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强大,是从停止精神“内耗”开始的

 琢磨君专栏 2021-10-08

杨绛老人有句至理名言: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我们越活越明白的时候,就能深刻领会这句话的真意。

人活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正如王明阳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那些懂得自我战胜,通过不懈努力由弱变强的人,正所谓是:自胜者强!

一个人的强大,是从停止精神“内耗”开始!

我们要想战胜自己,成为强者,首先就要善待自己,懂得与自己好好和解,不要庸人自扰,停止精神上的“内耗”,因为心累比身累更可怕。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呢?琢磨君根据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4个小建议。

第一:减少胡思乱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人之所以活得很纠结,是因为思虑过度,想得太多,还动不动就反躬自省,把曾子的话当成座右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其实,即便是曾子的老师孔子,他也不赞成这样纠结地做人做事。

季文子每次做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很多次才行动。

孔子听到了,告诫大家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可见,一个人总是思虑过度,胡思乱想,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内耗,阻碍自己发展与进步。

所以,我们要想遏制住精神内耗,还要从思想源头做工作——减少胡思乱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曾听过这么一段话,感觉很有道理:

如果我们总是感觉懊恼、后悔,那么代表我们只是活在昨天;

如果我们总是感觉焦虑、恐惧,则代表我们只是活在明天;

唯有我们感觉内心踏实、心安理得,才代表我们活在当下。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极度焦虑,也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内耗,他为让自己减少胡思乱想,还专门在日记中总结了一句自警名言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

具体怎么做,他也举了一个小例子:

该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心里不要想着还要见客人;

该会见客人的时候,则专心接待客人,心里不要还想着读书的事情。

其实,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要做人做事专注,因为专注才能高效,才能集中精力办成事。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很聪明,但是因为做事不专注,总是三心二意,继而产生严重精神内耗,最终事情没有做好,玩也没有玩好。

比如说,有些人该睡觉的时候,非要胡思乱想,让自己没休息好;到了白天做事情的时候,又总犯困,效率低下。如此这般,把正常生活都过颠倒了,岂不是“庸人自扰之”?

鬼谷子有句名言说得很好: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思不达则事不成。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若是经常胡思乱想,欲念太多,则会产生严重精神内耗,让自己没有太多精力去真正做好事情、做对事情。

所以说,要想停止精神内耗,需要马上停止各种胡思乱想,让自己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该吃饭则吃饭,该工作则工作,该玩就好好玩,该睡觉则睡觉,等等。

第二:树立明确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

很多人之所以精神内耗严重,总是感觉浑浑噩噩,是因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所以,我们要想停止内耗,让人生更加充实,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的地方,就应该尽早给自己树立明确目标,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有事情可做。

王阳明有句话说得很好: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读曾国藩早年的日记,我们也会发现:他之所以整天浑浑噩噩、精神内耗,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他多次在日记中痛责自己:志不立,过不改,要想有所进步,太难了。

后来,他终于想清楚了,立下了坚韧不拔的志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他还专门给自己立下了“修身十二条款”,让身边所有人都来监督自己,还发誓自己要新换为人,如他在日记中所记载:“从此谨立课程,新换为人,毋为禽兽!”

自从立定“做圣贤”的远大志向后,曾国藩不再焦虑,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工作、生活也更加充实,自然而然地停止了精神内耗。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都是在实践他那“做圣贤”的梦想,同时也在乱世建立了大功,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所以说,停止精神内耗,我们首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立下切实可行的志向,让自己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是事情可做,然后做时间的朋友,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剩下的交给天意。

第三:多读书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前些时,我写了一篇文章: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抑郁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认知与格局,让人内心更加充实;

读书可以让人更加积极乐观,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读书可以让人三观更加端正,让人气质更好,人品更好,最终运气也更好。

曾经,有一位年轻读者给杨绛老人写信,说自己郁闷、内心充满困惑。

其实,他这种情况就是属于典型的精神内耗。

最后,杨绛老人只回复了一句话: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可见,我们很多时候想不明白,弄不懂生活中的问题,看不清人和事,关键是在于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我们读书太少了。

孔子有句话说得很好:思而不学则罔。

也就是说,我们一味地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困上加困,更加疑惑不解。

《论语》中,孔子对于那些有困惑还不学习的人,进行了毫不客气地批评,他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所以说,我们若是感觉人生困惑,精神上严重内耗,不妨去向外求发展,多多读书学习,多开阔自己的视野,最后自然也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四: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劳逸结合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人最大的动力,除了兴趣,就是耻辱,深以为然!

人生,耻辱不常有,但是兴趣爱好可以经常有。

我们若是能够以兴趣为最大动力,便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哪有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自我内耗啊?

比如说,下班后、节假日,我们去健身、爬山、游泳、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练习书法、唱歌、跳舞、画画等等。

其实,人生不止是要勤奋努力,还要懂得享受生活;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真正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一阴一阳之谓道,工作和生活就像是“一张一弛”,我们尽量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让生活更有乐趣,最后才能劳逸结合、身心愉悦,这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这样一来,紧绷的神经放松了,自然也就停止了精神内耗。

拿跑步来举例,人在高强度有氧运动后,体内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而它就会让人感觉轻松、愉快。

所以,我们看那些经常跑步的人,精神面貌很好,也更加积极乐观。

人活一世,不可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不然很容易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感觉迷茫,继而产生精神的内耗。

古人更是说:人无癖好,不可与之深交,因为这种人往往没有深情。

所以,人生再苦,我们也要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努力取悦自己、善待自己,让自己身心放松愉悦,自然精神内耗也停止了。

结束语:

一个人,之所以容易焦虑,容易产生精神内耗:

是因为他总是思虑过度,想得多做得少;

是因为他没有树立自己的志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是因为他知道得太少,眼界和格局都没有打开;

是因为他不懂得善待自己,总是让自己活得很累,不会享受生活。

所以,琢磨君对症下药,给出了4个小建议:

减少胡思乱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树立明确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

多读书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劳逸结合。

希望我的建议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尽快走出精神内耗的困境,活出真正的自我,与诸君共勉!#匠心计划#

今日话题:

你是一个精神内耗的人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