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医舌诊

 铁毛l 2021-10-06

图片

摘要: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诊法的特色,舌诊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相关典籍、相对方药及脉学专著来说仍然较少。赵凤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此浅谈舌诊心得,与诸位同道共研习之。

本文文字稿内容可收听上面音频文件

图片

浅谈中医舌诊

作者/ 赵凤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垫江中医院

 
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望舌则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诊早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所提及,但观遍古籍,虽然舌诊作为中医诊断技能的核心存在,但实际关于舌诊的专著却十分有限,真正兴盛当是伴随着明清温病学派的兴起。
 
虽然目前中医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已经尽述舌诊之要点,又有李方祥、李玉宾等前辈论述,但在临床中又有一些新的体会,今略述一二,以抛砖引玉。
 
1、关于舌神
 
望舌神,实际上即是由舌的状态来考虑病情轻重,即是由舌的神态来考量患者的神气是否充足。而望舌神,其实不止在荣枯上看,在这一块实际还包括了舌态的部分,即舌头伸出后是否有颤动、萎软无力、难以伸出,或伸出显得僵硬板直。伸舌后颤动、萎软无力、难以伸出,多为虚证,常见于屡证、风证、虚劳等;伸出后僵硬板直多为实证,常见于风热袭脑、热毒内侵、痰气交阻等;此类往往预后较差,需要结合临床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具体变化,例如颤动、萎软舌虽然预后差,病情难恢复,但患者病情近期未必会急转而下;而难以伸出、伸舌僵直板硬,则很易病情继续加剧,需要根据具体临床情况谨慎处理。
 
2、关于舌质/舌形
 
病有轻重,舌质的变化反映长期的气血状态,故最易反映慢性病及其体质气血的变化。此处最为考验医生在临床上的观察能力及总结能力。教材言“舌形,是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等等”,其实若仔细在临床总结,就会发现,舌形上其实远不止如此。舌虽然是一整块肌肉,但在舌面本身是有高低起伏,以及胖瘦、宽窄、厚薄、松软、紧凑之分。
 
2.1 舌形断气血盛衰
 
2.1.1 舌体表面凹凸不平,其高凸者往往为实证,低陷者为虚证
 
若欲明了气血之详细变化,又当结合舌质质地而言。
 
① 舌体低陷,气虚者,舌体肌肉往往松软少力,伸舌难出,或同时见下垂,如舌边尖的下垂,舌边下垂主肝气不足,舌尖下垂主心气不足;或同时见低陷,如舌尖稍后处下陷,主肺气虚,舌中央处下陷,主脾气虚,舌根部下陷,主肾气虚。而舌质紧凑坚韧,虽下陷,然往往成如沟谷状,或在舌中贯穿舌根中部,因其质紧凑,故多候阴血精元不足,即多主任、督气血亏虚,患者多有腰背酸痛僵痛、椎间盘病变、男性病、妇科病等问题。需注意的是,此种为舌体下陷之象,非舌之裂纹,病机之处与裂纹有所不同。
 
② 舌体高凸,多候气盛、邪盛,可为食积、气滞、气亢,亦如上述不同部位候病不同,高凸者往往表现为舌体上下、左右不均等。临床还常可见到有舌高凸、低陷同存,并见舌质大部分松软、微有颤动,此类往往为气血不足、虚实夹杂之象。
 
③ 舌上裂纹,首主气血内伤,本质为气血不续接之象。可因急性损伤后逐渐表现出裂纹,亦可因长期气血虚衰、雍滞内乱而表现出裂纹,但临床上后者居多。临床上最常见于阴气不足、失于濡养而见裂纹,常治之法予滋阴行气,阴血得养,气血得通,则裂纹自然消失。气血续接不畅,除常见于阴气本身不足者,因阳气不通、浊气内盛而导致了舌裂纹者更多见,此种多与苔垢、厚、黏、滑腻或同兼舌胖大、萎软、颤动等同见。而裂纹位置常多见于中部脾土处,亦可见于舌根部肾区,两侧肝区与舌尖部心肺区则相对少见,此可能与舌边缘易气血不足,而不易雍滞,故当阴气不足舌边缘可见舌烂而边缘不光滑,而舌根部气血相对濡养较舌中、舌尖边缘更充足,故舌根部亦不易见裂纹。虽然舌根部不易见裂纹,但若有剥苔、裂纹者,必主下焦气血虚损较盛。
 
2. 1. 2 舌形紧凑多候气盛气滞或血虚阴虚,舌质松软多候气虚、痰饮水湿
 
① 舌形之中,常有一类患者,舌体胖大,伸舌满口,舌伸出后与两嘴角处填满,此处要细看舌质紧凑松软的情况,以及舌质柔软灵活与否。伸舌虽满口,但舌质柔和松软,多为痰饮水湿,虽然为痰饮水湿,但毕竟痰饮水湿因质地、部位不同,势必病情轻重亦有别:舌质胖大松软且舌面水光明亮、涎水张口欲滴多为水饮较重,且此水饮多为中焦脾虚、水气内停;舌质胖大而舌面黏液成丝,多为痰饮。但如舌质紧凑僵硬,甚则舌色深黯肿胀,多为邪气亢盛,痰饮水湿者易相与,邪气亢盛者则需慎重处理。
 
② 既有舌形胖大者,必有舌瘦窄者,有常见舌形如尖塔状,且此类舌易伸出,男性多见,舌质往往紧凑,此多主阴血不足且兼见气滞。舌为一整块肌肉,但是在临床上,常见舌边尖舌质肌肉紧凑而形成了舌边犹如轮胎样、裙边样的纹路,以及舌尖平如刀切或过于尖锐或如矩形有两角,此者意义皆有不同。边如轮胎样者,边为肝胆处,轮胎样者,为肝郁,此等气血变化亦如舌形所现,为压力自外向中间压迫,气血易上冲,故多主气郁易亢,此等轮胎样舌质亦常与伸舌长、舌形较窄并见,故此等治法亦是以辛味开散,苦味降逆为主,如柴胡剂。裙边样纹路,此等气血变化亦如其形,为气血欲舒展而不得,压力自上而下,形成了裙边团簇样的纹路,故为气血郁滞甚则瘀滞,患者亦多有抑郁倾向,此等治法如柴胡桂枝汤、桂枝汤等,需用辛温之药舒展气血,但此等样舌需与齿痕舌鉴别,齿痕舌质水嫩,所留纹路为齿之痕迹,而裙边样纹路多为肌肉紧凑故,故易鉴别。舌尖平者,需细看,此平为何而作,有水饮者,舌因水饮而留齿痕,此为切牙之齿痕,故舌尖平,但舌质必有水嫩之象,此亦鉴别,但需注意,舌尖处见齿痕,候多与心气行血不利、水气内停,但必须结合临床四诊情况来看。舌尖尖锐或圆钝如石(与舌体其他部位的舌质明显有别)多为心气郁滞,圆钝如石,又见舌色淡滞,则或为心胸处有痰饮。
 
③ 水嫩胖大未必为水饮痰湿,非必利水燥湿。看舌必分男女老幼,男性舌多厚大质韧、易伸出,女性舌多嫩薄窄、不易伸长,老人舌多苍老、色淡黯、萎软无力、颤动等,幼儿舌嫩软、色明且易红易水润易齿痕。这与男女老幼不同气血有关,男性主阳,阳气盛而足,气血得养,故有厚大质韧、易伸出;女性主阴,气血内收,血有余,故舌多嫩薄窄、不易伸长;老人年老体衰,阴阳俱衰,清少浊多,故色不明亮,舌多苍老、色淡黯、萎软无力、颤动等;幼儿为稚阳纯阳之体,清多浊少,体未长成,气血俱弱,故舌嫩软、色明且易红、易水润、易齿痕。此皆为常态。故幼儿为病,以其气血俱幼,清多浊少,水液足盛,故病易见舌体胖大、水嫩,少见苍老质韧,是以舌嫩、水润、胖大之患儿,慎不可过利水液,特别为风温及火邪为病,火热之邪搏于内,而致水液外渗外显,莫谓患儿泪目、舌嫩水润而多利水;见幼儿舌苍老、质韧则必明阴液大伤,急需考量是否增液补津滋阴。
 
2. 2 关于重症患者舌质及普通患者舌质的疑问
 
临床上很多预后较差的疾病,如各类癌症,慢性肾衰、心衰,肝硬化,心梗等等,其病虽重,但在舌上表现有时并不具有显著特异性。而有些普通患者舌质有明显问题,而在症状及仪器检测未见明显病变。对此等情况,经过临床经验总结,暂时发现此等重病患者,虽然舌上未见显著问题,但在舌质上多少有所端倪,如舌质淡嫩如果冻样晶莹润泽感,或暗滞如石,或苍老如牛皮。这或许说明,舌的质地状态较舌形(胖大、瘦薄)可能更具有判断疾病轻重的意义。如《形色外诊简摩》言:“舌质有变,全属血分与五脏之事”。
 
3 关于舌苔(舌苔反映病程多为短期)
 
舌苔虽分厚薄、润燥、滑腻,但其中仍有妙处可细寻。
 
3.1 看舌苔边界
 
舌苔边界过分分明,多主气郁,有表气郁,有里气郁。表气郁者,即为表证。表气郁者,舌苔多在近舌边尖处突然停止,有较明显的分界线。此类表郁多主风寒之邪郁闭表气,治多需发散风、寒。然需说明,并非表证必见此种舌苔,此类舌苔往往候表气郁闭较重。舌苔在内一般不存在边界,除非为剥落苔或者舌根部。剥苔见边缘分明,此需注意个人情况,比如有义齿、智齿,或者饮食习惯(一侧处嚼槟榔或吮吸糖果),可存在导致假性剥苔,虽为剥苔,但并不说明病情重。若见剥苔,边缘清楚者,多需慎重处理,多主胃气受损,剥苔分布部位不同候病有异,如舌中候脾胃气血损伤,舌尖稍后的肺区候肺气血受损,舌根候肾气受损。剥苔边缘模糊者,主胃气渐长,为佳候。暂未见剥苔呈边缘模糊性的增长(加重),理论上剥苔多为损证,或久虚骤重,或虚病渐重,伤及气之根(胃气),导致气阴被伤,故见剥苔。小儿稚嫩,气血未长成,骤病多易伤胃,气血未壮,五脏经络气血衔接不畅,不能传变(代偿),而致病邪盛于一处,伤及气阴,故骤病易见剥苔。
 
3. 2 看舌苔团散分布情况
 
① 舌苔呈散布,有类似于秃毛的毛毡,可以看到底层舌质,如柳絮样散列,此类舌苔主气虚,多易出现在舌尖边及舌尖稍后肺区处。如果此类舌苔出现在舌中,主胃气不足,需慎重处理。此种舌苔主候气虚,故可兼见有舌苔水滑或燥苔。如见舌苔虽然散布,但形成类似浪潮样涟漪样的团散分布,即为薄苔分布中有横向细缝,垂直于伸展的舌体,此多同见舌质色微红或暗红,舌苔或白或微黄或黄,此类主肾阴虚,多同见舌根部舌质下陷成坑,目前中青年较多见,多与熬夜、睡眠质量差、房事受损、胎孕伤身有关。
 
② 舌苔聚集,主候该处浊气雍滞。常见于舌根处苔厚浊聚集,主下焦气血雍滞,浊气内停,多同见舌根部下陷,或可兼见厚腻苔中带芒刺或裂纹或剥苔。此等样舌,需将腑气秽浊不通与肾气亏耗且兼浊气雍滞相鉴别,但仍有同存时,需在四诊合参上揣摩;亦常见于舌中苔厚腻或垢浊,主中焦气血不通或三焦邪气雍盛;亦有见于舌苔以竖条样在舌面左右并列从根部向舌尖分布,或贴近舌中线,或贴近于舌边,目前来看多主气滞,而致邪气聚于一处,类似于上文提到的舌质之舌边轮胎样的道理,不过既在舌苔,主病在卫气分,故治之多易变化。类似于此苔者,又有肝郁线、肝瘿线之说,以伸舌后白涎成沫列于舌两边近舌肝区处,主候肝郁、血瘀。
 
3.3 腻苔亦有多种
 
腻苔,顾名思义,以苔黏腻为特征,而以苔之水液多少、厚薄不同,又可再细分为滑腻苔、燥腻苔、黏腻苔、垢腻苔。腻苔多为湿浊、痰饮、食积,但滑腻苔可由脾肾阳虚或兼有气血外束之表证、痰饮内停而作;燥腻苔可为湿浊内盛、阳气化热伤阴生燥,而表现为腻苔干燥少津;黏腻苔多为脾胃湿热熏蒸、痰湿内蕴;垢腻苔则多是邪气内盛、不得外出,浊聚于内,多需芳香化浊兼通利肠腑、给邪出路。
 
3.4 苔色多以白、黄常见,偶见灰黑
 
3. 4. 1 虽黄苔主热,但临床万不可见黄色必以热证对待
 
人以中焦脾土为基,而土色为黄,土气不运,阳气化热蒸耗于湿土之中,则多见黄色,如汗、尿液之黄色。虽苔见黄色,如因寒化热、因郁化热、因虚化热(气血虚衰不通,邪气合阳化热)、因阴液不足阳气不得运而化热,此类必先以开郁运化气血为主,而非立即以清热之法治之,更何况又有脾阳虚衰或肝肾不足,气血浮于外,虚于内,虽苔作黄腻,若以苦寒治之,则苦性燥而更伤精血,寒性伤阳而气不运化,而病难愈。
 
3. 4. 2虽白苔主表、主寒,但万不可以此为无热证
 
脾胃蕴热,湿浊上蒸,苔厚但可色仍为白,甚则患者血分有热,苔色非必见黄,如苔白腻而舌质红绛或积粉苔绛红舌,可因血分蕴热,但因湿浊遏制内热,而致苔色不黄。
 
4 关于舌色
 
常见舌色为淡红、淡白、红舌、红绛舌、青紫舌。红主热,青紫主寒,但临床仍有例外之处。有一类患者,舌色常以舌尖部殷红如滴血,但舌面及两侧、舌下之舌色并非如舌尖样红,此类有因心阴虚、亦有心火盛而伤心肺阴气,但本身却又合并有肾阳不足,或下焦寒邪水气较重,或中焦雍滞、肠腑蕴热,以老年患者及急性发作性疾病多见,治当以审明标本,勿犯虚虚实实之过。舌色当明亮红润为佳,如见色黯,除寒、瘀之病,亦有气血本身不足,而复感热邪,邪热伤正,阳气不足以推行气血运行,故而色黯少华。
 
5 小结
 
古人言:“相不独断”,虽然舌诊为中医诊断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可全凭舌诊断言疾病的病机变化。临床上常见舌相、脉诊、面诊上对应表现病情病机有别,笔者认为此当为舌、脉、面诊断的角度不同,故在体现气血变化上亦有长短区别,在临床上则会出现舍舌从脉、舍脉从症等情况,如何在此取舍,一方面看共同表现,即是四诊皆有则病重,四诊单一表现,则可能为复杂病机或病势轻浅。另外,舌诊只属于诊断学,在治疗上往往并非是见此阴虚即用补法、见此气郁即用泻法,故还需明了气血性质势态变化的缘由,在此基础上再谋方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