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

 静波笔记 2021-10-04
本节第一部分讲汉代政府组织。

作者从皇室与政府、中央政府的组织、地方政府组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四方面来讲述。首先皇室与政府二者分开,所有一切实际事务归属与宰相,宰相才是实际政治的领袖,即皇权与相权之分。其次中央政府的一切组织也属于宰相,均对宰相负责,宰相对皇帝负责。然后地方政府为郡县制,为地方长官负责本地一切政事。最后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现在对地方长官的领导,地方上的事务只需向中央进行报备,中央进行督查,而中央对地方的具体事务不直接干预。

读了这一部分就很困惑。

皇帝与宰相到底是何关系?宰相对一切实际事务负责的权力有多大?如果全部由宰相负责,那皇帝的权力岂不是很小?如果宰相对一切实际事务负责的权力的根基是皇权,那有谈何相权?权力就这么多,相权大了,皇权就小,反之一样,那么这种制度又怎么会出现?

当然反过来一想,历史就是如此,汉代的政治制度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是这种而不是另外一种,谁知道呢?我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制度,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人事与社会的影响。不要试图去假设,而要考察这个存在的事实产生的影响,在历史中的意义。

第二部分讲汉代选举制度。

汉代选举制度从开始的不定期推荐和特殊人才需要推荐,到后来的举孝廉。这套选举制度有什么说的呢?只能说为后面的门第世家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讲汉代经济制度,也就是赋税制度。

汉代税赋得失作者也考察了,即称得上“轻徭薄赋”,但是汉代土地私有,允许个人间土地进行交易,致使土地兼并之风不绝,而轻徭薄税也只针对自耕农及有田产者,而佃租却超过赋税,政府给出的优惠,绝大部分好处都被大地主拿走了,因此就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

第四部分讲汉代兵役制度。

汉代兵制为全面皆兵,兵役主要三种,一是到中央军去服役,一是去边境戍边,一是在原地方服役。去中央服役则什么都不需要准备,来回路费,服役期间吃喝均无政府承担,为期一年,而戍边则需自带甲胄粮草,不过三日即可,地方服役更简单了,每年秋天操练一次,为期一月。总的而言这三种部队都可以算作汉朝的军队。

第五部分讲汉代政治得失。

第一,皇权与相权分开,皇帝之外有宰相,二者之间有一定制约。但同时二者之职权又无明显界限,就造就后世皇权与相权之争。更为重要的是,宰相这一政府实际领袖职务的设置,作为中国古代的贤人政治理念的现实寄托,为读书人或者贤人提供了一条修齐治平的现实通道。

第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简单,各有职责,特别是地方上层级简单,有极大的自主施政权利,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所以即使中央出问题了,地方上仍有拨乱反正的能力。

第三,人才选拔模式粗犷,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即后世的门阀政治。

第四,赋税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地方豪强。

第五,兵制简陋,但因其全民皆兵,战争潜力巨大。

思考:
有汉一代,诸吕之乱、七王之乱、外戚与宦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方豪强、古今经文之争、任侠之风等等这些与汉朝政治有何关联?多大程度影响当世的政治人事与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