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为何家会伤人》的一点思考

 新用户2049LCRG 2023-03-10 发布于山西

给这本书打7分,原因如下:第一,题目很有吸引力,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特别是对于刚刚因家受伤的人,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第二,书中开篇内容比较新颖且有深度,比如提出缘分是在童年时期修下的,缘分=“恋上”爸爸或者“爱上”妈妈、亲人之间难以理解是因为各自站在自己的现象场与坐标系等;第三,书中中间内容比较寡淡,从婚姻关系硬生生拽到了亲子关系,太多笔墨用在了讲述作者本人的经历,用以给大众传授“术”,个人认为这样的论述不够严谨,专业,说服力不强;第四,书中结尾部分有种精华的味道,点破了中国式家庭模式的弊端,特别是父母知识水平就低的中国式家庭模式的弊端,并且深刻揭露了“愚孝”的根源,婆媳矛盾的真面目等;第五,书中对于揭露的弊病并未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如加入一些案例,让大家看到转变的过程更佳。

读后感如下:

第一,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问题会看到事情的真相。如果你遭受了难以理解的事情,请在伤心难过以后用心理学追根溯源,它会让你放下评判的意识,以医生的角度去解剖事实的尸体,详尽地观察与分析病因。

第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有的现象场和坐标系,我们想要真正看到对方的现象场和坐标系,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现象场和坐标系,不评判,不攻击,以一个“无知的求学者”的态度去了解与观察对方的现象场和坐标系。

第三,保持觉知很难,但仍然要保持觉知地生活。情绪是认识自我的关键点,但我们不能活在情绪中认识事情与自我,我们必须要在片刻的情绪沉沦后跳出情绪去用觉知唤醒自我,从而阻断情绪的影响力。

第四,性格是一种关系,一种我与你,我与它的关系。我与你,代表着人与人的关系;我与它,代表着人与物的关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次次可以区分出“我与你”还是“我与它”的关系,所以会导致矛盾发生,阻碍不断,长期以往,所有的正确区分和不正确区分的事件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性格。由此可以得出,性格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认知。

第五,要形成并拥有自己的稳固的内在系统。一个稳固的自我内在系统会让你在社会洪流中发展出自我的生命力,活出自己的光彩。

第六,夏虫不可语冰。对夏虫,说雨;冰,留着与见过冰的动物交流。不要妄想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去填补一只没有见过冬天的夏虫的认知,当然,切不可嘲笑夏虫,尊重夏虫是你的素养。

第七,文字是治愈生活的良药。把事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时,事件的感性部分就已经得到了释放,理性也就回归了自我,事件也就回归了事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