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的力量

 圣明资料库 2021-10-04


心理学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认识思维。但关于思维到目前也没有定论。
也许可以简单一点,思维就是寻找现象之间的联结关系。
但我们也不太容易理解现象。现象被尽可能细分后,就是一张张静止的画面,就像照片。而建立联系,就好比是放映电影,原本是很多静止的场景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有了来龙去脉。但这个来龙去脉需要认知的加入才能理解。而这个“认知”就是关于“联结”的经验。
因为我们有“经验”,很多思维的过程被简化和省略了。这是好事,减少了我们的思维工作量。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了我们一代一代学习的知识。
但在我们的知识中,很多现象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了――事实上,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努力都是在简化这种关系。而简化之后最有效传播的方式是系统化、体系化,然后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这里就有了问题,或者说可能出问题。因为很多直接的联结关系被抽象掉以后,大幅度地省略了中间联结过程,而将环环相扣的直接联结变成了跳跃式的间接联结。就像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连续画面的电影,而是几张图片的幻灯片。中间的联结要靠脑补。
但传播久了,有些脑补成了空白,有些成了想当然。
而且,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只看到终点画面的情况下反过来推想起点画面――每个人就因认知(其实更主要是经验)的不同,而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起点”,并视之为“客观事实”。
当然,也有一种我们更常作的事情就是以当下的现象,推想未来的“发展结果”。人类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有以经验来建立由此及彼的联结关系的能力,而且,因为个体认知的差异,这种关系的建立也是因人而异――这可能体现在对过程的推测中,也可能体现在对结果的预判上。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能力预见未来,而只是在猜想,在蒙事。
虽然是蒙事,但“蒙”的范围也有限度,很多人分别蒙,总有蒙对的。一个人独自蒙,蒙多了也有对的时候。何况,我们可以通过对学习、多经历来改进认知,提高蒙事的水平,改进蒙对的概率。
还有一点,大家一块蒙的事情和只有个别人在蒙的事情,可能结果会有不同。因为大家一块蒙的事情,尤其是有很多人蒙出了相近“结果”的事情(共同预期,达成共识,英雄所见略同等等),那么通常有很多人会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和路径去调配资源。然后,大家就会惊奇地发现,结果真的一步一步向着那个方向去发展了――事实上,很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把资源调配到这个方向上来了 ,从而促成了这个大皆欢喜的“预期”。所以,被看好很重要,争取被看好需要多努力。(反身性原理。)
对此,我们应该庆幸,也应该清醒。人类理性不足呈现的认知缺陷,会有盲从倾向。一两个人的盲从并不要紧,一群人的盲从就很要紧,无论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都可能一蹴而就。(乌合之众。)
所以,做科研多半要避开人群密集的区域,做生意要尽量去人多的地方。同心同德同意同求,是极重要的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