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不知心归何处 2021-10-08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为什么中国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教人建立“信”?因“信近于义”,这“义”字,只有中国文化中才有的,这个“义”字,有两个解释,儒家孔门的解释讲:“义者宜也”。恰到好处谓之宜,就是礼的中和作用;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墨子的精神——“侠义”,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里“信近于义”的“义”,与墨子的“义”字,有相同之处,做人要守信,答应的事,一定做到,所以我们历史上有著名“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论语》中的子路也是这样的人,“言可复也”,守信的人,不可讲空话,讲了话必须恢复,就是讲了的话一定要兑现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礼貌的当中要恭敬,所谓恭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而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人恭敬不恭敬,表面态度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因此恭敬就是礼,就能避免招来无谓的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就是动机,中国文化:亲亲、仁民、爱物,“因不失其亲”,意思是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如大家没有衣服穿,我弄到了一件,先给我的父亲穿,父亲穿了给我穿,等自己多一件时,再给别人穿;助人的心行,由近而远,渐渐扩及他人,“亦可宗”,像这个样子,是可以宗仰,值得尊敬效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