完全接不上了,突然就中断了,后面整篇都是平铺直叙的应用文风格。这让我这个读者都看得感到有些尴尬。
当然,他们写应用文的经验,可能就不是我们其他人可比的了。

配图源于网络


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都有它各自的特色与用途,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各类型的作者之间自然也没必要相轻。如果要去分谁高雅,谁低等,那只能说明是自己无知。
当然最好的还是做一位全能作者。会写多种类型、体裁的文章,对于提升写作功底也有很大的帮助。
虽说术业有专攻,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但各种类型的文章之间,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要弄明白各种类型、体裁的常识其实也并不难,然后再逐步提升即可。
就我自己而言,目前我也写过资讯类、文学类以及应用文。文学类写过记叙文、故事、诗歌、对联、散文,填宋词也没有问题,就小说暂时没有足够时间尝试;资讯类写过各种评论类体裁,也尝试过纯粹的事实消息类文章;应用文类,我自己写过诉状一类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应用文。我虽然不敢说自己每一种都写得很好,也不敢说自己今后一定能成为全能大师,但起码已踏上了成为全能大师的第一步。

古今很多有名的文学大师都是全才,各种文章体裁都擅长。说远点,有苏轼、欧阳修等;往近说,有鲁迅、胡适、郭沫若、矛盾等。我们应该多向他们学习,少做毫无益处的相轻之事。


参考文献:

[1]黄叶. (2020). 论述文写作应突出文体特征. 文学教育(上)(10).

[2]张劼. (2012). 古汉语倒装浅论. 作家杂志(02).

[3]王力. (2016). 诗词格律:插图版. 天津人民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